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當年滿清的漢臣算不算漢奸?

獵神降臨orz


這個問題實在是讓人尷尬啊。

你說不是吧,那洪承疇、吳三桂之流就是推動中華民族融合的偉大功臣,而匡扶社稷,拯救大明江山的孫傳庭、盧象升等人反而成了民族分裂分子。你說是吧,那陳廷敬,曾國藩等人又被後人充分肯定並褒揚。這種突如其來的雙標實在是讓我們迷茫啊。

之所以出現這樣詭異的劃分,實在是因為我們都犯了歷史虛無主義的錯誤,老拿近代才有的漢奸概念硬往古人頭上套,自然就會得出許多似是而非的結論。

事實上,現代漢奸的概念是辛亥革命後才逐步形成的,即背叛中華民族,靠出賣國家和民族利益為敵對勢力服務的人。《辭海》解釋是:“原指漢族的敗類,現泛指中華民族中投靠外國侵略者,甘心受其驅使,或引誘外國入侵中國,出賣祖國利益的人”。而這明顯是不符合古代的情形的。

那古代漢奸的定義是什麼呢?古代漢奸概念,適用於居住在中原的漢族政權與邊疆少數的民族政權中,漢族政權中出賣漢族利益,為邊疆少數民族政權服務的人,都被稱為漢奸。

所以,我們可以用古代漢奸的概念,為在清朝服務的漢臣做界定。

1、大明尚在,直接投靠滿清的人

典型代表為范文程。

作為清朝的開國大臣,范文程可謂風光無限。一個在明朝找不到工作,自感無法在人才濟濟的大明混出一番名堂的舉人,主動到尚在蠻夷狀態的努爾哈赤營帳投降。這種性質,和今天的叛逃沒什麼兩樣,因此事妥妥的漢奸行為無疑。

因為蠻夷狀態的後金會寫字的人都是鳳毛麟角,因此舉人出身的范文程成了後金集團的香餑餑,所謂出謀劃策,鞍前馬後,為後金的壯大和清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

只不過,每一次功勞,都是建立在對同胞的屠戮之上,正因為有范文程等人的謀劃,後金大量屠殺遼東漢人,將遼東作為後金的勢力範圍。而且范文程積極改革後金官制,全面效仿明朝,幫助清朝完成了封建化的改革,這是清朝能夠最終入主中原的政治基礎。

由於太過賣力,范文程得到了皇太極及其後皇帝的一致認可,他死後,康熙親撰祭文,賜葬於懷柔縣之紅螺山。康熙皇帝親筆書寫“元輔高風”四個字,作為對他的最高評價。

但是,漢奸就是漢奸,皇帝的光芒掩蓋不了後人的唾棄。

2、大明將亡,改換門庭的人

俗話說:“識時務者為俊傑”。但是這句話卻不適合於明末清初的中國。

1643年,松錦之戰打敗,洪承疇被俘,隨後投降。1644年,明朝覆亡,吳三桂和李自成鬧翻,主動投降清朝。1444年,趕走李自成後,清軍進入北京,前明官員大部分堅守崗位,跪地迎接新主子的到來。

他們,都曾經是大明的員工,在董事長殉國後,找到了下家,繼續發光發熱。

他們,也是徹頭徹尾的漢奸。

尤其是吳三桂和洪承疇,投降清朝後,成為清朝的馬前卒,追擊李自成等的農民軍,以風捲殘雲的速度迅速消滅李自成,消滅南明,完成了中原大部的統一。

在消滅南明,推行剃髮易服的過程中,清朝遭遇到了江南人民激烈的抵抗,這個抵抗長達30年。為震懾反抗者,清朝在江南多地先後搞出揚州十日、嘉定三屠、蘇州之屠、南昌之屠、江陰之屠、崑山之屠、嘉興之屠、海寧之屠、金華之屠、廈門之屠、潮州之屠,舟山之屠、湘潭之屠等大屠殺。這些屠殺,由滿人領導,但是大部分是這些降將做的。

今天的所謂歷史學家,站在所謂民族融合的高度,對這些慘絕人寰的屠殺大加粉飾,肆意歪曲的做法,著實讓人噁心和難以接受。

罪惡就是罪惡,是掩蓋不了的。也是這群漢奸永遠無法被原諒的汙點。

值得注意的是,因為投降時間晚,像洪承疇的爵位和尊榮是無法和范文程相提並論的,漢奸也有高下之分。


3、清朝統一,以大清子民入仕的人

在明朝徹底成為歷史後,漢奸的意義也就逐漸被淡化了。

此時清朝已經統一中原,成為中原的唯一統治政權。而且,清朝還認可並接受了大一統思想,恢復科舉,尊崇孔子,成為中國封建王朝的一部分。這樣的情況下,所有中原漢人都成了清朝的子民,也就不能以漢奸的定義來界定他們的身份了。

這就好比是奧巴馬,雖然是肯尼亞人的後裔,但是他的先人已經在美國生活了好幾代,他出生時祖籍肯尼亞,但是早就已經是個美國人,所以奧巴馬有資格參與美國總統競選並當選,當然,他也必須為美國服務。

這時候的漢臣大致也是這個情況,所以不能用漢奸來劃定。

以曾國藩為例,他出生的時候已經是清朝,因此他的入仕做官通道也只能在清朝,而且清朝除了統治者是滿人,在其他制度上和明朝等相差不多,所以不能把曾國藩判定為背叛明朝的貳臣,要知道,此時的明朝已經滅亡很久了。

而向于成龍這樣的官吏呢?出生時明朝尚在,這不是也和范文程一樣了嗎?其實也不是。首先,于成龍雖然參加明朝科舉,但是沒有考上,更沒有做官。其次,于成龍入仕清朝時,明朝已經滅亡了,于成龍不可能做出出賣明朝利益的事,這和范文程截然不同。因此于成龍不是漢奸。

判定是否為古代漢奸,標準有二:一是投靠異族戕害同胞,而是改換門庭為虎作倀。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Yes”,一個愛好歷史的妹紙!期待關注!


靜夜史


這個問題從頭到尾透露著一種無知。因為你祖宗也是打清朝過來的,也給清朝上繳皇糧國稅,那你祖宗是漢奸不?敢不敢正面回答一下,你個漢奸的後人。

漢奸這個詞,最初指清朝在少數民族地區改土歸流幫著少數民族土司和清軍作對的漢人,鴉片戰爭以後指那些為洋人服務的中國人。而且這個“漢”指代的是中國,壓根就不是什麼漢族。要是這個“漢”真是指漢族人,那麼大元和大清皇室就不會被稱為“漢家”了。更有意思的是我看過元朝遺民寫的一首詩,直接稱元惠宗為“漢皇”,並在詩文裡表達了對故國的忠誠,當中大罵朱重八為夷狄,有意思不。

實際上中國歷史上每一個君主專制王朝都屬於征服王朝,征服王朝的特點就是以武力奪取天下,說白了就是誰有本事誰坐天下,沒本事的要麼乖乖讓位,要麼頑抗到底當個反面教材。而中國作為近代主權國家,從清朝開始發芽,在晚清和民國同列強對抗的過程中才開始成型,更何況清朝的存在避免了中國被亡國滅種的命運。所以你全家都TM是漢奸。


北洋海軍炮手


在明朝末年,由於李自成的農民起義,導致了一場政權的大更迭,而生活在山海關於外長城以北的滿族人和蒙古人,趁虛而入,以暴力殺戮的方式,取得了全國政權,並強迫明朝統治下的廣大的漢族人,也包括一些少數民族,剃頭易服按照他們的裝束生活,確實引起了天下百姓的不滿。

而那些個參與這場 戰爭的漢族人,更是讓人深惡痛絕。

由於全國許多的 百姓不願臣服於他們,便出現了許多大規模的殺戮,幾百年來這場殺戮,始終讓一些人氣憤難消。

以吳三桂為代表的前明朝官員,在這場戰爭中起了關鍵的作用,由於當時還沒有漢奸一詞,百姓便把他們罵為引狼入室,助紂為孽。

漢奸一詞是出現在近代, 指的是那些個幫助和參與外敵對華進行的戰爭,或是把中國的利益,出賣給了外敵,而這些外敵,是來自歐美及東洋,涉及到的是整個中華民族的利益,其中也包括滿族人的利益。

而這個滿族清 是何許人也呢?

他們是生活在山 海關以外,中國東北地區的一些少數民族,他們原來叫女真族,他們過著半漁獵半耕種的生活。

在未成氣候之前,始終受明朝政府的管轄,臣服於明朝的中央政權,明朝政府始終在這裡有政府官員,管理這一地區。

當他們的老祖宗努爾哈赤,統一了其他女真部落以後,便 強大起來,把明朝的駐紮的軍隊及政府官員趕回了山海關,他的後代又佔領了全中國。

可見他們並不是外敵,而是那個地方居民的造反,用現在的話說叫民族叛亂。而參與了這場民族叛亂的漢族人,只能叫明朝的叛徒。

如果非把近代出現的漢奸 非扣在古代人頭上,不論是當時還是現在,都有些不妥,而且還很強牽。

中國人發明的一些詞彙是有著很深的意義的 ,而每個詞彙又有明顯的區別,即漢奸與奸細的區別,漢奸叛徒的區別。

而滿清統一 了全國以後,又啟用了許許多多的漢族人,擔任清王朝的大小政府官員,而這些個官員,你罵他們是奸細,他恐怕要殺你的頭,你罵的是漢奸,他恐怕是一笑,因為他不懂漢奸的含義。


趙志軍001




此一時,彼一時,不應一概而論。

1.滿清入關前。

清朝建立前,明朝為正統,漢人反抗滿清理所應當,而像吳三桂和洪承疇這樣為清廷服務的人,自然就被當成漢奸。

2.平定南明後。

南明滅亡後,清朝成為唯一合法政府,並且實行了一系列融漢政策,這時候再為朝廷服務的漢人,就不應該稱為漢奸。

3.晚清受辱時。

自從鴉片戰爭以來,清廷的主戰派與主和派鬥得不可開交。而且,在主和派中,還有一部分出賣國家利益的親洋派,這些人也應該算漢奸。

當然,歷史功過後人評說,像李鴻章這樣的人該怎麼算,每人心中都有一杆稱。


有文化氣息的歷史號,有軍事氣質的文化號,歡迎關注頭條號軍緣鑫播客。

軍緣鑫播客


認為滿清時期的漢臣是漢奸的觀點不是第一次出現,也不可能是最後一次出現。特別是在網絡上關於清代漢奸的討論是非常多的。漢奸是一個比較晚近的詞語,在清代中前期是很少出現的,第一次大規模出現漢奸一詞是在第一次鴉片戰爭期間,當時清政府認為清軍之所以會在中英戰爭中戰敗,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漢奸太多,因此在當時道光帝與耆英等大臣的往來函覆當中,關於漢奸的加載是非常多的。

那麼,清代數量龐大的漢臣是否屬於漢奸的範疇呢?即便是拿現在的漢奸來定義的話,清代的漢臣也很難稱之為漢奸。

滿清的建立者與日本侵略者存在著本質上的不同。滿族從很早時期就已經是中華民族的一份子,雖然身處關外,但是與關內的漢族以及其他各民族之間一直存在著聯繫(戰爭也是民族聯繫與融合的一種方式),而日本則是自古以來不在中華民族之列,連朝貢體系當中都沒有日本人,所以日本是十足的外族,日本的侵略當然就是真正的侵略。

而滿清的建立實際上只是中華民族內部的一次權力的更迭,雖然在滿清入關的過程中造成了很大的傷亡,這也的確是歷史的悲劇之一,不過縱觀中國歷史,幾乎每一次朝代更迭都會造成巨大的平民傷亡,當然這不是為清朝辯護。清朝的入關時期部分統治者要為入關之處的戰亂負責。

滿清入關後實行的統治方式與此前歷朝歷代基本一致,也是推行政教合一的政治體制,所以從文化角度來講,滿清也是一箇中國曆史上的朝代。

所以,清代漢臣無所謂漢奸一說,最多就是“貳臣”。


青年史學家


滿朝廷入主中原之前的漢臣,凡是做過有損漢家事業的人,可統統視為漢奸。比如范文程,身受漢家生養教化,卻主動投奔對手,陰險獻計毀大明棟樑,併為別人謀圖中原,當為史上第一大漢奸。

滿朝庭入中原後,對滿朝庭奴顏婢膝且背後隨滿庭征伐的人,同樣通通視為漢奸,如吳三桂李成棟之流。

滿庭穩定以後,只思自身前途,卻卑劣出賣漢民的人,同樣視為漢奸,如嶽鍾琪之流。


蘇綻


我個人以為,用漢奸這個詞加於滿清的漢臣不夠準確。因為滿清同日本根本不同。同以前的遼,金也不同。努爾哈赤及其祖,父,本都隸屬於明朝,是明朝的官吏,也是中國人。他們同其他藩鎮性質相同。所不同的,僅只在於他們是少數民族。滿清初時的後金政權,是在明朝統治下的,一個滿族人為主的藩鎮割據政權。其後來滅明,建清,同劉邦的漢朝取代秦朝,李世民的唐朝取代隋朝沒有本質上的區別。因此,象洪承疇,吳三桂這些人,用明朝的叛臣來稱呼比較準確。而象袁崇煥,史可法等,用明朝的忠臣來稱呼比較準確。

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屠殺平民都是犯罪。滿清入關後,瘋狂屠殺平民,是歷史的犯罪。范文程,洪承疇,吳三桂等明朝叛將,參與了大屠殺,也罪無可赦。這是另一方面的問題。

上述繫個人意見,僅供參考。歡迎點評。


夕陽晚霞


我覺得這這些滿清的漢臣們得分兩部分。原屬於明朝人或在明朝當官後投靠滿清政府的,則屬於漢奸。如果出生、成長於滿清政府統治之下,通過科舉或其他途徑,成為滿清漢臣則不屬於漢奸。



明朝末年,大明王朝風雨飄搖,大量或有野心,或貪生怕死,或“識時務”的明朝官員投靠了滿清,成為滿清入主中原的幫兇,也正是有了,這些人為爪牙,滿清才陳成功的在中華大地實行了“剃髮易服”、“文字獄”等思想禁錮和高壓統治,也給中華民族帶來了深重的苦難。


這些人以范文程、洪承疇、祖大壽、吳三桂、孔有德等人為首。其實哪怕滿清自己,也把這些人視為“貳臣”,乾隆年間曾編寫了漢奸為主的《貳臣傳》,“貳”有變節、背叛的意思,這顯然不是什麼好詞。乾隆也認為這些人“大節有虧”。這些為滿清入主中原立下汗馬功勞的漢奸們,可能怎麼也不會想到,他們百年之後卻又成了滿清的反面教材。

當然,這些漢奸並非所有人都列入了《貳臣傳》,例如吳三桂就沒進去,並非滿清認為吳三桂不是漢奸,而是乾隆帝認為,吳三桂降清後又叛亂,連“貳臣”都不如,所以又專門寫了一本《逆臣傳》,將吳三桂等人列入。



鳶飛九天2018


直接回答:當然不算漢奸。

什麼叫漢奸?

大意是指那些出賣國家民族利益的漢人。

而國家民族都是近現代的概念,古代人是沒有這些概念的。

所以漢奸是今人的說法和定義。

用古人沒有的概念去罵古人,是一種強行栽髒,無非是想混淆視聽,偷渡私貨。

目的是製造本民族各民族間的矛盾,分裂中國分裂漢民族。

就按現代國家民族概念來說,清庭當官的漢臣也不可能是漢奸。

前面我說了,漢奸的定義是出賣國家利益給外國、出賣民族利益給外族的漢人。滿人和漢人一樣都是中國人,出賣國家利益給外國這點說不通;滿族漢族都是中華民族,也不是外族,出賣民族利益也說不通。

我覺得大家面對類似問題的時候只要分清楚中國和外國,就不會被困擾。

貫穿中國歷史的農耕遊牧之爭,包括漢匈戰爭,五胡亂華,宋對遼金西夏蒙古,明與蒙古後金,清與準噶爾,都是中國中華民族之間的內戰,內戰不存在漢奸一說。

同樣的,內戰中當然也不存在“民族英雄”一說。

這也是今天為什麼對像衛青霍去病岳飛文天祥等歷史傑出人物不再冠以“民族英雄”稱號的原因,他們依然是英雄,是民族驕傲,但民族英雄這種有特定內涵的稱號已不再合適他們。


滴水載舟


每個人對漢奸都有自己的定義,拿日本做例子,

日本入侵中國,投靠日本,為日本做事的自然是漢奸,

如果日本佔領中國,光頭等正統政權全部被消滅,這時候在光頭統治時期成長的人,投靠日本為日本做事,仍然算是漢奸。

如果日本全面佔領中國,並統治數代人,在日本統治下成長的人,就不算漢奸了,而是被洗腦,被奴化教育的可憐人,亡國之人。

這就是我的標準。所以曾國藩是亡國之人,可憐之人,不算漢奸,而范文程等則是標準的漢奸。而明朝滅亡後,投靠滿清的讀書人,同樣是漢奸,只是沒有范文程那麼可恨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