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印度有可能吞併斯里蘭卡嗎?

香堂風子


個人認為沒有多大可能。主要理由有三:

第一,斯里蘭卡的性質不像當年的錫金,甚至跟受印度嚴密控制的不丹也非常不同。斯里蘭卡是一個具有完整主權的國家,是聯合國的正式成員國,雖然受印度文化影響很大,但是不會接受被併入印度,這從斯里蘭卡的民族結構也可見一斑。斯主體民族是僧伽羅人,民族和國家意識非常強烈,不會像錫金一樣坐以待斃,乖乖接受自己的國家被吞併。

第二,斯里蘭卡歷經長達25年的內戰,就是在僧伽羅人和泰米爾猛虎組織之間展開,其中,正是泰米爾人與印度有著千絲萬縷的曖昧關係,也正是印度龐大的泰米爾族群遊說當時的拉.甘地政府,派兵進入斯里蘭卡干涉其內戰。雖然“敵人的朋友就是我的敵人”用在這兒略顯嚴重,但對於艱辛取得內戰勝利的斯里蘭卡政府來說,被印度吞併完全不是可選項。

(印前總理拉吉夫.甘地在位期間曾派兵干涉斯里蘭卡內戰,最終也因此而被刺身亡)

第三,斯里蘭卡遠非一個喜馬拉雅山脈中間的小山國,其地理位置就意味著獨特的戰略意義。鑑於此,國際社會也不會縱容印度悍然吞併一個主權國家。


北海圖


可能性當然有,今天我們看看斯里蘭卡與印度之間這座橋。

鵲橋的故事在中國家喻戶曉,一群開婚介所的喜鵲搭起一座便橋,讓牛郎和織女兩口子在橋上相會,然後收取中介費用。

傳說終歸是傳說,但在現實的地球上,還真有一處“鵲橋”。這座“鵲橋”這頭連接著一片充滿神秘的陸地,另一頭連接著一座神秘的島嶼。

這座“鵲橋”,就是在印度家喻戶曉的亞當橋。

在南亞次大陸的東南角,印度和南亞島國斯里蘭卡隔著保克海峽,互相張望。保克海峽全長137公里,最南端就是被亞當橋硬生生與馬納爾灣隔開。

亞當橋的地形實在是太奇特了。

先說印度這邊。印度泰米爾納德邦首府馬杜賴東南約一百公里處,有一個深入大海的突出半島,半島有個城市叫門德伯姆。最神奇的在後面,門德伯姆再往東4公里處,對面約1公里處,有一個像鳥頭狀的狹長島嶼,叫班本島。班本島有個鼓鼓的腦袋,腦袋東南有一個類似長鳥嘴的尖尖半島,在東南大海里延伸約15公里。往越東南越窄,有多窄呢,也就50米。一個大浪就能把鳥嘴給淹了。

門德伯姆和班本島已修建了公路橋,連接在一起,遠遠看上去,就像一隻把頭伸進水裡叼魚的水鳥。

再看斯里蘭卡這邊,同樣是鬼斧神工。斯里蘭卡西北角,有一個突出海上的狹長島,叫馬納爾島。但馬納爾島已同斯里蘭卡的主島通過公路橋連在一起,遠遠望去,就像一根大拇指。大拇指的方向,正好對著班本島的最東頭。班本島的最東頭,與馬納爾島的最西頭,形成了48公里的海峽。而這個尖尖的海峽,就是亞當橋。

為什麼會把海峽稱為橋呢?在班本島和馬納爾島之間,其實還有一長串非常不起眼的小沙洲,以及石灰岩礁石。有的長年露出海面,有的則藏在海里,想出來的時候就露個頭。更神奇的是,兩島之間的海水特別的淺,最深的也不過10米。水性稍好點的人,是完全可以不借用外力,從這邊游到那邊。

亞當橋有一個美麗的傳說,當然不是牛郎織女偷跑出來約會了,但也和愛情有關。在印度著名的史詩《羅摩衍那》裡,提到有一個名叫羅摩的王子,他的王后西塔,被號稱“印度西門慶”的魔鬼頭子拉瓦納給搶走了。羅摩為了救出心愛的妻子,就請來一隻名叫哈奴曼的神猴,請神猴幫助,在印度與斯里蘭卡之間的海峽間架一座浮橋。神猴拿人錢財替人消災,帶著自己的神猴工程隊,用了5天時間就完工了。羅摩王子就帶著士兵,踩著浮橋殺進斯里蘭卡,把王后西塔救出魔掌。人們為了紀念這段壯美的愛情故事,就把這座浮橋稱為羅摩橋,又稱亞當橋。

你看了這個故事,會不會覺得太眼熟呢?沒錯,86版《西遊記》看過吧,第20集《孫猴巧行醫》,唐僧師徒四人路經朱紫國,聽說朱紫國國王的王后金聖娘娘被附近自學成才的野妖精賽太歲給掠走了。孫悟空施法術,戲耍了囧傻呆萌的賽太歲,救回了金聖娘娘。《孫猴巧行醫》和《亞當橋》的劇情幾乎完全一樣。更離奇的是,印度傳說中的神猴哈奴曼,被很多中國學者認為就是孫悟空在印度的原型。吳承恩是怎麼編出這一神奇故事的,難道他有機會看到印度史詩《羅摩衍那》?抑或是純粹巧合,如有雷同,概不承認。

亞當橋有如此浪漫的歷史,又和斯里蘭卡挨的這麼近,印度就有一些人開始胡琢磨。說《羅摩衍那》不是傳說,而是真實的歷史,羅摩王子討伐斯里蘭卡確有其事。

這背後蘊含的意思,印度明白,斯里蘭卡當然也明白……

還有人宣稱亞當橋存在了170萬年,而羅摩國的歷史自然也應該往前推170萬年。然而,有沒喝醉的清醒人士當頭棒喝:胡扯什麼咖哩拌飯,170萬年前的人類連蓋房子都不會,哪有什麼羅摩國。這純粹是大自然的傑作,和人類無關。


地圖帝


想法是好的,意圖也一定是有的,但實現的難度卻是很大。但印度一定會按照自己的規劃去‘’吞併‘’斯里蘭卡。

印度大家還是比較瞭解的,我們現在看一下斯里蘭卡。舊稱錫蘭,首都科倫坡。人口兩千二百多萬,國土面積大約六萬五千多平方公里。世界排名第123位。屬於典型的小型國家。國家以紅茶,寶石聞名於世。

從地圖可以看出,斯里蘭卡完全出於印度的籠罩之下,當然印度也把斯里蘭卡視作自家勢力範圍。不容他人覬覦。也一直想建立南亞大聯邦。印度是真想把斯里蘭卡吞併。但由於難度太大。印度也是有心無力。因為美國日本等國就絕對不會允許印度染指斯里蘭卡。

應該說,斯里蘭卡是很警惕印度對本國的影響。所以獨立以後,立即加入英聯邦。希望依靠英國來制衡印度,但隨著英國自身影響和實力的減弱,很難對斯里蘭卡進行有效的保護。而美國由於和印度關係不錯,也不大願意為了一個小國反得罪印度。

為了維護自身的獨立。斯里蘭卡在的外交政策奉行不結盟策略,另一方面積極與加強美國、中國等關係密切,作為維護自身安全的屏障。現在的情況就是斯里蘭卡在地緣政治上不得不全力依靠印度,而印度雖然有吞併斯里蘭卡的意願。但現實又讓印度無法吞併。印度唯一能夠做到的就是加強對斯里蘭卡的影響和控制。只要不超出印度的控制範圍就可以。

斯里蘭卡由於是是印度洋航線上的重要戰略之地,牽扯到了全球各方的政治,經濟,軍事勢力,印度絕對沒有膽將它吞併。但全力扶持親印實力,控制斯里蘭卡的政治,軍事,經濟就成為印度的首要手段,而斯里蘭卡則積極引入東方國家來消除影響。在這一方面斯里蘭卡做的還是不錯的。

總之,現在的斯里蘭卡就是一個在印度控制之下的國家,受印度影響和控制很大,但依舊保持完全獨立的國家。

我是清水空流,歷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關注和點評。


清水空流


印度在英國殖民者到來之前只是個地理概念,即便是印度最後一個封建王朝莫臥兒帝國,也只是在名義上統一了印度。實際上印度還是是邦國林立,僅僅是向莫臥兒皇帝稱臣罷了,莫臥兒皇帝類似於中國的周天子。

不過中國的周朝雖然也是諸侯國林立,但是這些諸侯國大部分都是中原漢人建立的,屬於一個民族,當時的中原各國被稱之為“諸夏”,具有強烈的民族認同感。

而與之相比,印度的民族情況就非常複雜了。印度近代不同的邦國都是由不同的民族組成的,語言和文化都不盡相同,相互之間是完全獨立的政治實體。直到英國人佔領印度之後,印度才開始作為一個整體向近代化國家轉變。

(南亞是個多民族林地的地區)

二戰後隨著英國國力的衰落,印度的獨立已經成為板上釘釘的事兒了。但由於宗教和民族矛盾,印度想繼承整個英屬印度的版圖是絕對不可能的。

1948年1月4日緬甸率先從英屬印度獨立,但由於緬甸本來就是一個獨立的國家,只是為了方便管理才被英國人劃入英屬印度的管轄的,因此它的獨立並沒有遭到新德里的反對。

對印度衝擊比較大的是當時國內穆斯林和印度教徒的衝突,這導致英屬印度最後分裂成巴基斯坦和印度兩個國家,就連聖雄甘地也沒能阻止印巴分家。

不過要格外說明的是,尼泊爾、不丹、錫金(後被印度吞併)、斯里蘭卡、阿富汗都不屬於英屬印度。

也就是為什麼斯里蘭卡最後能夠獲得獨立的關鍵。

(斯里蘭卡在當年是英屬錫蘭,不屬於英屬印度)

印度在獨立之初也曾想爭取斯里蘭卡加入印度聯邦,但是遭到了斯里蘭卡的拒絕。因為斯里蘭卡原本就是一個獨立的國家,而且斯里蘭卡的宗教信仰與印度不同。印度的主流信仰是印度教,而斯里蘭卡人主要信奉佛教。

由於印度在獨立不久就跟巴基斯坦在克什米爾爆發了第一次印巴戰爭,根本無暇顧及斯里蘭卡,所以對於斯里蘭卡的獨立,新德里也只能從它去了。

斯里蘭卡面積6.5萬平方公里,大約只有江蘇省面積的3/5,首都科倫坡,人口2100多萬,主要有僧伽羅族、泰米爾族兩大民族組成。

(斯里蘭卡位置)

僧伽羅族是斯里蘭卡的主體民族,他們在公元前5世紀時從南亞進入斯里蘭卡,是斯里蘭卡的原住民,佔全國總人口的74.9%。

泰米爾人是斯里蘭卡的第二大民族,佔到總人口的17%。泰米爾人以前主要分佈在印度南部,他們進入斯里蘭卡的時間比較晚,其中有大部分泰米爾人是被英國人招募到斯里蘭卡的。

在斯里蘭卡獨立後,泰米爾人不滿於僧伽羅人的統治,組建了“泰米爾伊拉姆猛虎解放組織”,簡稱“猛虎組織”,開始了泰米爾獨立運動,斯里蘭卡內戰爆發。

對於猛虎組織,印度最初是有意暗中支持的,因為印度南部就有大量的泰米爾人,這些人非常同情在斯里蘭卡的同族同胞,所以紛紛要求印度出兵干涉斯里蘭卡內戰。

而印度政府也想借機坐山觀虎鬥,增強自己在斯里蘭卡的影響力,於是出兵斯里蘭卡,積極調停雙方衝突。

不過印度的介入沒有平息雙方衝突,反而把兩面都得罪了,最後印軍只得撤出斯里蘭卡。

但最為斯里蘭卡最近的鄰邦,印度一直對斯里蘭卡擁有者巨大的影響力,這與印度和尼泊爾的關係非常像。

印度一直把自己當成南亞的宗主國,其他的國家都被認為是新德里藩屬,長期以來印度將南亞作為自己的後花園,誰都不準進來,連美國也不行。甚至在1975年印度公然吞併錫金,對此印度也沒有遭到任何的制裁。

不過錫金畢竟是個很小的國家,其人口和麵積不能與斯里蘭卡相提並論。而斯里蘭卡為了防範印度,也頻頻與域外國家加強合作,特別是近年來與中美關係日益密切,以此進一步保障自身國家安全。

總之,斯里蘭卡作為一個主權國家,印度現在是絕對不敢貿然吞併它的。


千佛山車神


先介紹一下斯里蘭卡的前世今生:

斯里蘭卡古稱錫蘭(Ceylon),南亞次大陸南端印度洋上的島,西北隔保克海峽與印度半島相望。靠近赤道,風景秀麗,素有“印度洋上的珍珠”之稱。


2500年前,來自北印度的雅利安人移民至錫蘭島建立了僧伽羅王朝。公元前247年,印度孔雀王朝的阿育王派其子來島弘揚佛教,受到當地國王的歡迎,從此僧伽羅人擯棄婆羅門教而改信佛教。公元前2世紀前後,南印度的泰米爾人也開始遷徙並定居錫蘭島。16世紀起先後被葡萄牙和荷蘭人統治。18世紀末成為英國殖民地。
小小的錫蘭之所以聞名全球,最先是因為錫蘭1857年和1859年出現了二枚舉世聞名的珍郵,以上是本館珍藏的其中一枚1857年六便士錫蘭郵票,世界十大珍郵就包含錫蘭這二枚郵票。

錫蘭和印度近代雖同屬英國殖民地,但錫蘭卻從未屬於過印度。


1948年獨立,定國名為錫蘭。1972年5月22日改稱斯里蘭卡共和國。1978年8月16日改國名為斯里蘭卡民主社會主義共和國。我覺得錫蘭這個名字很好聽,本來該島就叫錫蘭島,不知為什麼要改成斯里蘭卡這麼難聽的國名。錫蘭不比錫金,錫蘭海域是世界航運的主要通道,印度如想打錫蘭主意,國際社會都不會同意,印度縱算有賊心也沒賊膽,想吞併錫蘭(斯里蘭卡),做做夢還可以。



湘平古珍郵館


說斯里蘭卡之前先說說已經被印度吞併的錫金王國和被伊拉克吞併的科威特。印度1975年吞併錫金之時,根本沒人管,錫金末代國王流亡美國,美國這個“世界警察”對印度的強盜行徑也沒有制止,更遑論懲戒,連打嘴炮都沒有。想想1990年伊拉克吞併科威特,美國不僅強烈譴責打嘴炮,真的是出動大軍直接將伊拉克軍隊幹翻,恢復了科威特國家地位,作為懲罰,制裁伊拉克十多年,作為“世界警察”,真是“盡職盡責”。

前後不過15年,如此大反差,說白了就是地理位置重要性的問題。比如錫金,喜馬拉雅山麓,深居歐亞大陸內陸,地處偏僻,又沒資源,戰略位置對美國和歐洲盟友不重要,這位世界警察見沒油水可撈,當然不肯去。而科威特,處在波斯灣這麼重要的戰略位置,而且,還產石油,被伊拉克吞併可不是好事,於是出兵。中心意思:美國只“管理”地理位置重要,或有重要資源,與美國利益利害相關的地區或國家,其他則“視而不見”。

其實看到這已經不用往下說了,看看斯里蘭卡位置就知道美國會不會干預了,進而可以知道印度是否有可能吞併斯里蘭卡。

斯里蘭卡,地處印度洋航線中樞位置,為往來船舶提供停靠補給,印度洋航線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商貿和原油運輸線(沒有之一),勾連歐亞非三大洲,地理位置沒人說不重要吧?同時,印度雖然覺得印度洋就是“印度的洋”,但是抱歉,全球霸權國美國在印度洋影響力也是第一,也就是說,確保印度洋霸權,是美國在這一地區的最高利益。

印度若膽敢吞併印度,也就增強了印度在印度洋的影響力,隨時可以切斷航路。此消彼長,印度增強存在感,必然削弱美國在該地區的影響力,那美國豈能坐視,當然要干涉。不能說重演伊拉克的戲碼,畢竟印度對美國還有用,但是讓印度吞併斯里蘭卡也不可能。

印斯實力差距太大,所以印度不能吞併斯里蘭卡必然是外力阻止的結果,也只有美國才能擔當這一職責。為啥只有美國介入才行?那請問你覺得哪個國家還有能力介入?或者想介入?沒有吧,所以只有美國啊。


北玄武



印度要斯里蘭卡幹什麼?完全沒有必要,除非有大國在斯里蘭卡建立軍事基地,讓印度感覺自己受到了威脅,才會對斯里蘭卡有野心,否則完全沒有必要去動斯里蘭卡的腦筋。

更何況,印度的當務之急是自己內部先搞好。先避免分裂,讓印度更像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主權國家,而不是像現在這樣,每個邦都有不同程度的獨立傾向,印度政府的法令能否執行要看各個邦的臉色。


這和美國為什麼不吞併周邊國家是一個道理。目前的印度國土面積和人口規模實際上已經超出印度政府的有效管理能力範圍了,所以印度現在重點是先消化好已有的領土版圖,而沒有必要去動周邊國家的腦筋。

坦白說,印度目前的狀態基本上就是美國在南北戰爭之前的狀態,並不能算真正意義上的現代國家,只能算邦聯,根本不能算聯邦制國家。整個國家的統一程度很低,各個邦和中央政府之間的聯繫還不夠緊密。


所以,印度需要一次南北戰爭那樣的內戰,來實現國家的真正統一,同時完成社會改造,把自己內部那些完全不符合現代國家的要求的東西掃除掉,才能算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現代國家。

當然,這個任務可能能完成,也可能完不成,如果一直不去朝這個方向努力,印度分裂也並不是不可能的事。


蕭武


斯里蘭卡美景

一、從印度國內因素分析,吞併斯里蘭卡得不償失

對於印度本身來講,其國內擁有100多個民族,主體民族印度斯坦人只佔46%,人口超過1000萬的還有泰盧固族、孟加拉族、馬拉地族、泰米爾族、比哈爾人等十幾個民族。至今,在印度東北部地區還有非常嚴重的分離勢力存在。不同於彈丸之地錫金,斯里蘭卡擁有2100多萬人口,獨佔近60000平方公里的斯里蘭卡島。斯里蘭卡人主要信奉佛教,主體民族是僧伽羅人,佔總人口74.9%,最主要的少數民族是泰米族,佔總人口15.4%。一旦印度強心吞併了斯里蘭卡,恐怕用於鎮壓斯里蘭卡人民反抗的費用遠遠高於其能夠獲得的經濟利益。要知道,斯里蘭卡的猛虎組織還是折騰了幾十年。印度強心吞併斯里蘭卡,恐怕泰米爾人的猛虎組織要再次折騰印度。

斯里蘭卡主體民族—僧伽羅人少女

二、從國際角度講,聯合國安理會五大國不會支持印度吞併斯里蘭卡

錫金人口至今不過60多萬,面積不過7000多平方公里,位於喜馬拉雅山畔,地小人少,有沒有資源。與錫金不同,斯里蘭卡不論是國家規模、地位、地理位置都可圈可點,安理會五大國絕對不會允許印度吞併斯里蘭卡。首先,斯里蘭卡與印度一樣,都是英聯邦國家,英國和英聯邦其他成員都不會允許印度吞併斯里蘭卡;其次,斯里蘭卡海域是東亞海上石油運輸生命線的必經之路,東亞各國更加不會坐視印度吞併斯里蘭卡;雖然美國一直拉攏印度,但是同樣與斯里蘭卡關係不錯,是斯里蘭卡最大的貿易伙伴,印度想要吞併斯里蘭卡,恐怕美國這一關都過不去!

所以,印度最多有野心吞併斯里蘭卡,一旦付諸行動,必將付出最慘痛的代價!


美國觀察室


印度中心論:大國沙文主義的迷夢

印度獨立後不僅繼承了大英帝國“民族主義”意識形態,還繼承了大英帝國的“帝國主義”的意識形態,這反映到印度的外交中,就出現了“印度中心論”、“小國滅亡論”。印度直到現在都認為《蒙巴頓方案》是錯誤的,拒絕接受“兩個民族”的理論,認為這使得統一的印度被分裂,損害了印度悠久文明的歷史統一性,給印度大國地位和防務都帶來了不可估量的負面影響。

平心而論,尼赫魯作為印度國大黨精英的這些觀點是有一定道理的,這也是英國策劃實施該方案的初衷。然而,這種觀點也有失實的地方。印度從來只是個地理單元,從不曾存在過囊括英印殖民地版圖的大一統帝國。印度歷史上一些文治武功強大的帝國,如孔雀王朝、莫臥兒王朝等,雖佔據了北印、中印大部分地區,但距統一印度還很遙遠。而且除了本部以外,其它征服地區的統治,類似於中國的“土司”(如雲貴)和朝貢國(如朝鮮),遠不是中國的“郡縣制”。

從民族主義立場看,這些地區當然不全都是印度教文明地區,也不是“自古以來”印度的領土——然而從帝國主義立場看,這些英帝國主義的“勢力範圍”,印度有著“昭昭天命”去“統一”這些地方。

印度是這麼想的,更是這麼做的,印度已經發展成了新時代的“帝國主義”,因為在大英帝國時代都沒有納入領土範圍的“保護國”——錫金,也被印度收入囊中了。在不丹、尼泊爾、孟加拉國還有印度一直憤恨不已的巴基斯坦,印度從來沒有真心實意地友好相處,而是處處表現得居高臨下,恃強凌弱。

“印度本身是一個超民族的地區,印度註定早晚要成為一個偉大的超民族國家的中心”,尼赫魯認為這個巨大的超民族的地區“具有一個巨大國家的機能,但同時又保持著局部的自治權…這很可能實現,因為小的民族國家是註定要滅亡的,它可能作為一個文化上的自治地區而苟延殘喘,但是不可能成為一個獨立的政治單位”。

這成為了印度自建國以來的外交的基本原則,一切以本國的利益為依歸,有帝國主義和民族主義意識形態的雙重標準。所以,印度的建國施政理想是無比宏偉的,他們有著認為自己有著“天選之命”,希望能夠獲得“大印度主義”情懷下的“第三世界”領袖地位。要想達到成為世界大國的目標,就先要成為區域性大國,確保印度在南亞的支配地位。因此,印度歷屆領導人都把南亞看成是印度的南亞,不准他國染指。

虎口逃生:印度無力吞併斯里蘭卡

斯里蘭卡在1948年2月獲得獨立地位,但其時南亞的國際局勢非常複雜,印度和巴基斯坦都在圈地,爆發了大量的矛盾,以致於發生了戰爭。斯里蘭卡面對的是一個比它大40多倍,比起歷史上任何一個時期都要強大而且野心勃勃欲要稱霸南亞的印度,他們果斷拒絕了印度國大黨的勸說,而是依靠抱著英國大腿,與英國簽訂了防禦協定,將海空軍基地都給英軍使用,來阻遏印度的侵吞勢力。同時,斯里蘭卡為了防止被印度侵吞,還常年維持著不小的軍事力量。

不過,斯里蘭卡畢竟就在印度邊上,兩國低頭不見抬頭見,平時也有大量的經貿往來,即使政治不互信,不可避免還會產生聯繫。最終尼赫魯表示斯里蘭卡國內的泰米爾人與僧伽羅人的爭端是其內政,印度保證不會干預,才開始逐漸建立起信任關係。但是這並不表明印度會以平等地位來看待斯里蘭卡,與之相反,印度一直把斯里蘭卡視為印度的一部分。

尼赫魯認為,從文化上、種族上以及語言上來說,“斯里蘭卡同任何省份一樣是印度的一部分。”印度國大黨朱熹帕它畢.西達拉馬尼在孟買也宣稱:“印度遲早必定會通錫蘭人民達成協議,使其可以成為(印度)政體的有機部分。”所以,印度一直沒有放棄對斯里蘭卡施加影響,在印度政黨的眼中,斯里蘭卡之於印度,猶如臺灣之於中國。不過毫無道理的是,臺灣自古以來屬於中國,清王朝在臺灣建政至少200多年;而印度卻從來沒有在斯里蘭卡有過正式統治。印度將斯里蘭卡視為禁臠,體現的是大國意識。由於印度過於強調利益,反而使得大國沙文主義讓南亞眾多小國對印度避之不及。

(猛虎組織:印度養“虎”遺患)

印度干涉斯里蘭卡的機會很來了,這是由於斯里蘭卡國內的民族紛爭再起事端。泰米爾人在斯里蘭卡是少數民族,但是在印度卻有6000多萬人,相對於斯里蘭卡主體民族僧伽羅人的1000多萬,多太多了。歷史上,泰米爾人從印度次大陸遷徙到斯里蘭卡,並且與僧伽羅人一樣,建立過王朝。泰米爾人王朝與僧伽羅人王朝彼此攻戰,在僧伽羅人眼裡,泰米爾人是人多勢眾的侵略者。英國人侵佔斯里蘭卡後,採取了“分而治之”的老套路,刻意扶持占人口少數的泰米爾人,使得民族矛盾更加嚴峻。

在1970年代末期,這樣的矛盾突然被激化,斯里蘭卡國內爆發了多次騷亂,泰爾米人損失慘重,這招致了泰米爾人的報復,因此綿延20多年的斯里蘭卡內戰就此爆發。

印度一直將南亞次大陸視為自己家的自留地,在印度和南亞周邊國家的關係上,英迪拉.甘地提出了“英迪拉主義”——“印度不會干涉這一地區任何國家的內部事務,除非被要求這麼做,也不會容忍外來大國有這種干涉行為;如果需要外部援助來應付內部危機,應首先從本地區內尋求援助。”

如果沒有印度的支持,斯里蘭卡政府軍剿滅泰米爾猛虎組織並不是一件難事,但是印度政府在國內6000多萬泰米爾人的輿論壓力下,也不得不對國內泰米爾人對斯里蘭卡猛虎組織進行的援助行為大開綠燈。後來,在猛虎組織覆滅前夕,印度泰米爾人要求印度政府採取“有意義的立場”,印度開始出動軍事力量來援助猛虎組織,被斯里蘭卡告到國際法庭。

印度於是就開始充當協調者角色,主導兩方談判,不過在談判中刻意偏袒猛虎組織,使得斯里蘭卡政府對印度的立場很不滿。

後來,印度發現國內的泰米爾人的政治訴求逐漸有失控的現象,因為猛虎組織的獨立要求與印度國內的泰米爾人分離勢力的政治訴求差不多,一旦猛虎組織成功建立了政權,那麼對印度國內的泰米爾分離勢力就會成為巨大的威脅。但如果不做表示,就無法對國內的泰米爾人交代。因此,印度與斯里蘭卡政府簽訂了和平協議,派遣維和部隊進駐斯里蘭卡,許諾猛虎組織建立自治政府。但是這與猛虎組織要求建立獨立國家的政治訴求相去甚遠,幾經周折後,猛虎組織開始襲擊印度士兵,最終演變為印度協助斯里蘭卡政府軍剿滅猛虎組織。在印度的打擊下,猛虎組織成建制的軍隊被消滅,躲入叢林打起了游擊戰。

印度維和部隊在斯里蘭卡呆了2年多,期間斯里蘭卡政府不斷敦促印度撤軍,印度一直藉故搪塞,印度希望藉此將斯里蘭卡變成印度的僕從國,這當然招致了斯里蘭卡政府的不滿,到最後印度軍隊成為了斯里蘭卡政府軍和猛虎組織都要進攻的目標。最終,在艱難地談判下,印度罕見地表示願意撤軍,但是在撤軍前又釋放了之前捕獲的猛虎組織的1500人。印度這種做法,使得斯里蘭卡國內的戰鬥更加複雜。

印度在斯里蘭卡三年的維和經歷證明了印度不具備獨自解決地區事務的能力,儘管與南亞其他國家相比,印度無論在政局穩定、經濟、軍事力量發展都具有潛力且表現出色,但是印度表現出的大國沙文主義,以及不能建立讓南亞各國心服口服的的政治、經濟秩序。印度不具備充足的軟實力來消化、融合另外的南亞國家。在這個意義上,印度不具備吞併斯里蘭卡的能力,雖然“印度中心論”的外交原則一直鼓勵印度政府要這麼做。

區域制衡:印度難以稱霸

印度若真要把斯里蘭卡吞併,在國際上無法承擔吞併主權國家的輿論壓力。即使印度不懼國際壓力,一意孤行,印度需要面對的是斯里蘭卡僧迦羅人的反抗,還要應對印度南部的泰米爾人和斯里蘭卡東北部的泰米爾人可能會聯合謀求的更大範圍的獨立,這兩種勢力最終可能會聯合,一起對付印度中央政府。奧匈帝國吞併波斯尼亞後釀成的慘案,使得一個帝國在戰爭結束後分崩離析。在民族矛盾尖銳的地區,以經濟手段漸收人心,消彌矛盾是為正道,印度的“小國滅亡論”純粹出於政治路線的外交導向,使得印度始終難以坐實南亞霸主的地位。

斯里蘭卡政府鑑於印度的“印度中心論”的外交策略,以及在1990年的幾乎被印度顛覆的慘痛經歷,此後開始主動融入世界秩序,與世界各個大國都建立起外交聯繫,用以平衡印度的影響力。印度所期望的“印度的印度洋”,已經成為越來越多的域外大國的博弈的平臺,對此印度雖然乾著急,卻也無可奈何。

(域外大國制衡下斯里蘭卡的國際外交)

在斯里蘭卡主體民族僧迦羅人眼裡,印度大陸上的孔雀王朝、笈多王朝、莫臥兒帝國這些霸主,基本就沒染指過斯里蘭卡。到了殖民時代,首次把次大陸分裂的疆土統一在一個政府之下的英國人把緬甸都劃歸英印政府管理,但還是把英屬錫蘭單獨劃分出來管理。因此,雖然斯里蘭卡戰略位置非常重要,位於中亞、南亞、西亞、非洲的中心,但是印度極度想要“統一”斯里蘭卡,缺少歷史依據和法理依據,也缺少必要的能力。


而知而行的歷史


我覺得在當今國際環境下,這個可能性根本不存在。有幾個方面的原因:一是斯里蘭卡人民根本就無此意願,我們不僅絲毫也找不到雙方有類似克里米亞與俄羅斯的關係淵源,並最終導致當地人公投決定投入俄羅斯懷抱的痕跡,而且,來自印度南部、主要聚居在斯里蘭卡北部的泰米爾人也跟印度不是一條心,他們是想獨立建國的;二是如果說尼泊爾還有些怕印度的話(單位裡的尼泊爾人上月一起出差時親口跟我說的),則斯里蘭卡則看不出就這方面的憂患,前者是被印度從西南東三面堵住了通向海洋之路的國家,後者則是印度洋上的一個島國,位置極其重要且通達四海、無拘無束,也就是離印度很近罷了;三是,印度吞併錫金雖然是不太久之前的事,但事發時的1975年,北方大鄰國中國還處在自顧不暇年代,國力可謂不強矣,印度當然就有了這樣的機會。之後這麼多年過去,接壤的中國發展成如此塊頭和有力量,不也正是不丹國儘管一直被印度垂涎卻至今沒有亡國的重要原因之一麼?因此,不誇張地說,因為中國的日益強大,加上斯里蘭卡戰略地位非同一般的重要性,被各國共同看重,今天的印度斷不敢有吞併斯里蘭卡的舉動。至於想不想,就不歸國際社會管了,因為那也只能是動動念頭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