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6 于右任丨啼血乾坤一杜鵑

于右任丨啼血乾坤一杜鵑

  杜鵑,又名杜宇、布穀、子規、望帝、蜀鳥等,據說鳴叫即喚“子歸,子歸”或“不如歸去”。杜鵑在古詩意象裡有“杜鵑啼血”的典故,是悲哀傷感的一個代表。杜鵑鳥意象自古以來就是文人墨客的常詠之物,關於它的詩詞數不勝數,文化意蘊豐富多彩。

烘托傷春、惜春之情

松間沙路淨無泥,瀟瀟暮雨子規啼。——蘇軾《浣溪沙》

抒發鄉愁、思念之情

聽杜宇聲聲,勸人不如歸去。——柳永《安公子》

傾訴悲苦、哀怨之情

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白居易《琵琶行》

感慨險峻、亡國之情

子規啼月小樓西,玉鉤羅幕,惆悵暮煙垂。——李煜《臨江仙》

  歷代詩人以杜鵑鳥為指代物抒發遊子思親懷鄉的佳作也不在少數,近現代著名書法大師、草聖于右任先生也曾寫過一首關於杜鵑的名作——《出關作》,曰:

自斷此身休問天,餘生歲歲滯關前。

逐塵京洛雙黃鵠,啼血乾坤一杜鵑。

眼底河山悲故國,馬頭風雪憶當年。

殷勤致謝關門柳,照見行人莫妄牽。

  1909年1月30日(農曆1908年12月12日),于右任先生的父親於寶文(字新三)病逝,于右任得信後,從上海潛返故里奔喪。送喪時,風聞捕快(于右任當時因在上海辦報遭到清廷通緝)將至,于右任先生在父親棺木入穴後,即從墓地逃去。

于右任丨啼血乾坤一杜鵑

  東出潼關時,他撫今追昔,百感交集,寫下了這首《出關作》。通過傾訴自己的赤誠愛國得不到昏庸的清政府的諒解,千里潛還故鄉,被迫倉皇出關,抒發了于右任先生有家難歸、亡命他鄉的悲憤之情。

  之後,于右任先生還將自己詩作中“啼血乾坤一杜鵑”一句取作筆名,寓有思鄉憂國的雙重含義。吳昌碩還曾為其篆刻“啼血乾坤一杜鵑”印章一枚。

于右任丨啼血乾坤一杜鵑

  于右任先生去臺之後,日月想念祖國的親人和朋友,憂思成疾,他還曾將此詩作成書法送給他的朋友——近現代文化名人李玉階(1900-1994),名鼎年,字玉階,道號極初,自號涵靜老人,生於江蘇蘇州,祖籍江蘇武進,為臺灣天帝教創始者,其一生無論從政、修道佈教、主持報業媒體均卓有成就,其子李行為臺灣著名導演。

于右任丨啼血乾坤一杜鵑

  這幅于右任先生的草書作品題識為:此予民國紀元前四五年歸裡省親之作,玉階老弟正,于右任。表明了這首詩的創作時間和背景。作品尺寸為:87.2cm×31.2cm,約2.5個平方尺,尺幅雖不大,但是意義非凡,對於研究于右任書法有著很大的歷史價值,整幅書作結字大小錯落有致,很有節奏和韻律感。根據運筆、結字、書體、落款及鈐印等特徵分析,約為于右任先生20世紀50年代中早期(75歲)書法作品。

于右任丨啼血乾坤一杜鵑

  德風堂長期購銷于右任、石魯、黃胄、何海霞、劉自櫝等名家書畫作品。名人字畫定製(帶視頻或作者本人與作品的合影),幫您免費鑑定字畫。德風堂畫廊向藏家鄭重承諾:凡在德風堂畫廊購買的書畫作品,均附有德風堂畫廊出具的保真證書,以及部分當代藝術家創作作品時的照片及視頻影像資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