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5 孩子發脾氣的4個真相,6招讓他學會控制情緒,家長別立馬批評打罵

很多家長抱怨孩子動不動就發脾氣,而且脾氣大得很。是的,面對孩子情緒失控的場面,父母常常不知如何應對。有的父母要麼急匆匆想要制止孩子哭鬧,甚至於批評打罵,要麼就是失去原則開始各種哄。


但是,不管如何,這四句話不要對孩子說。

責罵孩子:你這個壞孩子,總是這麼不聽話!

威脅孩子:你不乖乖的,我就不要你了!馬上閉嘴,要不再也不帶你出來玩了!

專制命令:不許哭!現在閉嘴!

說出負面暗示的話:像你這樣,遲早要惹出大亂子!今後能有什麼出息!

孩子有權生氣

在引導孩子之前,你得明白一件事,孩子有權生氣。

生氣、發怒是孩子們的本能,也是他們的權利。一個不會生氣、發怒的孩子,通常是壓抑和孤僻的。適當的哭鬧,對孩子的身體是有好處的,還能提高智力,同時也表明心理健康。

所以,不要動輒就對孩子說“不許哭,別鬧了!”同樣的,沒有孩子會莫名其妙地大哭大鬧,如果有,父母請先檢查問題是不是出在我們身上了。

孩子發脾氣的4個真相,6招讓他學會控制情緒,家長別立馬批評打罵

造成孩子大發脾氣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父母本身脾氣就不好

不少父母本身性格急躁,容易發脾氣,不管是什麼場合,只要孩子不聽話,就會訓斥甚至打罵孩子,還有時完全看心情來管教孩子,時松時緊,這樣不僅無益於孩子自尊心的養成,也讓孩子學到了“情緒失控”。其實父母首先要做好情緒管理,在孩子面前樹立好榜樣。

2.情緒日漸豐富,而語言表達跟不上

在面對父母的過多限制時,他們不懂得如何用語言表達,就只好通過發脾氣、大哭大鬧的方式去抗爭和尋求自己的權利。這種情況,和孩子硬碰硬,只會讓孩子變得更倔強,或者退縮。所以共情是關鍵,同時要教會孩子更多表達自己的辦法。

孩子發脾氣的4個真相,6招讓他學會控制情緒,家長別立馬批評打罵

3.孩子內心有恐懼

有些孩子,尤其是三歲左右,可能會在某一個情形下,或某段時間內,情緒上出現“退行”,變得易失控,並伴隨出現行為問題,如打人、搶東西、摔東西等。這極有可能是孩子內心有恐懼。孩子覺得受到了某種傷害,不知道如何面對和處理,於是呈現出失控的狀態。因為內心存在恐懼,他們更渴望得到大人的關注和幫助,可他們又不懂得如何正確地表達自己,只能通過哭鬧等方式表現出來。

4.家庭教養方式不一

家庭成員在對待孩子的問題上存在不一致,孩子就會看人來辦。例如孩子在為了某種目的而哭鬧時,如果爸爸媽媽不同意,他可能就會去找爺爺奶奶,利用家庭成員之間的教育分歧來達到自己的目的。一次成功了之後,孩子就會一而再、再而三地嘗試。

孩子發脾氣的4個真相,6招讓他學會控制情緒,家長別立馬批評打罵

當孩子情緒的“暴風雨”來臨時,父母還可以借鑑這樣幾種實用做法:

1.公共場合,從長計議,幽默化解

公共場合孩子發脾氣,很多父母會覺得很沒面子,尷尬。

這是幾乎所有父母都會遇到的問題,並不意味著你就不是一個合格的父母。

此時,完全可以開個小玩笑,比如說:“看起來我們有點家務事得私下處理一下了。”如此輕鬆的狀態,既能打消旁人看熱鬧的興趣,也可緩解自己的尷尬,然後帶孩子到一個相對安靜的地方,你們倆可以再“從長計議”。

2.不要在孩子情緒激動時處理問題

要知道,孩子有脾氣、鬧情緒的時候,跟他講任何道理,都是沒用的,因為此時孩子大腦皮層的其他位置都是關閉的,只有情緒中樞是活躍的。

父母要做的就是輕輕將孩子摟在懷裡,耐心陪伴他。讓孩子知道,你是明白和理解他的。

不妨等孩子哭完,再告訴孩子下一步該怎麼辦,或者和孩子商議如何解決。

3.避免用自己的憤怒回應孩子的憤怒

父母一生氣,就容易使用一些過激的詞彙,比如:粗暴地給孩子貼標籤,

責罵孩子:你這個壞孩子,總是這麼不聽話!

威脅孩子:你不乖乖的,我就不要你了!馬上閉嘴,要不再也不帶你出來玩了!

專制命令:不許哭!現在閉嘴!

說出負面暗示的話:像你這樣,遲早要惹出大亂子!今後能有什麼出息!

父母一定避免用憤怒回應孩子,因為你的憤怒會使孩子的情緒擴大。要先控制自己的憤怒,以平靜、溫和的聲音回應孩子。如果你沒有調整好自己的情緒,就請先不要開口說話。實際上,這時你說出的任何話既不能被孩子接受,也不能表達你真正的意願。

4.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2~3歲孩子注意力的維持時間最長只有十幾分鍾。遇到孩子執著地在一件事情上哭鬧不止時,採用注意力轉移的方法通常十分有效,但一定要轉移到另一個孩子感興趣的東西上。

對於三歲以上或可以用語言清楚表達自己的孩子,媽媽不妨說:“你可以告訴我你堅持要××的原因,至少三點。”如果孩子還小,一歲左右,不能清楚表達,媽媽只需抱起孩子說,“寶寶,媽媽帶你看看更有趣的東西”,將孩子帶離即可。不要跟孩子說太多道理,他不會樂意聽。

5.學會轉換語言,多用“我”做主語

父母稍微留意就能發現,孩子哭鬧發脾氣的時候,我們開口便往往會以“你”字為主語,對孩子的行為進行批評或譴責。但事實上,在遇到孩子發脾氣時,父母不帶抨擊地陳述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在管教孩子的時候反而會更有效,如多用“我”做主語來對孩子說話。

6.失控可以,但要對失控的後果負責

孩子冷靜下來後,父母還能做什麼?父母需要讓孩子知道:雖然生氣、憤怒的情緒是正常的,但是處理這些情緒的方式不同,結果就不同。若處理得當,就值得鼓勵;若處理不當,甚至造成了一些損失,那就要為自己的行為承擔後果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