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4 “亂七八糟”出典何處?西晉歷史上的“八王之亂”始末!

點擊右上方“關注”關注人文悟宇!


八王之亂始自291年(晉武帝死後1年),結束於306年,歷時16年。

在這段時間裡,西方羅馬帝國的戴克裡先正如日中天,他於284年結束了羅馬帝國最為混亂的第三世紀危機(235-284年,短短50年,共換了26個皇帝,只有一個是病死的,戰亂不斷,經濟崩潰)。

並在293年建立四帝共治制度(即羅馬帝國分為東方和西方兩部分,東西方各由一個正帝即奧古斯都和副帝即愷撒統治),最後在305年主動退位。

回到中國,簡直是亂七八糟。這個成語就和八王之亂有關係。

“亂七”指的是西漢初期的“七國之亂”。漢景帝為了鞏固中央政權,對之前被封王的劉氏宗室進行削藩,從而引起各封國不滿而發生叛亂(公元前154年),最後被周亞夫平定。

“八糟”就是“八王之亂”。我們先來捋一下大體過程。

八王之亂中,並不是說其他的王沒有參與,只是說八王是主要人物,按先後掌權順序,他們是: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冏、長沙王司馬乂(yi)、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yong)、東海王司馬越。

“亂七八糟”出典何處?西晉歷史上的“八王之亂”始末!

按照順口溜來講,可以說“一躍淫威,兩輪用盡”,代表西晉王朝從篡位曹魏開始,兩朝就完了。這個順口溜正好對應這八王“一(乂)躍(越)淫(穎)威(瑋),兩(亮)輪(倫)用(顒)盡(冏)”。

“亂七八糟”出典何處?西晉歷史上的“八王之亂”始末!

在上文,我們已經講過,汝南王司馬亮(司馬懿的第四子)和楚王司馬瑋(晉武帝司馬炎之子)助賈南風滅了楊駿,此後司馬瑋被賈南風利用殺了司馬亮,最後也死在賈南風手裡。這是八王之亂的第一個階段。

300年趙王司馬倫(司馬懿第九子)誅殺賈南風,並且於301年廢惠帝自立,大封官爵。上文講過白版封侯,其實還有狗尾續貂的故事,當時高官的帽子上都是有貂尾的,但官封的實在太多,連貂尾都不夠了,只能用狗尾巴代替,這就是狗尾續貂。你看,兩晉南北朝給我們貢獻的成語真是數不勝數。

但司馬倫只做了短短几個月的皇帝。齊王司馬冏(司馬炎之弟司馬攸次子),聯合河間王司馬顒(司馬懿之弟司馬孚之孫)、成都王司馬穎(晉武帝司馬炎之子)乘機討伐司馬倫。司馬倫和孫秀迎戰不敵,死傷10萬被俘,被關金墉城,於301年4月被賜毒酒而死。

之後司馬冏大權獨攬,引起長安的河間王司馬顒不滿,302年聯合駐軍洛陽的長沙王司馬乂(晉武帝司馬炎之子),興兵討伐司馬冏。司馬冏最後被司馬乂所殺。

於是司馬乂又獨掌朝政,還是沒司馬顒啥事。303年,又是心懷不滿的司馬顒聯合司馬穎與司馬乂大戰了好幾個月,但沒能取勝,悻悻然返回長安。

然司馬乂也沒好下場,304年被任職司空的東海王司馬越(司馬炎之弟司馬馗之孫)偷偷捕獲,交給司馬顒,被活活燒死。

這次司馬顒還是沒能掌權,而是由司馬穎拜丞相,統領朝政。這次司馬顒也沒什麼辦法,畢竟他的血脈還是遠了許多,他的爺爺只是司馬懿的弟弟,而司馬穎則是司馬炎的兒子。

“亂七八糟”出典何處?西晉歷史上的“八王之亂”始末!

司馬顒

但地位更低的司馬越卻蠢蠢欲動。司馬越的爺爺司馬馗沒有司馬顒的爺爺司馬孚地位高,只是一個東武侯,而司馬孚則是安平王。

司馬穎在司馬顒的提議下,廢了晉惠帝的皇太子司馬覃,被立為黃太弟,成為皇位繼承人,於是安排好京城洛陽的一切,高高興興回到了他的封地鄴城,進行遙控指揮。

那個時候也沒手機,網絡,遙控指揮肯定不靈。半年不到,司馬越率領10萬大家,帶著晉惠帝討伐鄴城司馬穎。但是他的作戰能力太一般,兵敗,扔下晉惠帝逃命。

然而,司馬越的弟弟司馬騰和王浚(幽州刺史),竟然引入鮮卑,征討司馬穎,攻陷鄴城。

“亂七八糟”出典何處?西晉歷史上的“八王之亂”始末!

司馬穎逃到洛陽,被司馬顒的部將張方所控。於是司馬穎失勢,被廢皇太弟。司馬顒終於可以權傾天下了。

然司馬越還在,最終的決鬥就在司馬顒和司馬越之間展開。

“亂七八糟”出典何處?西晉歷史上的“八王之亂”始末!

306年司馬顒終不敵司馬越,率殘部逃亡。依附於司馬顒的司馬穎乘機逃竄,但被司馬虓捕獲,最終被司馬虓的部將劉輿(聞雞起舞,胡笳退敵的劉琨之哥)派人矯詔勒死。

司馬顒被司馬越誘回洛陽,在洛陽郊外被司馬越的手下掐死。

至此“八王之亂”落下帷幕!

“亂七八糟”出典何處?西晉歷史上的“八王之亂”始末!

點擊標題右下方關注人文悟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