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2 人口、發展、創新:各地上演”搶人“大戰,背後折射的是什麼問題

素材提示:

究竟是人才大戰還是人口大戰,不管怎麼說,有人的地方才會有活力,特別是高素質的人才,而最終能夠留住人才,並獲得創新式發展,恐怕才是“搶人大戰”的意義所在。


2018年的畢業季又來臨。據教育部統計,2018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預計820萬人,再創歷史新高。但西安、南京、武漢等20多個城市卻接連出臺一系列人才引進政策,送房、送錢、送戶口,政策力度之大前所未有,讓昨天還發愁“畢業即失業”的高校畢業生們,彷彿一夜之間就變成了各個城市不夠分的“唐僧肉”。這場“人才爭奪戰”為何會發生?在爭奪人才的背後,這些城市有著怎樣的焦慮?當"硝煙散盡"之後,我們還有哪些可以反思之處?

人口、發展、創新:各地上演”搶人“大戰,背後折射的是什麼問題

人口、發展、創新:各地上演”搶人“大戰,背後折射的是什麼問題

各地釋放“搶人才”大招

最貼心

南京:免費體驗三到五日南京遊,求職就給1000元面試補貼

最給力

天津:中專生在當地工作3年即可落戶

最鼓舞

深圳:本科生落戶就補貼1.5萬元,同時可以申請公共租賃住房輪候

最直接

鄭州:首次購買住房補貼博士10萬元、碩士5萬元、本科生2萬元

最放心

武漢:購房租房“打八折”,本科生年薪保底5萬元

最溫暖

寧波:夫妻投靠落戶不受時間限制,父母投靠落戶不受年齡限制

最大方

珠海:贈送50%住房產權、創業團隊最高億元資助

最便捷

西安:大學生只需身份證與畢業證即可網上註冊落戶

人口、發展、創新:各地上演”搶人“大戰,背後折射的是什麼問題

搶人才還是搶人口

人口、發展、創新:各地上演”搶人“大戰,背後折射的是什麼問題

“人才爭奪戰”發生的深層次原因是什麼?它會與中國的人口紅利消減與經濟動能轉換有關嗎?

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林寶認為,“人才爭奪戰”與人口形勢的變化關係密切。林寶指出,中國15-59歲勞動年齡人口從2012年開始下滑後,人口紅利就開始了下降,從去年到今年則可能正是經濟活動人口開始下降的拐點。而這次“人才爭奪戰”的發生說明人口結構變化的影響已經開始向二線城市、新一線城市甚至是一線城市傳導。

“有研究認為,‘人口紅利’是中國實現經濟快速發展的重要原因,而近年來的經濟增長減速則與‘人口紅利’的衰減密切相關。當‘人口紅利’衰減時,勞動力供給形勢發生變化,勞動力成本會顯著上升,從而影響經濟競爭力;養老、醫療負擔加大也會影響積累和投資等,從而影響經濟發展。”林寶說。

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理事長、首席經濟學家李鐵表示,中共十九大報告已經明確提出了要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中央提出的新型城鎮化政策對於放寬落戶條件也已經提出了清晰的要求,如發改委3月13日下發的《關於實施2018年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任務的通知》中,就明確“鼓勵對高校和職業院校畢業生、留學歸國人員及技術工人實行零門檻落戶”。

“人口淨流出的城市是危險的,原美國第四大城市底特律即是明證。只有人口淨流入的城市經濟才會持續繁榮,各種資產價格才會堅挺,才會有更多的稅收支撐基礎設施建設與公共服務支出。”北京師範大學政府管理研究院院長唐任伍認為,年輕人是這個社會最有生氣活力、最有創新力、消費能力最強的群體。“而高學歷年輕人更是創造社會財富的主力軍。”他說,“能夠吸引更多的年輕人尤其是高學歷年輕人的城市,才是未來之星。

人口、發展、創新:各地上演”搶人“大戰,背後折射的是什麼問題

搶人才重要,留住人才更重要

不容忽視的是,與二、三線城市搶人成果頗豐並存的是,不少“逃離北上廣”的年輕人正在向一線城市“迴流”。相比一線城市來說,小城市裡人際關係的盤根錯節、競爭環境的不公平以及築夢空間的缺失,都是導致人才流失的重要因素。

更需看到的是,2017年起,大學畢業生的主體已變為95後,這一代年輕人的價值觀已經遠遠不是政策制定者們所熟悉的。東北師範大學發佈的《中國大學生就業創業報告2016—2017》也指出,畢業生最看重的因素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發展前景、薪酬待遇、興趣愛好,分別佔比為46.34%、20.91%、9.39%,沒有一項與戶口、房子掛鉤。

“住房、戶口、補貼等優惠政策確實能夠吸引人才,但是人才更加看重的,是有沒有才華用武之地與足夠的成長空間,而絕非區區一處安身立命的居所。”國家“千人計劃”專家、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藍志勇認為,“只有讓人才真正擁有實現夢想的舞臺、發揮價值的空間和公平公正的環境,才能形成城市對人才的虹吸效應,從而充分發揮人力資本紅利在城市發展中的關鍵作用。”

人口、發展、創新:各地上演”搶人“大戰,背後折射的是什麼問題

藍志勇強調:“引進人才還必須跟公共服務提供能力和樓市調控政策結合起來,要避免人口短期急劇湧入,超過城市的承載力,出現基礎設施、教育醫療、生活保障等公共服務短缺的問題。”

一個“辣眼”的事實是,在一些搶人政策收到實效、人口大量湧入的城市,供不應求導致的房價抬升已經出現,多地房價上漲進入快車道。4月份西安房價環比上漲11.2%;成都也不遑多讓,2017年成都二手房價格上漲超過70%,居全國第一;杭州因房源緊張,4月4日起開始搖號銷售商品房,甚至出現要求全款、捆綁銷售等暗箱操作現象。

“搶到人才之後能不能留住人才,並非地方政府靠大把‘撒錢’就能實現的。事實上,只要一個城市的發展機會多、發展前景好,人口淨流入便是水到渠成的事。”中國社會科學院副研究員王歡表示,最有競爭力的發展環境,是公平公正的法治環境,過去不少地方政府吸引人才和投資的最大賣點是政策優惠、特事特辦,如今“最好就是公事公辦”成為大多數人才和企業的共同心聲。“搶人大戰”的同時,必須在如何突出和加強“制度供給”給人才創造寬鬆創新的環境上發力,如果只是停留在“搶”上,那“搶人大戰”就變成“搶人混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