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為什麼紅樓夢以甄士隱開篇?

楊莎莉


紅樓夢第一回作者為什麼以甄士隱開篇,引發了各方的猜測,各類紅學家對此有多種解讀,主要有以下幾種觀點:

一、“甄士隱”取意為“真事隱”,即將真事隱藏起來,暗示讀者作者寫的很隱晦,需要讀者慧眼才能看出書中深意。書中有“因曾歷過一番夢幻之後,故將真事隱去。”一句


二、甄士隱家族故事實際上隱射了賈府的家族興衰。例如:甄士隱家遭火災家敗落族,而紅樓夢中借劉姥姥之口講述了馬房失火的故事;甄士隱家族敗落之後,不得以棲身農莊,但不幸遭遇天災人禍,在農莊也無法生活下去,相應的,賈府敗落時也遭遇水旱災害而地租難收入不敷出;甄士隱被迫寄居其丈人家,而相應的林黛玉也含淚寄居賈府;甄士隱看破紅塵出家,相應的賈寶玉也出家當和尚;甄士隱家小女英蓮丟失,輾轉被賣到賈府;封氏守寡,而寶釵也守寡。作者似乎在暗示賈府的命運和甄家的命運是聯繫在一起的。

三、通過甄士隱自然寫道賈雨村,而賈雨村作為主人公林黛玉的老師,自然可以引出林黛玉因母親去世,棄家投奔賈府的情節,為整本書的展開打下了基礎,因此作者以寫甄士隱開篇,主要是為了設置懸念,引發讀者閱讀的興趣。很多小說開篇即揭示主題,直接可以看出故事主線,但紅樓夢顯然是技高一籌的,沒有按照這樣的套路來寫,因此,脂硯齋說紅樓夢不落古今小說俗套。

四、甄士隱的故事貫穿全書,有始有終,曹公的寫作手法是“草蛇灰線,伏脈千里”,因此甄士隱的故事直至全書結束。他被曹公作為紅樓夢開篇人物來寫,絕非作者隨意寫來,現在公認後40回是續作,如果有八十回後曹公親自書寫的情節,在寶玉回到警幻處銷號之時,甄士隱在此時應當出現,引導眾人回到太虛幻境。脂硯齋曾批語:“真不去,賈焉來”,是為甄士隱出家,引出賈府;後文賈寶玉出家,就是“賈不去,真焉來”,當賈府敗落諸芳流散之時,正是甄士隱奉警幻之命,渡眾人復歸太虛幻境的。


作者:夢歸秦淮(多平臺簽約作者,歷史碩士,知識管理達人 公眾號:恆言讀書)

乾貨 | 思考 |技能 | 2018年,一起成長。


夢歸秦淮


我們讀小說會發現,很多小說都是直奔主題,直接交代故事主線,隨後男女主角出場,故事展開,但紅樓夢顯然沒有按照這樣的小說套路來寫,所以脂硯齋不止一次批紅樓夢是不落古今小說俗套。

單是紅樓夢的開篇就與眾不同,它並沒有直接寫到四大家族,而是以江南一個隱居的鄉宦甄士隱開了頭,曹公為什麼這麼安排呢?這背後隱藏了哪些深意?通過反覆閱讀這一回,我們大致可以得知一下幾個原因。

第一,將真事隱去,掩人耳目。我們知道,甄士隱,即真事隱之意,作者一開篇就說了:此書開卷第一回也,作者自雲:“因曾歷過一番夢幻之後,故將真事隱去,而撰此《石頭記》一書也,故曰‘甄士隱’云云。”

曹公之所以這麼安排,看似是將真事隱去了,但我們知道紅樓夢是他十年心血凝結而成的,自然不可能都是“賈雨村”云云,他這麼做也許只是為了掩人耳目,躲避一些不必要的麻煩,也是託言將真事隱去,通過“假語存”,來寫自己的真實經歷。

正如太虛幻境那幅對聯說的“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真即是假,假即是真,無即是有,有即是無,就像《金剛經》裡說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做如是觀。

曹公開篇設置的“甄士隱”“賈雨村”貫通全文,緊扣“夢”“幻”二字,正是如此章法。

第二,一段小榮枯,以小見大。前面說了,很多小說的正常寫法,是直奔主題,而曹公偏不這麼寫,獨創了以小見大,曲徑通幽的寫作手法,跟大觀園的開門卻是一處假山遮擋有異曲同工之妙。

脂批說:不出榮府大族,先寫鄉宦小家,從小至大,是此書章法。不僅開篇的甄士隱是這樣章法,後面曹公寫賈府日常時,也並沒有按照正常的寫作手法來,而是從劉姥姥這個跟賈府有些瓜葛的村老嫗入手,是一樣章法。

曹公之所以如此安排,正是要通過甄士隱這麼一個小鄉宦之家的榮枯,來映射和伏線賈府之榮枯。我們知道,甄家最後敗了,甄士隱出家,封氏守寡,這似乎正暗示賈府賈府最終結局,寶玉出家,寶釵守寡。從家族興衰來看,甄家的敗落,暗示的也正是後文賈府的敗落,

第三,先出主旨,為世人下一棒喝。紅樓夢另一處與眾不同的地方,在於它不是在最後表達全書主旨,而是一開始就把主旨交代了出來,這一點即是通過甄士隱對好了歌的解讀體現的。

甄士隱為什麼會如此解讀好了歌呢?這其實正是他出家頓悟的一個過程,也正是因為甄士隱從當地望族跌落到人生低谷的這一系列的轉變和打擊,讓他開始了悟,而他的一番對好了歌的註解,幾乎就是紅樓一書的主旨所在。

曹公如此寫來,正是先為世人嚇一棒喝,令看官著眼,著眼的關鍵在於:富貴榮華,到頭來都是一場空。此後再看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興衰,眼光自是不同,這是曹公在點醒世人。

第四,貫穿全文,有始有終。按照曹公“草蛇灰線,伏脈千里”的寫作手法,紅樓夢裡出現的每個人物,發生的每段情節,都會有始有終,前後照應,所以甄士隱的故事並沒有結束。

他被曹公安排作為紅樓夢開篇人物,在第一回出場,絕非曹公隨意寫來,如果有八十回後情節,在寶玉和諸芳塵緣了卻,回到警幻處銷號之時,甄士隱應該還會出現,引渡眾人回到太虛幻境。

脂硯齋曾批“真不去,賈焉來”,是為甄士隱出家,引出賈府,後文賈府敗落,也許正是“賈不去,真焉來”,諸芳流散之時,正是甄士隱奉警幻之命,度眾人復歸太虛幻境之時。


少讀紅樓


《紅樓夢》以甄士隱開篇,是作者的大智慧。

《紅樓夢》作者與其他作者最大的不同是,用了一個與整部書似乎不相干的人物甄士隱。這個人與作品的主人公寶玉和黛玉似乎沒有一點聯繫,如果把《紅樓夢》當做一個電路板,那麼甄士隱就是開關。他主導著整部書的開局和結尾。

甄士隱最先知道了天上有一個神瑛侍者要下凡,一個絳珠仙草要跟隨他下凡報答他的灌溉之恩,跟隨他們一起下凡的還有一批痴男怨女。並且甄士隱還見到了女媧補天剩下的那塊石頭的真容。

通過甄士隱,我們看到了賈雨村,看到了英蓮。通過這兩個人,《紅樓夢》故事的大幕徐徐拉開……

甄士隱的個人命運對全書的故事情節有一個提綱挈領的作用。

甄士隱生活在紅塵中一二等富貴風流之地,在當地堪稱望族。他家庭和睦幸福,他本人是神仙一般的人物,他稟性恬淡、不以功名為念,只喜觀花修竹、酌酒吟詩。若是生活總是這樣風平浪靜,一帆風順多好。可是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甄家先是丟了女兒,然後被火燒連營,無立錐之地。最是無用讀書人,甄士隱不擅經營,後來變賣了天地等家產,寄居在老丈人家裡。此時他看盡了人間冷暖,世態炎涼,最終看破紅塵,隨了一僧一道撒手而去。

甄士隱的一生幾乎是《紅樓夢》主人公賈寶玉的一生。

全書以賈府的家庭瑣事、閨閣閒情為脈絡,以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的愛情婚姻故事為主線,著力刻畫了以賈寶玉和金陵十二釵為中心的正邪兩賦之人,以及他們周圍人的人生悲劇。展現了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的由興到衰的過程。

甄士隱對《好了歌》的註解就是《紅樓夢》的大結局。


潤楊的紅樓筆記


《紅樓夢》乃鴻篇鉅著,一本書寫盡了榮寧二府的興衰史。但是作者開篇不寫榮寧二府如何繁華驕奢,卻去寫了一個和榮寧府八竿子打不著的人----甄士隱。甄士隱一輩子沒和賈府交集,只在夢中與通靈寶玉有過一面之緣。

甄士隱,姓甄,名費,是姑蘇城一箇中產的鄉宦。他秉性恬淡,不念功名,以觀花修竹、酌酒吟詩為樂。妻子溫柔賢淑,女兒玉雪可愛,真正是一個幸福和美的小康之家。然命運不濟,元宵節女兒被拐,後來家被燒為白地,投親無著,跟隨跛足道人出家了。

作者為什麼先來講這麼一個故事呢?

一、“甄士隱”取意為“真事隱”,是和賈雨村,“假語存”對照來寫的。作者開宗明義,書中有“因曾歷過一番夢幻之後,故將真事隱去”一句,正如賈雨村是“假語存焉”一樣。作者意指,書中人、事皆曾真實存在,“閨閣中本自歷歷有人”,不願“使其泯滅”,“用假語村言,敷演出一段故事來,亦可使閨閣昭傳”。這是一個引子。

二、甄家是賈家的縮影,“真”“假”對照。甄士隱經歷了骨肉分離、家遭火災、下半世坎坷而終於醒悟出世。主人公賈寶玉繁華過後,也會有此遭遇,暗示了故事悲慘的結局,給全書定下了一個基調,埋下了伏筆。脂評甲戌本側批:找前伏後。士隱家一段小枯榮至此結住,所謂真不去假焉來也!先寫了“真”的榮枯,再來述“假”的興衰。

三、從甄士隱引出他的女兒甄英蓮。英蓮即後文中的香菱。甄英蓮,真應憐啊!她從小被拐,受盡磨難,最後被賣給呆霸王薛蟠為妾。她最終的命運應該是被夏金桂折磨至死。菱亦為無根之物,也暗示了她的命運奇異詭譎,不可掌控。甄英蓮的命運是紅樓眾女兒的命運縮影。文中引線人物一僧一道,說英蓮“有命無運,累及爹孃”,脂評甲戌本眉批:“八個字屈死多少英雄?屈死多少忠臣孝子?屈死多少仁人志士?屈死多少詞客一騷一人?今又被作者將此一把眼淚灑與閨閣之中,見得裙釵尚遭逢此數,況天下之男子乎?看他所寫開卷之第一個女子便用此二語以定終身,則知託言寓意之旨,誰謂獨寄興於一“情”字耶?”甄英蓮的命運是紅樓眾女兒的命運縮影,正所謂:千紅一哭,萬豔同悲。

四、通過甄士隱,寫出“好了歌”,促人醒悟。世事無常,縱使當年笏滿床 ,也終變成衰草枯楊,風流雲散。

真真假假,假假真真,正是“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








淡看雲起


《紅樓夢》裡這十二奇女子的故事是圍繞賈寶玉來展開,正常開篇介紹賈寶玉的相關信息,曹雪芹以甄士隱開篇,其用意我從兩方面偏解,其一,本書作者為女媧補天遺留下的石頭,託甄士隱之口,演說《紅樓夢》,真事隱藏其中,讀者細品味。用以聲明曹雪芹只是批閱刪改的讀者,避免受文字獄牽連。

其二,提醒讀者甄士隱與賈寶玉有密切關係,這個關係有老師認為甄士隱就是賈寶玉,從曹雪芹的人生經歷看,如果作為自述體小說,把自己不同階段設定不同角色,可以說通。

我從“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來想象,《紅樓夢》裡辛酸的事情都有哪些呢,寫在字面的肯定不是,通過推敲字面後的味道,或能揣摩一二。

所以我揣測,甄士隱與賈寶玉是父子關係,更進一步說,作者開篇交代的了甄士隱是賈寶玉和甄寶玉的親生父親。賈寶玉和甄寶玉是雙胞胎。

我的依據不見得站住腳,拋磚引玉,供老師們打發時間。

一,曹雪芹家族與皇室關係密切,曹雪芹更容易知道皇家內幕。乾隆帝在位時,坊間就有乾隆身世之謎。康熙帝35子,活下來24子,皇子之間競爭激烈。而清朝開國之初,就有立幼主垂簾聽政之風。母憑子貴,在皇宮沒有兒子就沒有競爭的資格,所以皇妃們想盡辦法搞齣兒子,這種風氣一直到民間重男輕女根深蒂固。後繼無人特指是兒子,是大不孝,被人鄙視,在社會上抬不起頭。而過繼之風,自古就有,曹雪芹有足夠的創作素材,考慮甄士隱原本有雙胞胎的兩個兒子先後過繼給賈府和甄府。

二,甄士隱移居蘇州城外貧民區,在當地推為望族,他的名望打哪來呢,膝下無子,人丁凋落,以甄士隱的條件,娶二房生子,或者過繼個乾兒子,常人所為。

從賈雨村刻意接觸甄士隱看,甄士隱贈賈雨村50兩銀子,相當於平民兩年多收入,並想推薦賈雨村,說明甄士隱的人脈在京城,關係非比一般,而甄士隱對賈雨村的重視也說明自己渴望有個義子也好。

英蓮是不是甄府或賈府的女孩換甄事隱的孩子,之後又刻意被拐走呢?

三賈寶玉和甄寶玉都含著通靈寶玉出生,而甄士隱歷遊幻虛最早看見通靈寶玉,或可暗示,就是甄士隱的孩子被過繼給別人,有通靈寶玉為證。而甄賈寶玉互相做夢,彼此心靈相同,頗有雙胞胎的味道,再看賈政對賈寶玉的苛責,父子親情全無。

如果賈寶玉和甄寶玉都是甄士隱的兒子,可見以甄士隱開篇,必然為之,而其中甄士隱的辛酸,有子不能認,暫以英蓮為寄託,卻又一場空歡喜。

任意胡思,見笑各位老師。



䗝豆



甄士隱是個非常重要的人物,他是癩頭僧與跛道士渡化的人,而癩頭僧與跛道士所渡化的人都不是一般的人,三大主角,寶玉,薛寶釵,林黛玉都受和尚道士渡化過!

而甄士隱他也是第一個被渡化的人,那麼他家也是第一個被淪陷的家,所謂的小枯榮正是甄家,所以他是縮影,大枯榮賈家的縮影,紅樓夢的縮影。



那麼甄士隱是如何被渡化呢?是癩頭僧與跛道士的好了歌,士隱本是有宿慧的,一聞此言(好了歌),心中早已徹悟。那麼好了歌的內容是什麼?

世人都曉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沒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金銀忘不了!

終朝只恨聚無多,及到多時眼閉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嬌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說恩情,君死又隨人去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兒孫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來多,孝順兒孫誰見了?

再來看看甄士隱如何解!

陋室空堂,當年笏滿床,衰草枯楊,曾為歌舞場。蛛絲兒結滿雕樑,綠紗今又糊在蓬窗上。說什麼脂正濃,粉正香,如何兩鬢又成霜?昨日黃土隴頭送白骨,今宵紅燈帳底臥鴛鴦。金滿箱,銀滿箱,展眼乞丐人皆謗。正嘆他人命不長,那知自己歸來喪!訓有方,保不定日後作強梁。擇膏粱,誰承望流落在煙花巷!因嫌紗帽小,致使鎖枷槓,昨憐破襖寒,今嫌紫蟒長。 亂烘烘你方唱罷我登場,反認他鄉是故鄉。甚荒唐,到頭來都是為他人作嫁衣裳!

甄士隱是看破紅塵,以紅塵富貴背後的荒涼,以權利情色背後的荒涼,荒涼為突破口看破紅塵,要想好,必須了。

紅樓夢明著些寫是有兩大主題:一個主題是賈寶玉的閨閣之情!賈寶玉是以情悟道!一個就是代表紅塵富貴溫柔鄉的慾望!他的代表人物正是甄士隱的知己賈雨村。甄士隱看破慾望的第一人,是書中從紅塵世界走出來的第一人,以甄士隱的退場為賈雨村開場,正是紅樓夢“你方唱罷我登場”,紅樓夢寫作的高明之處,一個輪迴。

那麼賈雨村入場揭開了慾望世界的繁華,他是男的代表,女的慾望代表是賈府的王熙鳳!

曹雪芹以甄士隱他的背影推開了紅樓夢慾望之府故事的大門!


陳說紅樓


我的理解是這樣,主要有如下兩層意思:

一、章回小說脫出於說書人的話本,因而在開頭的時候,以一人講述的方式開場,帶有這樣的痕跡,也起到一個類似話劇報幕員的角色,以示開場之隆重。帶有提醒聽眾或者讀者凝神進入故事,收攏精神,聚焦情節的作用。

二、揭示、同時也是解釋小說內容的作用。甄士隱諧音“真事隱”,就是把真實的事情隱去,暫且把小說內容當做帶有虛構和想象的文學創作來對待。其實這個諧音梗也有一語雙關、此地無銀三百兩的作用,說是將真事隱去,而恰恰可能是要告訴讀者,內容基本都是源於真事,只是為了避免讀者對號入座,進行相應的猜想和比對,從而引發其他不必要的麻煩。這一點有點類似於現代不少取材於真實故事的電視劇往往刻意在片頭打上“本故事純屬虛構,如有雷同純屬巧合”的字幕。


文觀音


《紅樓夢》裡的人物名字,或有諧音,或暗含隱喻。比如開篇出場的甄士隱,諧音為“真事隱”,意思就是將真的事情隱去,旨在告訴讀者,整個故事都是虛構的,不要對號入座;而甄士隱的女兒甄英蓮,諧音為“真應憐”,預示著這姑娘一生的悲慘命運;而牽出來四大家族的賈雨村,諧音為“假語存”,意思就是說這人假話多,靠不住,善於陽奉陰違。
《紅樓夢》以甄士隱開篇,有以下幾個好處:
1、抽絲剝繭、以小見大。開篇先寫姑蘇城內的鄉宦甄士隱,引出落魄的窮儒賈雨村;再由賈雨村給林黛玉當老師這條線,引出“賈史王薛”這四大家族。賈雨村在賈府得勢的時候風光無限,在賈府有難的時候落井下石,也正合了他“假語存”的諧音;
2、埋線索、留伏筆。賈雨村憑著自己是林黛玉老師的關係攀上了賈府,這是一條明線;甄士隱的女兒甄英蓮在看燈的時候被人販子拐走,幾經周折被薛蟠買下,牽扯出薛家,這是一條暗線。一明一暗兩條線導出了葫蘆僧手中的“護官符”,直接點出來四大家族的“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賈不假,白玉為堂金作馬。
阿房宮,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個史。
東海缺少白玉床,龍王來請金陵王。
豐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鐵。
3、用甄士隱引出“好了歌”,說明這個故事到頭來就是一場空——
世人都曉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沒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金銀忘不了。終朝只恨聚無多,及到多時眼閉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說恩情,君死又隨人去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兒孫忘不了。痴心父母古來多,孝順子孫誰見了!
在甄英蓮丟了之後不久,甄士隱家隔壁的葫蘆廟失火,甄家也被帶累著燒了。甄士隱丟了女兒,日子過得一年不如一年,內憂外患之下遇到一位唱“好了歌”的瘋道人,就隨他去了。這首“好了歌”裡面也暗含著寶黛的愛情悲劇,以及四大家族的不肖子孫們坐吃山空的必然下場。


白馬晉一


這是中國古典小說非常典型的寫法。

早期的很多章回體小說都有一個相似的成書過程,即原型故事先在民間廣泛傳播,之後被說書藝人、劇作家們注意到,改編成各種各樣的作品,最後被一個統稿人捏合成一本完整的小說。

而話本、劇本出於表演形式的限制,都會進行一些妥協。比如,一回書、一齣戲中必然要有能吸引人的點,如果某一回不夠精彩,可能觀眾就流失了。這一點和小說的上源——歷史傳記正好是相恰合的,所以早期的小說,展現出的面目多是若干人物傳記的拼合。

比如說《西遊記》,孫悟空的前傳部分是獨立的,唐僧的前傳部分是獨立的,後面的艱難險阻也都能獨立成段;再如《水滸傳》的前半,幾乎就是若干人物故事的拼接,王進引出史進,史進引出魯智深,魯智深引出林沖,林沖引出楊志,楊志引出七星聚義,進而才逗出宋江。

這種開放式的寫作方式,是西方式的小說常常不具備的。

而為了表現主題,在一系列的小故事中,作者會有意識地滲透一些想要表達的理念,反覆皴染。譬如《水滸傳》中的洪太尉誤走妖魔,就是一個典型的故事預演——

洪太尉對應了高俅、童貫、蔡京這一干奸臣;洪太尉遇到的虎、蛇,對應的是一干天罡地煞。

又如,王進得罪高俅逃走,是林沖得罪高俅獲罪的預演,反覆強化的還是一個主題。

《紅樓夢》作為清代具有代表性的世情小說,上源可以接上《金瓶梅》,而《金瓶梅》算是《水滸傳》的同人小說。內容風格上有繼承關係,寫作手法上自然也是受到傳統章回體的影響。

所以,甄士隱的故事,和洪太尉誤走妖魔的故事,作用上是一樣的,是對整個大故事的點染、預示。甄士隱遭受接二連三的打擊,女兒丟失,家中失火,還呼呼啦啦燒了一條街,最後跟著一僧一道撒手而去,這個故事正是後面賈氏家族遭受接二連三的打擊,牽連了其他的三個家族,最後賈寶玉懸崖撒手這個大故事的預演。


夜小紫


我們讀小說會發現,很多都是直奔主題,直接交代故事主線,隨後男女主角出場,故事展開,但紅樓夢顯然沒有按照這樣的小說套路來寫,所以脂硯齋不止一次批紅樓夢是不落古今小說俗套。

單是紅樓夢的開篇就與眾不同,它並沒有直接寫到四大家族,而是以江南一個隱居的鄉宦甄士隱開了頭,曹公為什麼這麼安排呢?這背後隱藏了哪些深意?通過反覆閱讀這一回,我們大致可以得知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將真事隱去,掩人耳目。我們知道,甄士隱,即真事隱之意,作者一開篇就說了:此書開卷第一回也,作者自雲:“因曾歷過一番夢幻之後,故將真事隱去,而撰此《石頭記》一書也,故曰‘甄士隱’云云。”

曹公之所以這麼安排,看似是將真事隱去了,但我們知道紅樓夢是他數十年心血凝結而成的,自然不可能都是“賈雨村”云云,他這麼做也許只是為了掩人耳目,躲避一些不必要的麻煩,也就是託言將真事隱去,通過“假語存”,來寫自己的真實經歷。

正如太虛幻境那幅對聯說的“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真即是假,假即是真,無即是有,有即是無,就像《金剛經》裡說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曹公開篇設置的“甄士隱”“賈雨村”貫通全文,緊扣“夢”“幻”二字,正是如此章法。

第二,一段小榮枯,以小見大。前面說了,很多小說的正常寫法,是直奔主題,而曹公偏不這麼寫,獨創了以小見大,曲徑通幽的寫作手法,跟大觀園的開門卻是一處假山遮擋有異曲同工之妙。

  

脂批說:不出榮府大族,先寫鄉宦小家,從小至大,是此書章法。不僅開篇的甄士隱是這樣章法,後面曹公寫賈府日常時,也並沒有按照正常的寫作手法來,而是從劉姥姥這個跟賈府有些瓜葛的村老嫗入手,是一樣章法。

  

曹公之所以如此安排,正是要通過甄士隱這麼一個小鄉宦之家的榮枯,來映射和伏線賈府之大榮枯。我們知道,甄家最後敗了,甄士隱出家,封氏守寡,這似乎正暗示賈府賈府最終結局,寶玉出家,寶釵守寡。從家族興衰來看,甄家的敗落,暗示的也正是後文賈府的敗落,

  

第三,先出主旨,為世人下一棒喝。紅樓夢另一處與眾不同的地方,在於它不是在最後表達全書主旨,而是一開始就把主旨交代了出來,這一點即是通過甄士隱對好了歌的解讀體現的。

  

甄士隱為什麼會如此解讀好了歌呢?這其實正是他出家頓悟的一個過程,也正是因為甄士隱從當地望族跌落到人生低谷的這一系列的轉變和打擊,讓他開始了悟,而他的一番對好了歌的註解,幾乎就是紅樓一書的主旨所在。

  

曹公如此寫來,正是先為世人嚇一棒喝,令看官著眼,著眼的關鍵在於:富貴榮華,到頭來都是一場空。此後再看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興衰,眼光自是不同,這是曹公在點醒世人。

第四,貫穿全文,有始有終。按照曹公“草蛇灰線,伏脈千里”的寫作手法,紅樓夢裡出現的每個人物,發生的每段情節,都會有始有終,前後照應,所以甄士隱的故事並沒有結束。

 

他被曹公安排作為紅樓夢開篇人物,在第一回出場,絕非隨意寫來,如果有八十回後的情節,在寶玉和諸芳塵緣了卻,將回警幻處銷號之時,甄士隱應該還會出現,引渡眾人回到太虛幻境。

  

脂硯齋曾批“真不去,賈焉來”,是為甄士隱出家,引出賈府,後文賈府敗落,也許正是“賈不去,真焉來”,諸芳流散之時,正是甄士隱奉警幻之命,度眾人復歸太虛幻境之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