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7 “有事打電話,我24小時都接”

“有事打電話,我24小時都接”

晨報記者 宗琴

通訊員 劉禕暾

他沒有破獲過驚天動地的大案,也不是大事件中湧現的英雄。從警以來,他只是紮根在社區,一件件小事、實事地做著,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守護一方安寧。“有什麼事就打電話,我24小時都接聽。”簡單的一句話,卻成了群眾心中最暖心的話。

他就是集美公安分局僑英派出所孫厝社區民警———張旺福。20年來,他日復一日地重複著普通而又平常的工作。在孫厝片區,群眾親切地稱他為“旺仔”,有啥事都愛找他。他成了群眾最可靠、最信任的親人。

記5本筆記摸清社區情況

“老李家有3口人,房子有4層,與老王家結成親家,親家有6口人……”對於轄區內的信息,無論是哪個單元哪一家,張旺福都能準確地回答上來,群眾稱他為“數據庫”“活地圖”。

然而,“活地圖”也不是一天練成的。集美區孫厝社區是典型的複雜城中村,社區人員流動性大、人口結構複雜。為了弄清楚社區的情況,2009年,張旺福就開始了逐個摸索。“社區基本情況不實,我們開展工作就比較困難。”張旺福說,於是他拿著筆記本,一家一家地跑,記錄每家的人口、房屋等信息。 一本筆記本、一把筆、兩條腿,張旺福就這樣跑了一年半,記錄了5本筆記,才把社區的基本情況摸透。

“他才是真正的孫厝人。”群眾總是這樣說。走在孫厝的道路上,15分鐘的路程,張旺福往往要花上2個小時,一路上總是不停有群眾跟他反映情況,以及拉拉家常。

孫越境一家一直有個困擾,其母親20世紀70年代嫁到集美區,就一直沒有戶口,不僅辦不了醫保,連生活上也常常遇到不便。張旺福瞭解到這件事後,主動為老人查閱檔案材料,多次趕到老人的戶籍所在地進行協調,幾經周折,最終為老人解決了戶口問題。

社區刑事報警降到個位數

孫厝社區有909棟大小房屋,其中830棟為出租房,人口流動性很大。如何守住“最後一公里”,及時掌握流動人口的信息呢?在張旺福看來,群眾是最可靠的堅強後盾。 之前孫厝房屋出租時,房東在住戶信息登記上,不積極不及時更新,安全意識薄弱。“孫厝由於出租房多,人口流動頻繁,我們想要第一時間掌握這些租客信息,單靠民警一家家走,是很困難的。”張旺福說,房東作為租客的“管家”,是最先了解租客的,所以要轉變房東理念,依靠他們來守住“最後的安全線”。

許其春是孫厝的一名二房東,有著500多間的出租房,一次張旺福在查看住戶登記信息時,發現有一名已經住了兩個月的租戶,但許其春並沒有登記。張旺福沒有急著責備他,而是拉上他坐下來拉起家常。“如果在這兩個月,租戶出了什麼事情,誰該負責……”張旺福從房東角度去分析,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轉變了房東的思維,並通過他們積極地向租戶宣傳社區安全、防詐騙等知識。

在張旺福接管孫厝之前,孫厝的刑事警情佔僑英派出所7個社區的四分之一,如今孫厝社區刑事報警數為個位數。

創新工作方式提高效率

紮根社區20年,張旺福積累了豐富的工作經驗,每每有新人來向他“取經”時,他總是會給出“5個詞”,即“勤快”“紮實”“巧幹”“尊重”“信任”。

張旺福所負責的片區,靠近集美大學,外國友人常來常往。而張旺福對於如何跟外國朋友溝通,覺得很頭疼。不會講英語,手舞足蹈也表達不出意思。每當這時,張旺福只能去附近的中學、大學找翻譯的老師。

“有時候明明一件小事,可能就是一兩句話的事,卻來回折騰半天。”張旺福說,一次他在跟兒子聊天時,兒子給他提議,何不用英文翻譯軟件,既方便又省事。張旺福兒子的一句話,一下子點醒了他。如今科技發達,他要在工作中緊跟發展步伐,創新工作方式。

果然,在遇到跟外國朋友交流時,張旺福利用翻譯軟件,幾分鐘就能搞定,提高了工作效率。

張旺福不僅保障自己所管轄的社區,他還把自己的經驗分享給其他社區民警。“出租房消防安全培訓、二維碼地址清理以及標註培訓……”近一個月來,張旺福開展了多場培訓,把自己的好經驗,分享給更多的新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