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4 「执行攻坚」包铁法院亮执行“利剑” 破涉农信贷执行案件“坚冰”

「执行攻坚」包铁法院亮执行“利剑” 破涉农信贷执行案件“坚冰”

农信贷执行案件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自治区陆续出台了大量惠农政策,加大了对“三农”(农村、农业、农民)的扶持力度,其中金融支持不可或缺。各大银行纷纷创新涉农信贷机制,涉农贷款总额逐年增长,大量涉农金融信贷执行案件涌入法院。

2018年4月12日,内蒙古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指定包头铁路运输法院办理221件涉农信贷执行案件。 敢啃硬骨头, 能坚持 、不气馁,肯忍耐、能战斗的包铁法院,近年将能动司法作为该院工作的主要方向,以“作为”求 “地位”,以“变化”促“发展”,主动挖潜案源,扩大司法为民服务力度。在院党组书记、院长王效俊的亲自指挥协调下,全体执行干警迎难而上,远赴200公里外的巴彦淖尔市五原县, 势破涉农信贷执行案件“坚冰”。

「执行攻坚」包铁法院亮执行“利剑” 破涉农信贷执行案件“坚冰”

为顺利办结该批自治区高院指定执行的涉农信贷执行案件。执行干警在立案伊始便深入农户家中,送达法律文书的同时了解被执行人的基本情况、还款能力等相关信息。经了解,这221起涉农执行案件情况复杂,办结困难极大。

首先,被执行人均为农民群众,大多法律意识淡薄。有的被执行人以为逃避、拖延,就可以不履行还款义务;有的担保人对担保的法律后果认识不足,认为自己并未实际使用借款,就不用承担保证责任,甚至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相互担保现象。

其次,金融信贷机构管理存在漏洞。该批执行案件执行人均为包头农商银行五原支行,该行在放贷前普遍对借款人、担保人的还贷能力、信用状况、身份信息等审查不严;放贷后又对借款的实际用途监管不利,不能及时发现信贷风险并采取防范措施;甚至存在 “以贷还贷” 方法延长还贷期限 ,增加还贷压力。

第三,社会诚信体系尚不完善。公民个人特别是农民的信用记录缺失。过去,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尚不健全,部分农民恶意拖欠借款。

通过逐个分析案情,全体执行干警在分管副院长乌力吉图的指挥下,思路明确、行动迅速、步调一致、态度坚决,势将221个涉农案件全部执结,彰显铁路法院攻坚克难决心,亮执行“利剑”,全力化解执行难题。

一是先行查控。执行干警通过执行网络查控系统掌握被执行人财产、车辆、存款等基本情况,发现有可供执行的财产,第一时间查封、扣押、冻结。

二是构建网络。鉴于乡村的熟人社会模式,执行干警积极取得当地乡镇政府、村委会等基层组织的支持,逐步建立由铁路法院牵头主办的“大执行”格局,合力破解涉农案件执行难。充分利用好各乡镇 、农村基层组织优势,随时掌握被执行人的财产状况、社会关系和外出动向,建立协调联动的执行网络。

三是公开曝光。针对乡镇“老赖”亲友邻居常住农村、远离县区的特点,专门深入乡镇繁华路段和人流密集、群众关注度高的区域,集中张贴失信名单公告,广泛宣传造势,引导农村朴素的情理正义观,通过放大、聚焦关注度,惩戒失信被执行人的同时,促使其迅速履行还款义务。

四是加强普法。执行干警一边办案,一边进行法制宣传,不断增强农民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扫除农民的“执行”盲区。通过广泛宣讲,不仅让被执行人意识到自觉执行的重要性和逃避、对抗执行的危害性,同时影响更多的农村群众加入到协助法院执行的行列中来。

五是人性化执行。执行干警们耐心细致的对被执行人进行思想疏导工作,通过释法宣讲,促使其自觉、自愿履行义务。没有财产可供执行的,协调申请执行人与之达成分期还款协议。申请执行人生活确有困难 ,或丧失劳动能力的,依法启动执行救助,体现法律人性化。

30余个日日夜夜,全体执行干警舍小家顾大家,通过前期不懈努力,在当地形成了一定的震慑作用,不少被执行人当场达成还款意向。目前,该221件涉农信贷执行案件,已经执结74件,其中终本1件,执行保全5件,执行终结52件,执行完毕15件,销案1件。执结率33.5%,实际执结率30.3%,法定期限内结案率100%。6月底前有望全面完成此次行动的全部执行任务。

此次执行行动是认真落实最高院“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目标要求的再行动,也是向失信被执行人“亮剑”的重要举措,在努力开创法院执行工作新局面的同时,为维护金融安全,保障“三农”经济稳步、和谐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包头铁路运输法院)

微博:@北疆法声

neimenggugaoyua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