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5 進擊的“抖音”,“快手”如何應對

現如今信息流平臺不僅可以看圖文資訊,還有通過視頻推送的消息,在幾年前,我相信沒有多少人會瀏覽視頻,一個是太耗流量另一個則是網速過慢。 不過,隨著互聯網的高速發展,人們習慣的轉變,視頻變得越來越受歡迎了,現在市面上有兩款短視頻社交平臺相對比較火,分別是抖音、快手,這兩款軟件平臺相互競爭,也各有各的優勢。

進擊的“抖音”,“快手”如何應對

抖音,是一款可以拍短視頻的音樂創意軟件,該軟件於2016年9月上線,是一個專注年輕人的15秒音樂短視頻社區。用戶可以通過這款軟件選擇歌曲,拍攝15秒的音樂短視頻,形成自己的作品。自從上線後,一直磨刀磨到2017年春節後可能感覺跑通了才大舉壓上資源,產品優秀的數據表現又讓頭條很快決定將各種流量明星BD推廣資源全力導向這個可以提升公司品相的新項目。抖音很快成為頭條戰略級產品。當然,頭條最核心的算法優勢也用到了抖音上。

抖音的玩法並不能說完完全全是新的,但這款音樂短視頻產品風頭正勁:日均 視頻播放量過億,各路明星網紅紛紛轉發,甚至網易雲音樂上已經出現了抖音 BGM 的收錄歌單。抖音DAU已在數百萬量級。

快手的前身,叫“GIF快手”,誕生於2011年3月,最初是一款用來製作、分享GIF圖片的手機應用。2012年11月,快手從純粹的工具應用轉型為短視頻社區,用於用戶記錄和分享生產、生活的平臺。後來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和移動流量成本的下降,快手在2015年以後迎來市場.在快手上,用戶可以用照片和短視頻記錄自己的生活點滴,也可以通過直播與粉絲實時互動,快手的容覆蓋生活的方方面面,用戶遍佈全國各地。在這裡,人們能找到自己喜歡的內容,找到自己感興趣的人,看到更真實有趣的世界,也可以讓世界發現真實有趣的自己。

抖音的早期用戶是90後、95後,是消費能力很強的人群,尤其是一二線城市的95後年輕人,什麼都不缺,眼界也非常廣,他們知道什麼是好,什麼是不好,他們對好東西非常有追求。抖音的成功是趕上了年輕新生代用戶的崛起,趕上了短視頻這塊的消費升級,也符合一個產業發展的正常規律。 當然,我們看到快手去年年底開始有意在品牌升級,而抖音隨著用戶規模的擴大也出現了“水變油”的內容。兩家基因不同,命運曲線也會不同。短視頻行業,毫無疑問快手曾經是領頭羊,隨著抖音的崛起,快手會如何應對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