06.12 房地產變天了,2018年錢荒會再現!

不可思議!67%的網友【 關注 】億房網後,都買到房了!私信回覆

【購房】,帶你進購房群。


[摘要]2002年我們貨幣供應量只有16萬億,去年年底到167萬億。因為我們長期持有寬鬆的貨幣政策,現在將轉向中性穩健的貨幣政策。一直是寬鬆,一旦轉向穩健,就出現錢荒,資金緊張。

“中美貿易戰”的戰火持續升溫,中國的產業結構面臨全新的調整與升級,中小民營企業該如何發展?

日前,長沙博商會邀請到著名經濟學家、清華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魏傑教授以未來機會與風險為核心,解析中美貿易戰以及十九大後民企發展新思路。

如果說,十九大和兩會宣告了中國進入新時代,並描繪了中國的未來藍圖。

那麼魏教授此次演講更是為我們梳理其中的內在邏輯和外在表現。不管是對於理解國家意志,還是企業成長,亦或是個人投資,都具有前瞻性意義。

雖然文章較長,但是魏傑教授的分享

深入淺出,條理清晰,詼諧幽默,乾貨滿滿。博商湖南同學會特整理成文,以饗各位博商企業家。

以下為魏傑教授演講內容:

非常高興今天下午和諸位有一次分享。

我看這次給我出的主題是關於中美貿易戰以及十九大之後中國民營經濟發展的新思路這樣一個主題。我想圍繞這樣一個主題和大家溝通這樣幾件我認為需要溝通的問題。

第一個就是關於中美貿易戰對中國的影響以及下一步的走勢。

這次中美貿易戰不是我們要打,是美國要打。美國要打的原因是因為他們的貿易赤字太大,我們的順差太大。

大家都知道,我們國家對美國出口的總量是五千多億美金,美國對我們的出口是1300億美金,所以美國的逆差是4000多億美金。

我們的順差是4000多億美金,所以美國認為他們的利差太大。所以要求中國要解決這種貿易逆差的問題。

其實中國是比較理性的。對中美貿易逆差很大的問題,一直表示非常的關注。其實我們也不希望有這麼大的比例。這麼大的順差,我們其實是想實現貿易平衡。所以美國提出以後,中國提出來的方案是在想能不能積極的來解決個美國貿易逆差太大這個問題。

中國有兩個建議給美國,第一個是希望美國對中國擴大出口,對中國出口大逆差相對就會縮小。希望美國可以對中國加大出口。其實我們想要的產品來得越多越好。

第二個建議就是希望美國放開中國往美國的投資。因為中國往美國投資的話,我們就不一定需要往美國出口產品了。我們到美國投資,美國有稅收,也有就業。我們也獲得資本收益。實際上是雙贏的。能解決中國對美國出口太多的問題。

中國提出積極解決的貿易順差兩個建議,美國不幹,美國非要採取另外一個辦法。要動用關稅,對中國開徵關稅。提高對中國的產品關稅。減少中國對美國的出口。這個問題雖然可以減少中美之間的貿易順差,但是比較消極,對雙方都不利。

美國這樣做以後,中國宣佈,奉陪到底。

美國和中國打貿易戰桌面上的理由是這個理由:美國對中國出口貿易少,中國對美國的出口貿易大,逆差大。

所以要打貿易戰。另外還有兩個不能拿到桌面上的原因,第一美國現在特害怕中國下一步換成中國的2025規劃。中國一旦實施2025規劃,兩國之間就不是互補的關係,而是競爭的關係。

所以他要想辦法阻止2025規劃。防止中國的產業結構升級。所以也要打貿易戰,這個他拿不出來。

第二個原因就是美國老防著中國,怕中國成為世界老大。而且老幹不贏中國,還要觸及他底線。

因此中國的發展美國他總是會想辦法阻止你。比如說中國十九大已經提出來,中國將建設現代化強國。要成為世界現代化強國的話要擁有金融話語權。美國是二戰以後才拿到金融話語權。

美國之所以有金融話語權的重要原因就是拿美元與石油掛鉤。世界的所有石油交易都用美元結算才能交易。

這個紅線誰都不能碰,誰碰美國就收拾誰。比如薩達姆宣佈石油可以用其他貨幣交易就導致了殺身之禍。

而中國不僅要挑戰,而且3月份在上海宣佈成立石油期貨交易所。我們正式宣佈,上海石油交易所實行人民幣交易。石油生產國可以直接拿人民幣在上海買黃金。所以許多產油國已經行動起來,用人民幣作為交易。這下完全出不了美國的底線了。將來可能還會觸動更深的底線。所以對中國一定會動手。

另外一個害怕中國實施2025規劃拿到技術話語權。因為一個強國在世界上沒有技術話語權,你不可能成為強國。很顯然,這兩個原因足以觸碰美國底線,所以必須打貿易戰。以上是中美貿易戰的原因。也是我們探討的第一個問題。

第二個給大家討論的問題就是建議我們民營經濟要放棄高增長高負債的模式,把這個模式要轉向務實高效的發展模式。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建議。

中國在宏觀上在去槓桿,什麼叫去槓桿就是去負債。槓桿就是告訴我們,大家負債太高了,要降低負債。中國的槓桿太高了,目前我們的槓桿是GDP總量的250%。

如果中國不去槓桿,繼續讓槓桿上升。有學者推算,當我們槓桿率達到270%的時候,中國會爆發一場非常嚴重的經濟危機。這場危機可以使中國的經濟倒退5到10年。

所以中央要堅持去槓桿。一定要在未來的三年內保證槓桿降下來。在中央降槓桿的模式下,你那個高負債的模式就沒辦法玩下去了。

最近有兩大對策,第一控制現有債務增長, 第二,控制好兩個政策,貨幣政策與宏觀審慎政策。我們第一次在黨的報告裡把它寫進去,就是防範金融風險,必須控制好這兩個政策。

首先是貨幣政策,貨幣政策怎麼控制?就是從寬鬆的貨幣政策,要轉變為穩健的貨幣政策。另外一個政策是宏觀審慎政策。

首先是控制好貨幣政策,貨幣政策控制的目標提出,將實行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是貨幣政策的基本屬性。過去長期實行寬鬆的貨幣政策,貨幣發行量太大了。

2002年我們貨幣供應量只有16萬億,去年年底到167萬億。因為我們長期持有寬鬆的貨幣政策,現在將轉向中性穩健的貨幣政策。

一直是寬鬆,一旦轉向穩健,就出現錢荒,資金緊張。去年導致不小利益群體要求鬆動貨幣政策。十九大報告和兩會再次強調堅定不移的實行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我看有人寫預判,不能再抱有幻想了,只好自己拯救自己,大量拋售資產

這種高負債需要寬鬆貨幣政策支持,一旦貨幣政策轉向穩健中性的政策,就運轉不了。不少集團開始拋售資產,因為知道已經不可能回到寬鬆貨幣政策。

如果繼續寬鬆下去,總有一天會引爆金融風險。金融風險一旦爆發,經濟增長最少倒退五年到十年。

所以慢一點不要緊,只要不爆發風險就可以。現在和過去不同,現在一爆發風險,不可收拾。所以寧可慢一點,也不能爆發風險,所以絕不會鬆動貨幣政策。

我估計2018年還會出現錢荒,資金緊張。央行當流動性太緊張時,可能調整一下,滿足一下發展的需要,但絕不會恢復到寬鬆的貨幣政策來。貨幣政策是穩健中性。

大家絕不能抱過去的幻想搞高負債高增長的模式,這個在中國已經過去了。因為我們把防風險提到了首要位置。這是貨幣政策,要有清醒的認識,叫穩健中性。

另外一個政策,宏觀審慎政策。什麼叫宏觀審慎政策?和西方一個經濟學家有關係。西方有一位很活躍的但非主流的經濟學家,叫明斯基。他1985年寫過一本書,叫《穩住不穩定的經濟》。這本書對宏觀審慎的基本理論已經提出,但沒有太大引起人們的注意。因為他的理論成功預計到2008年美國的金融危機,這本書一下就火起來了。

宏觀審慎政策要強調兩個要點,第一個要點,叫順週期理論。經濟發展是順週期時,人們一般沒有風險意識,盲目擴張、加槓桿、負債。導致整個社會槓桿率太高。所以政策強調順週期必須去槓桿。

因為順週期人們盲目容易加槓桿,會導致下一輪金融風險。我們為什麼對這個要點有共識?因為中國順週期40年,1978-2018。高速增長40年,改革開放剛好40年,順週期的40年。

在順週期過程中,大家沒有風險意識,盲目擴張、盲目加槓桿,整個槓桿太高。如果不去槓桿,會引爆下一波金融風險。

未來幾年內我們的主要任務之一就是去槓桿,整個社會的槓桿率必須降下來,因為槓桿率太高了。整個社會槓桿太高,就會引爆下一輪金融風險。我們一個重要的工作就是去槓桿,包括企業槓桿、個人槓桿也包括政府槓桿。宏觀審慎政策一個要點,順週期必須要去槓桿。

宏觀審慎政策第二個要點,防止市場之間得傳染病。這個市場生病了,會傳到別的市場,一旦市場之間得了傳染病,就會引爆金融風險。

宏觀審慎強調在市場之間要打隔斷,你得病了不能傳染給別人。比如說房地產市場,一旦出現房價大跌,傳染給銀行、實體經濟、個人,金融風險就爆發了。要給房地產市場打隔斷,你出問題了不能傳染給別人。

隔斷是一個重要辦法,今年對房子抵押和土地抵押要做新規定。不做新規定,某年房價暴跌會傳染給銀行,給別人,金融風險就爆發了。比如說銀行一般原則上不接受房子抵押,如果要抵押,現在按現有價格80%給你放貸,未來可能按30%給你放貸,按風險來計算給你放貸量。

在土地抵押上,借別人的錢買的地一律不能抵押,只有拿自己的資金真金白銀買的地能抵押,而且也要按照風險來計算可以抵押的量。一旦抵押,房地產出問題就傳染給別人了。

再比如說資本市場,股價暴跌一下影響別人,要隔斷。隔斷的重要辦法,股票質押要做新規定。如果不做新規定按照現在質押,有人躺著中槍。現在規定大股東把股票往外抵押,不能超過抵押率的60%。

有人把自己的股票的97%質押,引爆金融風險。股票質押今年有新規定,不能像過去一樣,最後出了這麼大事。這是防止市場之間得傳染病,要在市場之間打隔斷。這是宏觀審慎政策的重要觀點。

宏觀審慎政策,第一,順週期時必須去槓桿;第二,防止市場之間得傳染病。在市場之間要打隔斷,不能你生病傳染給別人。2018年這些工作陸續會展開,對宏觀審慎政策不是口號,是實實在在的要進行操作的東西。

第二個策略,控制債務。

債務分三種:第一種,個人債務。

我們原來以為個人債務不高,因為中國的國民性格,一般不會借錢消費,存錢的慾望很高。十九大開會期間,央行周小川同志有一個發言,反覆強調要注意個人負債率上漲太快的問題。

我查了一下,個人負債率上升確實太快。2015年個人負債率是GDP總量的30%,到2016年底上升到45%。一年上升15個百分點,確實太快。現在估計個人負債率在50%以上。上升太快的重要原因是房貸上升太快。

2018年的政策是抑制個人負債率過分上漲,主要要約束房貸的上升。我估計2018年個人房貸將繼續嚴格控制。2018年穩住債務的第一句話就是抑制個人負債率過分上漲。個人負債率上漲最快的是房貸,所以一定會嚴格控制房貸。2018年底控制房貸的政策會比2017年更加嚴厲。

第二種債務,企業債務。企業債務明顯偏高,已經是GDP總量的167%,遠遠超過紅色警戒線。但民營企業負債不高,主要是國有企業負債高。中央提出企業去槓桿的重中之重是國有企業,對企業債務的問題重點是解決國有負債太高的問題,民營企業負債率不高。

三件事可以反映決策層要下大力氣降低國有負債:

第一件事情是聯通混改,聯通非國有資本已經超過國有資本,國家喪失了絕對控股權。但國家寧可喪失絕對控股權也要把負債降下來。

第二件事東北特鋼,東北特鋼破產重組,第一是宣佈我們不再搞剛性兌付,中國未來不會有保本的理財項目。這個信號就告訴你,你跟國有企業借錢也要注意了,也可能還不回來。這個情況誰還敢跟他借錢。

點擊“瞭解更多”,小億帶你看更多優質樓盤詳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