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1 为什么“读得太少,想得太多”会是个大问题?

杨绛先生说过,许多人的问题是:读得太少,想得太多。

这话有点残忍,但很直白。荀子说得就很敦厚了: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想半天,还是不如学一点效率高。

哪位会说了:这是抵制自主学习吗?

不是的。

接受过义务教育,学过几何的,应该都知道:公式与定理多有用,简直就是巨人的肩膀;没有公式与定理,你得从头证,累死了,也不一定证得出来。所以最怕数学老师说,“这道题不许用xx定理”,妈呀,真是少了一把顺手兵器!

接受过大学教育,写过大学论文的,应该都知道:写一篇论文,读的文献厚度得是论文的若干倍;而那些文献背后,又是堆积如山的材料;如果没有相应文献,要你徒手开始写,累死了也不一定写得出来。

做过菜的都知道,有现成食材与调味料给你,你才能迅速地做一锅,比如说,咖喱鸡。可是,如果鸡肉得自己去捉鸡杀了切开,蔬菜得自己浇水施肥种出来,咖喱粉需要自己种植收获姜黄郁金胡椒再来磨粉,在饿死之前,很难做好一顿。

即,人类绝大多数的物质与精神的生产,都建立在前人的经验与基础上。

善用前人留下的经验与工艺,比一个人的努力,那要迅速多了。

我当然不是不鼓励举一反三,或者实践出真知。但这个真得分怎么说。

我有个朋友,自己业余学画,画了段时间,很高兴地跑来跟我说他的心得,“蓝色让人安静,红色让人亢奋,黄色就端正点,那么只要依靠红色和蓝色的对比,就能决定一幅画的情绪!”这当然是个好发现,可我也只好告诉他,这在17世纪就是画界常识了,尼古拉·普桑和法国古典主义画派用这招老熟练了。

不是说,个人的奋斗学习没有价值;只是,由于人类历史太长,思想者过多,所以绝大多数,你以为自己独出机杼的思路,都已被其他人思考过争辩过了。

所以,除非您处于行业最尖端,正在探寻从未有人触摸过的领域,否则,终日苦思vs须臾所学,就是在以个人努力,对抗世界历史上其他精英累进堆积的思维成果。

杨绛先生说世上大多数人的问题是读得太少想得太多,荀子说须臾之学胜过终日之思。我不觉得这是妄自菲薄,而是对前人已有经验的基本尊重。

有一些相信苦思胜过学习的,是处于行业尖端的大神,正在开拓人类知识的疆界;但与此同时,也必须明白,另一部分相信“我想想就比读书学习要强了”的,是这么一批人:

他们觉得自己足够独特,独特到可以不把人类历史上其他的精神成果当回事了,或者真觉得自己的心思已经超越人类历史上的所有智者了。我们当然承认,人类历史上有一部分这类超世之杰,但也得意识到,还有许多仅仅是自大狂。

毕竟虽然去过很多国家,无所不知,但也明白个人的奋斗再凶猛,也要考虑历史的进程——认知学习,也是如此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