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個“快手”將出自哪些領域?

下一個“快手”將出自哪些領域?

雖然一直頂著“巨low”的帽子,但卻絲毫未影響其飛速發展。如今的快手,註冊用戶已達7億,日活用戶達1.5億,估值更是達到180億美金。短短几年就取得如此驕人的成績,其商業邏輯贏在哪裡?

商業模式的誕生表面看都是在發現潛在市場的空白,然後打造產品滿足需求,但本質卻是天時地利的順勢而為。

天時:移動互聯網紅利下沉,三四線被關注情緒暗流湧動

快手的今天首先得益於國內移動互聯網流量紅利的下沉。

硬件設備上,我們看到oppo與vivo在三四線城市大賣,這為移動互聯網在三四線的爆發提供了物質媒介。

需求層面上,三四線以及農村這一龐大群體,對於互聯網的精神需求逐步覺醒。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手頭可支配的資金增加,這批用戶的需求重點從滿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逐步向滿足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與自我實現需求進階,通過移動互聯網放大情緒、發聲成為普遍訴求。

消費升級時代,當大家都越來越看重用戶質量,在所謂“高價值用戶”身上投入更多的精力、資金時,快手卻逆向思維,從用戶數量的維度尋找市場,洞察並滿足三四線城市湧動的被關注、被尊重的情緒,不失為有勇有謀之舉。

地利:一二線和三四線階層斷裂,主流短視頻陷亂戰卻毫無察覺

如何滿足三四線城市和農村群體被關注的情緒?

但面對一二線城市群體較高的素質和才華,三四線城市甚至農村群體的才華在數以萬計的短視頻中難免顯得有些尷尬,不入流,同樣很難得到關注和尊重。一邊是一二線城市在努力的奔向國際化,一邊是受制於資源等因素不管如何努力都追趕不及的三四線城市,在時間的沉澱下,兩個底蘊不同,資源不同的階層終於走向斷裂,直到原有的交集消失殆盡。

與其在別人的世界裡仰望,不如退到自己的圈子裡相惜。相對其他短視頻的麻木不敏感,快手敏銳的洞察到了水面下的這一鉅變,果斷將受眾定位到了垂直的三四線和農村群體,為他們打造了一個專屬的王國,在那裡他們可以毫無負擔的展示才華,獲得關注,贏得尊重。

與快手這種商業邏輯相似的現象級產品還有很多,比如社交電商拼多多、資訊閱讀產品趣頭條,他們的爆發都有相似的規律。那麼,在三四線市場,甚至是農村還將在哪些行業孕育出一個“快手”?

1. 傳統便利店賦能

對於快手現象,有人認為是一種消費降級。其實不然,不管是一二線還是三四線都在沿著消費升級的方向發展,只是節奏不同而已。

宏觀上講,三四線城市與鄉村群體可支配的資金越來越多,對於產品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消費升級是必然,但在時間上會相對之後一些。

微觀上講,傳統的水果店、小超市、小賣部、雜貨店都會面臨轉型與升級,一方面是要提高店鋪的“顏值”,塑造自己的IP,來吸引更多客流量,形成市場認知;另一方面需要對店內產品結構進行改造,依託互聯網與大數據的技術手段,提供符合當地用戶偏好的產品組合。所以,那些能夠幫助這些傳統門店進行轉型升級的公司將迎來很大的機會。

例如立足於三四線城市的喂肚肚,通過對傳統門店進行門店改造,並輸出產品組合“零食+水果”,為商戶進行了品牌與經營賦能

2. K12教育

K12教育是一個永遠有機會的領域。如今,三四線城市的年輕父母普遍有一定文化基礎,對於自己後代的教育十分看重,願意為優質的教育資源與教育方式付費。相比一二線城市競爭激烈的價格戰,三四線城市尚處於比較空白的階段,未來潛力無限。

例如環球優學,立足於三四線城市,提供線上加線下的學生課外輔導,並且為老師提供輔助教學工具。它作為K12階段學生空餘時間的一種補充和對老師教學的一種賦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3. 本地生活服務

移動互聯網紅利向三四線城市的下沉,為本地生活服務的創業者提供了機會。雖然美團做到了行業獨角獸的位置,但隨著其在橫向的多領域佈局,加上近期扎進打車領域,垂直領域的勢力必然會有所減弱,完成滲透三四線自然也需要更多時間。本地生活創業者如果可以紮根於三四線城市,選擇一個具有優勢的垂直市場進行突破,贏得一席之地並無可能。

相關調研數據顯示,年輕人尤其是90後已經成為桌遊、電玩、KTV、咖啡店、周邊餐飲、周邊遊等本地生活移動消費主力,偏好性最強的就是咖啡店與周邊餐飲。由此可見,本地生活服務後起之秀,未來在三四線的前景可期。

4. 跑腿O2O

O2O曾經在一二線城市火了一把,但結局是橫屍遍野。失敗的原因包括:一二線城市競爭激烈,創業成本高,每項服務內容需求頻次不高,盈利結構單一,人工成本、運營成本難以覆蓋等等。但是對O2O的需求在本質上是真實存在的,比如家庭維修、訂水服務、家政服務等等,人們越來越“懶”、為更優質的服務買單是一種必然走向。三四線城市的環境更適合初期創業者生存,節奏更慢,競爭更少,創業者可以在這裡多做嘗試,降低犯錯成本。但是,如何改變O2O行業盈利困難的現狀、如何規避用戶跳單的根疾,還需要創業者做更多的嘗試。

例如,從跑腿服務切入的快服務,業務已經拓展到了代購、代辦、維修、家政等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服務內容。做穩三四線城市市場與用戶,建立起可以複製的商業模型,紮實推進,才有可能打破O2O的行業窘境。

結語

最後用一個小故事來結尾:說中國有個大池子,非常非常大。裡面養了不少肥魚,肥魚們都快成精了,每一條大肥魚都有自己的小目標,就是未來他們要長的更肥。

突然有一天,主人把一半池子裡的水凍住了。肥魚們生存空間壓縮了,最近確實有點缺氧……正所謂“水大魚大”,現在的“大水”已經不是一二線城市了。是的,現在的“大水”,在三四線城市,這裡會陸續出現如同快手、拼多多、趣頭條這樣的“大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