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我們為何而焦慮?

今天,我們都在焦慮

這兩天膠東走了一圈,拜訪了幾家傳統企業,有大有小。很多都是老朋友,各有焦慮。

大企業焦慮什麼?再聽完我對社交電商的分享之後,焦慮環境變化太快,焦慮自己的團隊老化跟不上現在發展的形勢,焦慮傳統的業務萎縮的太快。小企業焦慮什麼?焦慮同質化競爭,焦慮沒有管理、營銷經驗。焦慮的事情更多更多。

看來不光羅胖子在焦慮,大家都在焦慮。

焦慮,依然成了常態。

我們為何而焦慮?

我們為什麼在焦慮?

為什麼會焦慮?我總結一句話,就是落後的意識形態和消費者日益變化的消費特徵之間的矛盾,變得越來越大。

什麼叫做落後的意識形態?縱觀中國的商業發展進程,從大流通到KA賣場,說實話,渠道的構成,傳播的方式,沒有發生太大的變化,都是物理空間結構的,而今天,電商、移動電商都是線上的,尤其是移動電商,還是去中心化的,這是極大的變化。那如果不瞭解去中心化的特徵,工作自然就沒法做了。

什麼叫做消費者日益變化的消費特徵?這個就難說了,因為場景在變化,進而很多事情都發生了本質的區別,過去,很多傳統企業的附加值,都是在品牌渠道里獲得的,比如,在銀座賣的東西,就會有附加值,而今天,年輕人不去超市了。這就很恐怖了。

再強調一遍!重點!你的品牌渠道在萎縮!這可能會帶來一系列的變化。我們原來為什麼會有銷量?因為渠道有銷量啊,今天下滑了。銷量哪裡去了?銷量再手機上,手機在哪裡?在哪裡不知道。

也就是說,你如果不與時俱進,在哪裡能賣貨,你都不知道了。

想一想,有多恐怖吧。不是說傳統企業非得轉型搞搞社交電商或者什麼的,是現在的形勢要逼的你,不得不搞。

想到這兒,焦慮自然就是必然結果了。

如何克服焦慮?

要想克服焦慮,還得對症下藥。

首先第一個,要去擁抱變化。社交化已經成了常態,如果你對這些事情的基本概念還不懂,還在以老眼光在看待這些事情大的時候,其實焦慮是必然的了。所以要經常去參加一些全新的行業論壇,活動,花個門票錢,錢不多,買點對趨勢的解讀,是值得的。

其次,克服存量心理,傳統企業存量太大,老是在過去的成功經驗裡邊出不來。因為對傳統的產供銷體系太過於熟悉,不想嘗試新的模式,這是萬萬不行的。可以做的不好,但千萬不要拒絕嘗試。

最後,把自己的每一個產品,重新做一遍,言外之意,我現在的產品,如何改造才能適應移動互聯網?移動互聯網需要的產品特性我有沒有啊?有,應該怎麼辦?沒有應該怎麼辦?

PS:寫一點題外話,尤其是針對於傳統企業,我個人認為,如果在區域市場上,在消費者C端都沒有啥表現的企業,應該好好的思考一下這個話題,最近,找你代工的是不是越來越多了?這絕對不是好現象,這說明了你的終端市場的錢,又多了一個瓜分者,你和消費者互動的機會,又少了一次。如果最後要淪為代工,當時又為什麼建廠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