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4 無債真的“一身輕”

中國有句俗話叫“無債一身輕”,這句話把負債與身體感受聯繫到了一起。最近,中國的心理學家發現,負債與身體沉重感之間真的有關聯。

過去已有的文獻研究表明,身體沉重感會影響人對物理世界的知覺判斷。比如,負重的個體會將山坡判斷為更陡峭、將距離判斷得更遠,對環境更易作出極端的判斷。此外,個體對自身心理資源的感知也會影響其對物理世界的知覺判斷。

通常來說,心理資源的減少會影響人對環境的知覺判斷,它的模式與物理沉重負擔影響知覺判斷的模式是一致的。例如,有研究者發現,負有秘密的人群會將山坡判斷為更加陡峭,從而支持了“秘密使人感到沉重”這一假設。與之相似的,負債體驗作為一種心理感受,也會導致心理資源的減少。而關於負債體驗是否會導致人的知覺判斷產生與負重體驗相似的變化,還缺乏實驗證據。

中科院心理所行為科學重點實驗室李紓研究組為了驗證負債與身體沉重感之間的關係,進行了一系列實驗。首先,研究人員讓受試者回憶自己曾經欠過的尚未償還的最大一筆金錢債或者尚未償還的最大的一筆人情債。結果發現,與沒有回憶負債的人群相比,那些回憶了金錢債或人情債的受試者會作出與負重體驗一致的知覺判斷模式。比如,把物體扔得更遠、把一段距離知覺得更遠或者把山坡判斷得更加陡峭等。

另外,研究人員還調查了負有助學貸款的大學生這一真實負債人群。結果發現,相比於沒有負債的大學生,負有助學貸款的大學生體驗到更高的主觀知覺體重。

這項心理學研究第一次提供了負債與人的知覺判斷之間聯繫的證據,證明負債會使人產生類似於負重的心理感受。此外,研究人員認為,這項研究成果還可以幫助理解不同文化下人們對負債看法的差異。比如美國人不喜儲蓄,大都是月光族;而中國人的儲蓄率卻異常高,因為中國人不喜欠債。這項研究可以幫助理解中國人對負債的態度,未來也可進一步考察不同文化下由負債驅動的不同行為模式。(朱香整理)

《中國科學報》 (2018-05-04 第3版 科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