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9 怎麼能毫無忌憚地對那些被欠薪的教師出手動粗?一一央視網、光明日報相繼發聲

這兩天,安徽省六安市部分教師討薪事件引發廣泛關注,央視網、光明日報客戶端也針對此事做了評論,為廣大教師發聲。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央視網

讓被欠薪的教師有個講理的地方

怎么能毫无忌惮地对那些被欠薪的教师出手动粗?一一央视网、光明日报相继发声

這兩天,安徽六安的金安裕安兩區及其所轄鄉鎮的教師集體討要薪水的事,在網上持續刷屏。人們在網上看到不少圖片、視頻片段,其中不乏教師和民警發生衝突的畫面。

針對此事件,六安市公安局已有官方回應,確認了教師因待遇集體上訪的事實,並承諾將調查“網曝六安教師維權遭警方毆打”,如調查屬實將依法處理;對於個別網民反映的不符合事實真相的情況,也將依法追究相關責任。

怎么能毫无忌惮地对那些被欠薪的教师出手动粗?一一央视网、光明日报相继发声

@六安公安在線 官方通報截圖

現在整個事件還處於“網傳”的狀態,除了當地牽扯其中的教師、民警以及地方政府相關部門,網民確實都還不清楚事件的前因後果。但之所以引發網民極大關注甚至憤慨,是因為目前網上呈現出的狀態,不符合人們內心關於教師的樸素認知。

且不說尊師重教,是我們一直以來引以為傲的民族傳統。這些年無論官方還是民間,對於提高教師尤其是基層教師的待遇,也有相當程度的共識。教師在教育層面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而基層教育的待遇不盡如人意也是眾所周知的現實。在這樣的背景下,如果還要剋扣教師的薪水,如果當教師集體討要的時候,還要遭遇警方的武力“勸導”,輿論表達不滿也就在預料之中。

當然,現在最重要的是搞清楚這些“如果”是不是存在——是否存在大範圍拖欠教師薪水的情況,那些老師的訴求是不是合理。老師的薪水問題是矛盾的根源,民警和教師的衝突,是矛盾激化之後的產物。

雖然譴責民警“勸導”教師用力過猛的聲音不少,但正如有一些善意的網民所言,在這種非常的對抗中,民警也有不得已之處。教師的訴求不能通過制度化的渠道解決,不能把問題消除在萌芽階段,最終要民警來廣場“化解矛盾”,只能是治標不治本,甚至是激化矛盾。

從六安公安局事後表態的內容看,還是比較剋制審慎的。但說實話,對這一輿論高度關注的問題,需要儘快調查發聲的已不限於警方,而應是當地教育主管部門乃至地方政府主政官員。傳言止於事實的權威發佈,在民警和教師衝突畫面已經傳遍網絡的情形下,關鍵事實缺位,只會助長各種似是而非的信息傳播。

這是信息傳播的基本規律,關注度越高、核心信息越匱乏的事件,越容易滋生謠言。當地既不公佈權威信息,又要打擊網民傳播不準確的信息,最終損傷的只會是地方政府的公信力。

這些年,教師被欠薪的事件並不罕見,從過去類似事件的最終處置來看,只要地方政府開誠佈公,提供有效的解決問題的路徑,絕大多數老師都會通情達理,最終化解矛盾。

讓被欠薪的老師有一個能說理的地方,這是法治社會的起碼要求,也是尊師重教的基本體現。所以,在當地警方承諾的調查範圍之外,希望儘快看到地方政府的權威調查和透明信息發佈;希望教師們的權益最終得以保障,讓公眾看到文明和法治的尊嚴得以捍衛。

怎么能毫无忌惮地对那些被欠薪的教师出手动粗?一一央视网、光明日报相继发声

光明日報

請善待為我們接續文明香火的人

怎么能毫无忌惮地对那些被欠薪的教师出手动粗?一一央视网、光明日报相继发声

光明日報客戶端截圖

5月27日起,有關安徽六安的金安裕安兩區及其所轄鄉鎮的教師向當地主管部門集體討要被拖欠一年多工資的短視頻和其他社交媒體信息在網絡快速傳佈,佔居熱搜榜首位。

這些讓人不禁淚目的教師集體討薪的短視頻和社交媒體信息頗具震撼力。不說經濟發展成就,也不說物質實力基礎,甚至也不論教育已成為家家戶戶念茲在茲的重中之重,只是在扶貧都已進入到入戶到人的精準階段之時,其薪資有國家財政保障的教師,竟然為拖欠工薪而發出公開籲求,這無論如何都是一件令人羞恥的事情。

拖欠教師工薪,而且長達一年之久,如果被坐實,這種行為不僅違背《憲法》規定及其相關原則,也違反《教育法》《教師法》和《民法》。因之,拖欠教師工薪行為,其背後是拖欠教師工薪者沒有一點法治意識的現實,是拖欠教師工薪者所在地社會治理狀況的反映。一個地方,只要存在拖欠教師工薪這種事情,人們便可以由此作為觀照此地社情政情的邏輯起點。

安徽六安,有記載的可溯及歷史久遠。有記載稱六安地區成規模的教育(書院)始於宋代。當今聲名遠播的毛坦廠中學就坐落在六安。這樣一個人文歷史悠久的地方,其文化和文明香火的接續,靠的正是上述那些集體討薪的基層教師。六安乃至整個中國的文化和文明的香火,之所以千百年來嫋嫋升騰、綿延不絕,也正是因為在最基層,存在著大量雖自身生活卑微但卻矢志為文明接續香火的人。

可以想象,即使不欠薪,當今財政為六安那些集體討薪教師所支付工薪,也絕對不是可使其生活達至“中產”階層的報酬。從社交媒體上集體討薪教師發表的圖文等信息看,這些教師的工薪水平,在當今經濟發展的背景下,也真的不過是把“香火錢”而已。勞者有償,欠債還錢,這些自古以來的人類社會通行的公理道德,怎麼於歷史悠久的六安今日,竟然行不通了呢,這其中道理究竟何在?

令人分外感傷和憤慨的,還是那些短視頻和圖片中的集體討薪教師被粗暴對待的情形。對此,人們不禁要問,任何接受過哪怕是小學階段教育的人,怎麼能毫無忌憚地對那些被欠薪的教師出手動粗?然而,也正是這種討薪及討薪者被粗暴對待的圖景所反映的閉合環鏈,尤其令人不敢接受:欠薪者以及對被欠薪教師動粗者,他們實際上卻都是香火接續的受益者,甚至是受益者中的佼佼者……

40年前,邁開中國改革開放第一步的農村改革起始於安徽。在小崗村農民按上血手印的誓言書上那些歪七扭八的文字中,我們尚能依稀嗅出文明香火的氣味。在安徽農民率先出走他鄉,以勞動換取報酬的大潮中,我們看到了文明香火升騰的力量。在幾千萬留守兒童家長,不惜忍受骨肉分離而寄回家中供子女求學生活的費用中,我們找到了文明香火不斷的根由。然而,現在,那些要劃亮火柴點燃香火的人,那些蠟炬成灰接續香火的人,卻因為“香火錢”而無以為續,這叫人於心何忍,於心何安。

5000多年的文明史,可以生息接續,可以在甚至偏遠蠻荒之地中紮根延續,世代之間,該有多少以接續香火為己任的人。香火在,斯文就在,文化就在,文明就在。不用說“再窮不能窮教育”,只要天經地義的勞者得其酬成為天經地義,文明的香火就能接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