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1 以人為本、因地制宜、生態優先 呼和浩特生態文明建設成效顯著

以人為本、因地制宜、生態優先 呼和浩特生態文明建設成效顯著

呼和塔拉鮮花盛開

著眼大局、心繫民生,呼和浩特市緊緊圍繞人口資源環境領域的重大課題和生態文明建設的熱點問題開展工作,成效顯著。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十餘年來,呼和浩特市城市整體功能實現了質的飛躍。園林綠化作為其中重要的一環,取得了顯著的成效。特別是近年來,呼和浩特市按照“以人為本、因地制宜、生態優先”的理念,科學構築了“一核、二帶、五區、多廊道”的總體格局。從構建全市大生態的角度出發,不斷加大城郊、環城、環路、環河綠化力度,顯著提升了人居環境品質,有力改善了城市整體環境面貌。

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生态优先 呼和浩特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採砂深坑變為哈拉沁生態公園

全面打造城市生態屏障

大青山是內蒙古自治區及呼和浩特市的一道天然生態屏障,也是控制風沙侵襲京津地區的重要防線。2012年,呼和浩特市委、市政府正式提出加強保護和建設大青山南麓的建設目標,大青山自然保護區一期規劃面積約150平方公里。

通過幾年來的綠化建設,由點及面,逐步建設完善。形成了由生態路和呼和塔拉大街兩條道路生態景觀廊道作為“綠線”串接,自西向東打造了烏素圖召廟文化保護區、烏素圖森林公園、哈拉沁生態公園、萬畝生態育苗基地、百草園、呼和塔拉草原、雅瑪圖森林公園等十餘處精品景區。實現了大青山前坡總體生態功能的恢復。2016年,繼續深入推進規劃面積約250平方公里的二期提升改造工程。在大青山前坡打造全面統一的生態帶、景觀帶、經濟林帶,為首府城市構築起一道靚麗的綠色生態屏障。

2018年,呼和浩特市印發出臺《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關於全面停止大青山山脈呼和浩特市境內礦山企業勘查、開發建設活動的決定》。呼和浩特市計劃2018年7月底前全面完成礦山地質環境治理;2018年12月底前探礦企業退出70%,採礦企業退出50%;2019年底前,探礦企業全部退出,採礦企業退出80%;2020年6月底前,工礦企業全面退出。2020年12月底前,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全面恢復。

加強廢棄地改造建設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迅速推進,綠化集約利用土地成為首府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命題,利用好城市廢棄地,將之轉化為城市綠地,成為開闢城市綠地新的發展方向。建設過程中,注重利用城市生態依託的水域、林地、山體和城市受損棄置地等拓展綠色空間,相繼建設了哈拉沁生態公園、8個山體公園等,加強生態保護與恢復型建設,在市民身邊實現變廢為寶的生態奇蹟。

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生态优先 呼和浩特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環城水系成為首府重要的生態景觀帶與人文休閒觀光區

著重彰顯以人為本、生態親民的理念

以滿足市民看到綠、聞到香、觸到蔭的遊覽需求,綜合運用“改造闢綠、拆違還綠、拆牆透綠”等方式,增加中心城區的綠色空間,將綠色延伸到百姓身邊。

道路綠化按照“隨路鋪綠、生態豐富、樹種多樣”的原則,全力打造城市內外高品質綠色景觀帶,以景觀道路為綠線串接整個城市綠地,與城市出入口景觀廊道有效銜接完善,構成城郊完整網絡體系;城市公園、遊園建設不斷打造精品景觀,突出人文內涵,打造功能豐富、設施完善、服務科學的特色園區。

充分做足城市“水”文章

為充分提升環城水系整體功能,水體養護成為首要解決的問題,應用生物製劑對水域進行水苔防治,取得了良好的水質治理成效,還給城市一條生態的河流。營造“百畝花田”景觀,打造沿河五彩斑斕的景觀效果,連通城市整體慢道建設,將城市環城水系打造成首府重要的生態景觀帶與人文休閒觀光區。

截止2017年底,首府建成區綠地面積為9586.77公頃,公園綠地面積3974.25公頃。建成區綠地率36.87%、建成區綠化覆蓋率39.87%,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9.39平方米/人。目前,呼和浩特市共有公園、遊園80處(其中公園37處、遊園43處),廣場綠地25處,街旁綠地169處。城市整體綠化水平向更加均衡、更加科學的方向發展。

(呼和浩特新聞網記者 郝少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