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7 「中華艦影子」中國海軍第一型驅逐艦“海龍”級

「中華艦影子」中國海軍第一型驅逐艦“海龍”級

停泊在天津內河裡的“海龍”級驅逐艦

同型軍艦共四艘,“海龍”“海青”“海華”“海犀”,是甲午戰爭後清政府總理衙門主政海軍建設時代最早的外購艦,也是當時世界上最早的驅逐艦之一,由呂文經、蔡灝元、何嘉蘭、呂調鏞、林國禧等監造,建成後於1899年4月7日、8日分兩批由德國船員駕駛送來中國,6月9日全部抵達天津交付,加入了新艦中的海軍,駐防於天津。

「中華艦影子」中國海軍第一型驅逐艦“海龍”級

劫得軍艦後,在“海龍”艦上留影的英軍軍官。

1900年庚子事變爆發,6月17日凌晨八國聯軍進攻大沽炮臺,戰鬥中英國海軍驅逐艦“名譽”(Fame)、“牙鱈”(Whiting)順白河深入,在靠近天津機器局的河邊發現了停泊中的本級全部4艘軍艦。2艘英國軍艦組織登陸隊突襲、俘虜了4艦,成為聯軍的戰利品,戰鬥中,“海華”艦長饒鳴衢中彈殉難。

「中華艦影子」中國海軍第一型驅逐艦“海龍”級

英國海軍的“大沽”號

「中華艦影子」中國海軍第一型驅逐艦“海龍”級

俄國海軍的“大沽”號

經聯軍分配,“海龍”號由英國獲得,“海青”分給德國,“海華”分給俄國,“海犀”歸屬法國,為了紀念攻佔大沽的“功績”,四國用各自國家的文字分別重命名為“大沽”號。“海龍”更名TaKu,編入英國海軍的中國艦隊,1916年10月26日在香港報廢出售。“海青”編入德軍後更名TaKu,佈署在青島,1914年6月13日除役,9月28日日軍進攻青島時被德軍自沉於青島港口封堵航道。“海華”編入俄軍更名TaKu,後更名“博羅哥夫上尉”(Lieutinant Bourakoff),配置在旅順,日俄戰爭中1904年7月23日在旅順口外與日軍14艇隊交戰,被日艦擊傷,在撤退途中擱淺,7月26日斷裂為兩截沉沒。“海犀”於1900年6月20日編入法國海軍,駐紮在越南西貢,1911年2月22日在中國近海觸礁,4月27日開始歷經打撈作業無效,於9月30日廢棄解體。

「中華艦影子」中國海軍第一型驅逐艦“海龍”級

“海龍”級驅逐艦二視圖,繪製:顧偉欣

艦種:驅逐艦

建造時間:1898年竣工

製造廠:德國希肖船廠(Elbing Schichau)

排水量:280噸(滿載排水量305噸)

主尺度:59.98米×6.1米×1.98米(總長、寬、吃水)

動力:2座複合蒸汽機,4座鍋爐,雙軸,6000馬力

航速:32節

煤艙容量:67噸

武備:47mm哈乞開司炮×6,18英寸魚雷發射管×2

內容依據自:陳悅:《清末海軍艦船志》,山東畫報出版社出版。

陳悅:《中國軍艦圖志1866-1911》,香港商務印書館繁體字版,上海書店出版社簡體字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