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6 傳統國人還是更喜歡黃金,銷量連連下滑,鉑金在中國已經過氣了?

作為黃金飾品的最大市場,中國黃金飾品在銷售下滑多年後終於回升,但受傳統文化影響,消費者仍然迴避鉑金飾品,尤其是在一些農村地區。

傳統中國人更喜歡黃金,鉑金銷量連連下滑

中國首飾銷售是全球實貨黃金和鉑金需求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分別佔消費的14%和16%,但其銷售在2013年觸頂後都下滑約三分之一。

分析師和珠寶商報告,對鉑金的信心不足,加上鉑金變現成本較高,使年紀較大的顧客認為鉑金的保值作用不高。而時尚的年輕顧客日常佩戴則更喜歡純度較低的黃金。

“傳統上中國人更喜歡黃金,”北京菜百的銷售助理王女士稱。菜百的門店遍佈中國北方地區。“黃金銷售比鉑金好太多,因為是硬通貨,急用時隨時可以換成錢。”

根據世界黃金協會(WGC)數據,第一季中國金飾銷售增長7%。2017年中國金飾銷售也增長,此前三年也下滑,因消費者支出轉向海外遊等其他領域,且奢侈品需求因中國反腐而降溫。

早前報告顯示,第一季中國鉑金飾品購買降幅相當,去年則為連續第四年下滑。

傳統國人還是更喜歡黃金,銷量連連下滑,鉑金在中國已經過氣了?

農村消費者尤其偏愛黃金而非鉑金

相比鉑金,從文化角度講中國消費者對黃金的偏愛程度更甚,尤其是在農村地區。

鉑金零售價低於足金,使得其對沒有太多可支配收入的年輕買家而言具有吸引力。但分析師稱,這些消費者還青睞18K黃金,愛黃金勝過鉑金的文化偏好依然存在。

在5月的倫敦鉑金周發佈會上,國際鉑金協會(PGI)認為鉑金首飾樣式多數老舊過時,造成了中國對鉑金首飾的需求降低。

對珠寶商來說,重新加工硬度極高的鉑金,要比重新加工黃金費勁得多,這對那些為保值而買入珠寶的人來說也是個問題。鉑金首飾以舊換新,珠寶商收取的加工費是每克32元人民幣,黃金則是18元。這讓鉑金飾品消費者更難收回原始成本,對將珠寶等同於現金的人來說這是個大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