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0 稻苗綿腐病、立枯病真控制不住嗎?問題的關鍵在這裡!

|發佈平臺:田裡那點事兒、龍泉周稻

|諮詢電話:18746124788

稻苗綿腐病、立枯病真控制不住嗎?問題的關鍵在這裡!

最近這些天我們天天在鑽大棚,在鑽大棚的過程當中,我們發現了很多問題,是出在操作上。

今年是個特殊年景,前期的低溫多雨,倒春寒天氣造成了秧苗不出,長時間在高溼,低溫做土壤環境中造成了胚乳營養的外洩。發生綿腐病的地方越來越多,再加上水稻種植戶播籽過早、過密、操作不當、苗床管理跟不上等各種原因,近些日子,大面積發生水稻綿腐病,再有一個星期各地區早育的秧苗就要進入兩葉一心時期,也是大部分秧苗離乳的時期。在這個時期一定要做好秧苗立枯病的防治。

接下來要說的是如何花最少的錢將綿腐病,立枯病控制住,最大限度的減少稻農戶的損失。

稻苗綿腐病、立枯病真控制不住嗎?問題的關鍵在這裡!

稻苗綿腐病在播種後,幼芽長到1.5釐米的時候最容易發病,最初在種子,幼苗基部生有乳白色棉毛,以後向四周呈放射狀擴散,直至佈滿整個種子,後期病粒上棉毛因附著其他藻類而變成綠色或因沉澱鐵質而呈鐵鏽色。可造成種子和幼芽腐爛死亡。稻苗綿腐病是由多種水生黴菌侵染引起的,特別是長期低溫的年份最易發生綿腐病。

稻苗綿腐病、立枯病真控制不住嗎?問題的關鍵在這裡!

注意事項:

水稻苗床整平、整實,澆頭底水即可,不能漫灌,保證大棚及時通風,保證苗床乾燥

不能與鹼性農藥等物質混合。藥劑配好後要儘快噴用,不要長時間放置。最好不要長時間使用金屬容器混配或盛放。

注意:

綿腐病病菌寄存土壤中,儘量藥液噴淋到土壤上

稻苗綿腐病、立枯病真控制不住嗎?問題的關鍵在這裡!

一、確診:

初步判斷立枯病----一窩一窩葉尖不吐水(床土缺水情況除外)

通過這些年的實踐,水稻種植戶都知道立枯病的症狀是一塊一塊、一窩一窩秧苗發黃打綹,根系由白變黃變褐,有紅褐色菌絲,苗床溼度過大時在種子周圍發現白色、灰綠色黴層等等,但是當大家看到以上症狀時,已經錯過了最佳用藥時期,此時立枯病至少發生有2天以上,所以一定要關注立枯病最初的發病症狀,及時用藥才能有效控制。

立枯病最初期、最明顯的發病症狀就是:秧苗葉尖一窩一窩不吐水,我們每天管理苗床時,要密切關注秧苗葉尖吐水情況,只要發現一塊一塊不吐水立刻噴藥,不要等發黃打綹了才去買藥,立枯病屬於土傳病害,擴散速度特別快,如果錯過最佳用藥時期,很可能控制不住。

稻苗綿腐病、立枯病真控制不住嗎?問題的關鍵在這裡!

只要發現秧苗一窩一窩不吐水,立刻買藥噴藥。一方面,要買立枯病消毒殺菌劑:針對立枯病菌絲--鐮刀菌、絲核菌、黴菌,要選擇有效的消毒殺菌劑,病菌是從秧苗根系侵入,要用調節營養生長根系的藥劑。注重以上兩方面即可,選擇【龍泉周稻技術指導平臺】藥劑,含量足、效果好。

稻苗綿腐病、立枯病真控制不住嗎?問題的關鍵在這裡!

三、恢復

用藥後必須注意以下幾點,才能有效控制病情,逐漸緩解。

1.避免重複用藥

秧苗得病農戶跟著著急,噴一次不好使,第二天、第三天再噴一遍藥,結果越噴越嚴重,死苗速度越快。兩次用藥最好間隔5-7天,連續用藥會造成藥劑中毒,反而不利於控制病情。

2.二次用藥要換藥

如果發生立枯病用藥5-7天后不見效,第二次用藥時要換藥,避免兩次用藥一致,產生抗性,影響治療。

3.用藥後避免溼度過大

用藥後,消毒殺菌劑會殺死土壤裡的立枯病菌,但是要想病情得到控制緩解,最主要的還是讓秧苗生出新根,藥劑起作用的同時,人為也要為水稻秧苗創造一個旱育狀態,因為“旱長根”,所以噴藥後苗床溼度降不下來、澆水勤,秧苗就很難生出新根,立枯病就控制不住。

4.加強苗床管理

得病的秧苗生命力比較弱,抵抗力也較差,所以噴藥後一定注重苗床管理。以苗床溫度為基準,秧苗1.5葉,棚內不超過28℃(保持25℃左右)。秧苗2.5葉,棚內不超過25℃(保持22℃左右)。秧苗3.5葉,保持20℃左右。並且要隨時警惕降溫,保持棚內不低於13℃,秧苗低於此溫度會停止生長。通過及時通風將大棚溫度控制在適宜秧苗生長範圍內,才能促進秧苗健壯生長。

稻苗綿腐病、立枯病真控制不住嗎?問題的關鍵在這裡!

|發佈平臺:田裡那點事兒、龍泉周稻

|諮詢電話:18746124788

稻苗綿腐病、立枯病真控制不住嗎?問題的關鍵在這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