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3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如何提高用戶量)

最近工作在一個特別糟糕的團隊做專職需求分析,團隊的工作壓力特別大,為排解壓力時而研讀佛法。小悟後,決定還是迴歸產品職業,堅持做自己感興趣的事。重新整理心情和思路後,對產品有了一些新的角度,用佛經中的道理能不能指導我們研究用戶行為呢?

2500多年的佛教文化,在中國早已和中國傳統儒家文化融合。不見得是教徒,中國人都能耳熟能詳的來兩句。例如: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其實佛教文化絕不完全是是封建迷信思想,包含了很多深刻的人類行為的解釋。我不是佛教徒,我也不是來講佛經的。我來講講產品經理嚐嚐遇到的一個問題:如何提高用戶量。

如何提高用戶量。

無論什麼樣的產品什麼行業,什麼商業模式。用戶量永遠是衡量一個產品是否成功的重要標準之一。任何軟件產品都是為人服務。沒人用,產品就走到了終點。那麼讓我們慢一點,思考一下:如何提高用戶量。這個問題很短,但信息量不小。

如何(how):我們怎麼做才能達到目標?

提高(what):我們做什麼?

用戶量(who):我們做的做的對象或是說目標?

在這個問題中。用戶量是目標,我們想淨一切辦法的終點就是提高他的數量,為達到目標的所有手段都是我們的方法。

關鍵是用戶(人),既然是解決的人的問題,聽聽我們佛祖怎麼說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如果沒讀過《心經》的人不好理解。大概意思是:事物的五種本質:色受想行識。瞭解了這五種本質後,我們就能知道人們對待事物的態度,以及實物對人的影響。

舉個例子:我們逛在商場裡購物時,偶爾看到了一個商品,眼睛接受到的圖像傳輸到大腦,我們被商品吸引了,認為這個東西有意思,經過反覆觀察、嘗試,思考後決定購買商品,使用商品。這就是剛才講到的“色受想行識”在我們購物時的影響,我們的大部分行為都可以被解釋。當然,老外也有個理論,在網上常常看到,叫做AIDMA理論(Attendtion→Interest→Desire→Momery→Action),也是這個意思(當然哲學高度上比不上佛學)。

清楚了人們購物時,實物和我們的行為之間的關係,我們就可以試著將他剝離出來,應用到我們的產品上。

色(物)→受(接受/推送)→想(興趣)→行(行為)→識(記憶/評價)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如何提高用戶量)

色:應用到我們產品上,第一個要解決的是如何吸引用戶注意(色),只有成功吸引了用戶,後面的故事才能講下去。舉個例子:消息推送。大量事實證明,有消息推送的APP在留存率上,是沒有消息推送的APP的兩倍多,在這個高度碎片化的時代,我們要盡一切可能去平引起用戶注意,無論是消息推送,紅點提醒,文案標題,讓用戶看到、點下去就完成了我們的第一步。

受:讓用戶看到、點下去後,我們成功的吸引了用戶,當然不是為了噁心他一下(雖然不知少數軟件讓我噁心),不是為了浪費用戶時間(發現不是我們感興趣的),浪費手機電量(有功能問題)。我們要給用戶他可能想要的東西,讓他接受。例如:商品折扣推送、商品營銷活動、天氣轉變通知、交通信息提醒或是推送好友消息。無論如何,各種軟件產品在我們的手機上,各顯神通,不停的試圖讓我看到後,注意到他。總之,讓用戶看看,能引起他哪怕0.01秒的思考。

想:想這個步驟很關鍵,想可以理解為引起用戶的興趣。一個字,做到覺很難,不同產品,用戶,時間和內容對用戶會產生不同的效果。例如地圖產品,如果能及時在用戶導航是推送來交通限行信息,在用戶結束導航是推送來停車信息,在用戶完成導航是推送來附近商圈打折信息,就是一個好點子,但是如果時間和方式錯誤了,則會起反作用,例如,在用戶導航期間給用戶推送商圈打折,在用戶開始導航就給用戶停車場信息(當然實際上這類產品不會這麼蠢,但現實中卻還是有一些笨辦法,例如我有一個公交信息的軟件,最近新增了一個功能是他們做了一個商城,類似京東,有意思嗎?我做個差個公交,焦急的等著公交的時候,指望我買點東西?),總的來說,感興趣和不感興趣。用戶在這個階段最容易丟失或對產品產生負面感覺。一旦用戶認為引起他注意的東西,他沒興趣,我們即將有可能失去這個用戶,如果多幾次,我們八成失去了這個用戶。

行:如果我們的產品足夠用心,我們設計的場景足夠合理,我們引起用戶注意的內容足夠幹,用戶的興趣,就有可能轉化為購買行為(在有些產品總中不見得是購買,有可能是繼續使用產品)。一旦產生了行為,可以說我們就獲得了這個用戶,剩下的就是我們提升產品價值,然後重複以上步驟。

識:到這個階段,八成用戶已經完成體驗(起碼有了第一次體驗,使用了產品提供的服務),成為新用戶(或是老用戶),至少對產品有了一個初步的體驗認識。如果這個體驗夠好,我們努力的方向,就是讓這個體驗變成他的記憶,進一步轉化為下一次體驗的動機。例如:有些產品會給用戶一個評分的功能,也是一樣的意思。

說道這裡,我簡單、片面的用“色受想行識”的佛家事項,概括了我們產品與用戶的關係,當然事實過程遠比我們說的負責,可以只有當我們看清了事情的本質,我們使用的所有手段就是有效方法,否則我們只是在做產品功能的堆砌,沒有意義。

始發於簡書:天使在左魔鬼在右

文末福利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如何提高用戶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