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8 幼小銜接,做好準備的不僅要有幼兒園、小學,還要有家長、孩子!

孩子正在上大班,眼看著再有兩個月就要上小學了,不少家長就開始擔心起來:孩子能適應嗎?會不會像剛入園時那樣呢?……雖然知道幼兒園為了迎接孩子這個比較重要的時刻,已經做了不少準備。但不少家長,還是不免擔心起來:幼兒園做的夠嗎?為了使大家對科學的幼小銜接有更好的認識,小編我再次拾起了這個話題,用心的為大家準備了今天的內容,希望大家有所收穫。

幼小銜接,做好準備的不僅要有幼兒園、小學,還要有家長、孩子!

一、科學的幼小銜接什麼樣?

幼兒園中的幼兒轉變成小學裡的小學生,是兒童成長曆程中一次重要的身份轉變,這是兒童在人生的長坡上繼續前行的一個里程牌。從幼兒園到小學,不是翻山越嶺,不是跳躍大溝深壑,也不是進入天壤之別的生活,而是童年生活的一種自然延伸和過渡。幼兒園教育本身就有為入小學做準備的功能,小學也有創造積極氛圍、改進課程與教學,幫助學生適應小學生活的責任。因此,只要幼兒園老師積極鼓勵,小學老師笑臉相迎,家長真心陪伴,就能順利地實現幼小銜接。

但是現今,幼兒銜接成了一個社會熱點問題,很多家長在焦慮,不少幼兒園老師有困惑,很多幼兒的生活被扭曲。究其原因,是一些教師、家長對幼小銜接的認識有偏差,過於強調甚至誇大了幼兒園和小學的不同和差異,對幼兒有過高的期待,過於強調了知識準備。少數小學的變相入學考試、部分家長對幼兒學習的錯誤認識、有些幼兒園的“小學化”教育以及一些社會機構的不正確引導,使幼小銜接工作人為的複雜化、神秘化了,幼兒入小學似乎成了一道難以逾越的關口。因此,一些幼兒園的幼小銜接變質了,變成了知識灌輸和超前訓練;一些家長用小學和小學老師恐嚇孩子,社會機構以提前學習、強化訓練為內容的入學準備培訓大行其道,甚至一些地方部分大班幼兒春季學期處於“請假”的狀態中,拼音、寫字及小學數學成了一些幼兒學習的主要內容,家長耗費了大量的經費,幼兒被迫在不同的幼小銜接班之間趕場,其實,這一切大可不必,正常的入學準備幼兒園都能做到。

二、科學的幼小銜接如何做?

科學的幼小銜接,要求幼小協同,家園、家校配合,關鍵是幼兒園、小學和家長要了解、理解並遵循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和學習特點,共同營造有利於幼兒適應小學生活的氛圍,循序漸進,因勢利導,讓幼兒成為小學生活的嚮往者,成為小學學習主動的準備者,讓入小學不再成為困擾幼兒的因素,而是成為促進幼兒成長的動力。

首先,對幼兒園來說,與小學銜接是一項基本的工作,這項工作融在幼兒園三年的教育過程中,融在幼兒園日常工作裡。幼兒的學習是以直接經驗為基礎的,在遊戲和日常生活中進行的。雖然也鼓勵幼兒對文字、符號感興趣,但幼兒的學習主要是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取經驗。因此,幼兒園要引導幼兒感知、思考、表達和創造,這是最重要的入學準備。此外,幼兒的心理準備、習慣和能力的準備也非常重要。因此,入學準備不是讓幼兒去提前學習小學的內容,而是要讓幼兒充實感性經驗,提升學習能力,養成學習習慣,調整情緒情感,為小學學習打基礎。

我們就以香港跨世紀國際教育集團直營園——跨世紀幼兒園為例,為大家重點分享除了日常的幼小銜接課程之外,在每年下學期總會舉行的幼小銜接模擬課堂活動。

1、就職演講

在幼小銜接模擬課堂的第一部曲便是“就職演講”,孩子們需要通過自己的演說及才藝獲得其他投票者的青睞。票數居多者則可以勝任自己所競選的職位,如:班長、副班長、學習委員、紀律委員、勞動委員、課代表等。

2、主題活動

幼小銜接,做好準備的不僅要有幼兒園、小學,還要有家長、孩子!

畢業生助教

幼小銜接,做好準備的不僅要有幼兒園、小學,還要有家長、孩子!

學習乘坐交通工具

幼小銜接,做好準備的不僅要有幼兒園、小學,還要有家長、孩子!

參觀地質博物館

幼小銜接,做好準備的不僅要有幼兒園、小學,還要有家長、孩子!

超市購物

一系列的社會化主題活動,讓孩子們在過程中實踐著,收穫著。也讓成人感悟,看似一個個小小的人兒,在遇到問題時的態度讓成人為之驚喜。

3、勇敢之夜

第一次離開家,和小夥伴、老師一起在幼兒園過夜,是一次非常難得的體驗。

幼小銜接,做好準備的不僅要有幼兒園、小學,還要有家長、孩子!

跨世紀幼兒園大組的小朋友們在這一天都將勇敢地走出這一步,在幼兒園一起度過了一個豐富多彩、歡樂有趣的夜晚。

  

其次,對於小學來說,與幼兒園的銜接是一項本職工作。小學生的身心發展水平決定了他們主要通過符號學習獲得新知,但低年級的學生,需要很多的實際操作和感性經驗的支撐。因此,幼小銜接需要小學積極參與和配合,要提前介入,以瞭解大班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和學習特點為重點,堅決落實免試入學,堅決實行零起點教育,根據新生的特點改革課程內容與教學方法,注重小學教育的生活性、遊戲性和情境性,努力幫助新生愉快、順利地適應小學生活。

再次,對於家長來說,要在幼兒園的指導下學習和理解《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的精神,要切實理解和踐行科學育兒的理念,不要做幼兒園教育“小學化”鼓動者和脅迫者;配合幼兒園和小學開展正常的銜接教育,努力做小學零起點教育的支持者和監督者。家長要在與兒童共同生活的過程中,傾聽他們的心聲,多陪伴,多鼓勵,多討論,讓孩子帶著對小學的憧憬和嚮往,愉快、積極地融入小學生活。

以下這些內容,可以供您分析、瞭解孩子情況時作參考。

1、孩子是否對入小學充滿期待與嚮往?

2、孩子是否能與周圍同伴友好相處?

3、孩子離開家人進入陌生環境後是否會沮喪?

4、孩子是否能自然地與除家人以外的人交往?

5、孩子對閱讀是否感興趣,是否能回答相關的問題?

6、孩子是否能獨立完成繫鞋帶、戴圍巾、收拾玩具等事情?

7、孩子是否會照顧自己,如:主動飲水、根據冷熱自己穿脫衣服等?

8、孩子是否會重複簡單的口信?

9、孩子是否能熟練地使用紙、顏料、剪刀、膠水、水彩筆等物品?

10、孩子是否能夠同時記住兩個或三個任務,並執行這些任務?

11、孩子是否能說出自己的家庭地址和家人的姓名、電話號碼?

12、孩子是否會承認自己不懂,而主動請求幫助?

幼小銜接,做好準備的不僅要有幼兒園、小學,還要有家長、孩子!

最後,對於孩子來說,孩子從幼兒園到小學的銜接過程中,在學習、生活、人際環境方面都面臨著重大變化,包括心理上的需求,都要完成入學適應,實現平穩過渡。

1、第一階段

興奮期

幼兒園裡的孩子對上小學都有一種渴望,看到鄰居的大哥哥大姐姐揹著書包,戴著紅領巾去上學,總是會心生羨慕。

到了大班,孩子們的這種渴望心理會隨著家長和幼兒園不斷地給孩子做的學前準備而不斷增加。如:經常告訴孩子你就要讀小學了,成為一年級小學生了;幼兒園老師或家長帶孩子們到小學去參觀,帶孩子去小學報名等,都會不斷激發孩子們做一年級小學生的渴望心理。

隨著入學的臨近,他們心情激動,甚至興奮得睡不著覺,坐不住,充滿自豪感。這個時期,為了實現做小學生的願望,孩子往往很聽大人的話,家長提出的以前孩子無法達到的要求,這時孩子都可能會做到,都有當個好學生的願望。

2、第二階段壓力期

開學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內,由於在學校生活感到紀律上的約束和學習上的緊 張,對學習知識的方法和內容感到不像自己想的那樣容易,與輕鬆快樂的幼兒園生活相比,孩子通常會感受到幼兒園和小學在五個方面的差異和變化問題:

(1)師生關係的變化

“幼兒園老師像媽媽”,在幼兒園裡,通常班裡配有兩位主班老師和一位保育員,老師與孩子的溝通和互動機會比較多;而到了小學,往往是一個老師同時面對三四十個孩子,有些孩子會擔心:班裡有這麼多同學,老師會不會注意到我、喜歡我?

(2)學習環境和方式的變化

在幼兒園裡,孩子們是在輕鬆、活潑、自由的環境下、以遊戲為主開展活動,而小學則是以學為主的系統學習階段,40分鐘的課堂教學不能亂動,孩子容易產生疲憊感,有牴觸情緒。

(3)行為規範的變化

在幼兒園,孩子行為規範相對比較自由;而在小學,行為規範比較嚴格和制度化、秩序化。

(4)社會結構的變化

入小學後,孩子要與幼兒園原來熟悉的小朋友分離,需要建立新的人際關係,在新的班集體裡尋找自己在團體中的位置,併為班級所認同。

(5)期望水平的變化

在幼兒園,家長和老師對幼兒都是以維護快樂和興趣為主,沒有硬性的學習要求;而對小學生來說,則有一定的學習目標,自由玩耍的時間少了,孩子會明顯地感覺到老師和家長的要求發生了變化,會感到約束太多、不夠自由、學習負擔重,容易產生怕吃苦、不想上學的壓力和厭倦心理。

如果此時家長了解不到孩子的心理不適應,缺乏對孩子的鼓勵和有針對性的輔導和幫助,孩子長期處在這種心理狀態下會身心疲憊,甚至會出現程度不同的心理問題或學習障礙。

3、第三階段適應期

兩個月後,如果學校與家庭教育跟得上,就能使孩子較快地適應學校生活,喜歡學校生活,從此高興起來,逢人就誇老師如何如何,同學如何如何,初步懂得了愛校,愛學習,努力上進,爭當好學生。至此,孩子的幼小銜接基本宣告完成。

幼小銜接,做好準備的不僅要有幼兒園、小學,還要有家長、孩子!

兒童心理的發展既有連續性,又有階段性,但是階段性特點的變化不是突然發生的,而是漸變的。在學前階段和小學階段之間存在一個過渡階段,在此期間,兩個階段的特點並存和交叉。處於這一時期的兒童,正是自身兩大階段發展特點交替、轉化和昇華的過程,銜接教育正是要促進兒童的這種發展。

為了讓孩子更好地進行幼小銜接,除了從進入幼兒園的那一刻起,老師要注重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自理能力,激發和保護他們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幫助孩子們逐步養成積極主動、認真專注、不怕困難、勇於嘗試等良好品質外,家長還要注意孩子每一階段的“內心戲”,精心呵護。我們衷心期望,在幼兒園、學校和家庭的協同努力下,幼小銜接的科學化水平不斷提升。願孩子們開心,家長放心,老師們舒心!相信在老師和家長的共同努力下,孩子必然能順利過渡,成為一名合格的“小學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