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為什麼自古以來都說糧食漲錢豬落錢?

福康窗簾


其實來說糧食價格漲,豬價也應該跟著上漲才對。特別是做為生豬主要飼料的玉米,它的價格越高就越會增加豬的成本,可是豬價有的時候卻偏偏和玉米價格反著走。比如2014年玉米價格創造了我國曆史上最高價位。全國平均價格為1.2元/斤。南方有的地方高達1.3元/斤。而豬價卻跌到了4.8元/斤。豬糧比最低時達到了1:4。賠倒了不少養豬人。而2016年玉米價格最低價為0.7元/斤,生豬價格高達10.5元/斤。全年豬糧比為1:13。

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有一位名人曾經說過,世界上任何一個結論都必須用數字才能證明出來。2014年我國生豬出欄量為7億多頭。每頭豬平均使用玉米為400斤。那麼14年生豬使用玉米總量為:400✘7=2800億斤。

2016年生豬出欄量大約在6.5億頭。16年生豬玉米用量:400✘6.5=2600億斤。如此可以算出14年比16年多消耗了2800—2600=200億斤玉米。換算成1000萬噸。假如14年和16年玉米總產量相同,在其它行業玉米使用量不變的情況下,14年玉米市場比16年玉米缺少1000萬噸。這就是14年玉米價漲豬價低的原因。


山野50


對於這樣的說法我首先是表示不贊同的態度。在養殖業的過程中價格時漲時跌是再正常不過的一種情況了,它取決於市場的運轉、糧食的價格-老百姓的需求等等。但他永遠不會一直跌下去,因為價值決定價格,首先,我們可以從糧食的價格上分析,糧食再轉化為豬肉其中的轉化率比較低。如果糧食一旦漲價豬肉的價格也會跟著漲上來的。我們都知道在2011年的時候,豬肉的價格暴漲那個時候的養殖戶都賺錢了。那為什麼豬肉價格會暴漲呢?


是因為那一年的個體養殖戶和散養戶認為豬無利可圖,個體養殖戶和散養戶養豬都大大減少,也有很多人都不在,養豬出去打工掙錢。養殖業成了一些大公司,大企業的,例如我國大北農,牧原等。這些公司的養殖都是依靠精細飼料來餵養,我們知道豬在飼料的配方中,蛋白質,能量飼料佔中大的比例。況且那幾年玉米一直漲價,這就意味著你在飼料中添加的玉米成分較多,那是不是豬飼料的價格就會上豬肉暴漲的2011年豬肉暴漲的原因。其實養殖業和農業是息息相關的一個產業,其中任何一個的發展都不能離開彼此。

另外你所說的糧食漲豬肉落我分析了一下情況,有可能是在以前豬品種的限制,料比轉化率非常低生產的糧食僅僅夠人吃,如果在餵豬轉化率會更低幾千克的飼料長1千克的豬肉,是明顯不划算的,但是這幾年隨著基因技術的發展以及選種選育的工作展開,世界以及我們國家培育出了許多優良的品種,這就是料比轉化率非常高,也就不存在糧食漲豬肉落的情況。

(大家有什麼問題積極的評論點讚我都會一一回復,點讚我的人基本上都發財了嘿嘿😁,)


聚焦三農瞭解事實


首先我們不討論這種說法是否合理,單就為什麼會有這麼一個說法流傳下來進行分析。

影響豬價的自古以來其實也就兩個方面的因素,一個是養豬成本,一個是社會的消費需求,相信對於這兩點因素沒人有異議吧。



首先養豬成本佔比最重的是什麼?是飼料,尤其是在古代,而且古代養豬基本是靠原始的糧食飼料,沒有現在所謂的速生激素,全是靠實打實喂出來的,糧食漲價,一般窮人家相信潲水也是沒多少的,基本都是豬草和豬糠,豬的成長週期自然也就變長了。



照這樣分析豬的餵養成本變高理應漲價才對,其實不然,我們繼續分析一下民眾需求。

在糧食漲價的時候,對於普通人民群眾來說,基本是算荒年了,在這樣的糟糕年景,窮人連糧食都不一定能吃得上,甚至還要和豬搶食(這也是吃豬食的歷史由來),哪還有錢去吃豬肉呢,社會對於豬肉的消費需求必然是呈指數性下跌的。



在需求下跌的時候,買都沒人買了,豬價自然也只能跟著下跌,即使是富人有這個需求,也不可能按往常的價格買的,肯定也是會壓價的,富人對於價格的敏感度也是不低的。於此同時養殖成本又上升,那養豬肯定是虧本的,所以在糧食供給不足的情況下,這種必然現象自然也就流傳了這麼一句話下來。

然而如今我們國家是不缺糧食的,糧價相對平穩,所以這一現象是有相對緩解的,豬價的漲跌更多的因素和糧食的漲跌也就沒有了太緊密的聯繫。


村夫竹居士


說起這句話相信養豬人都是眼淚,在2014年豬價最困難的時候,玉米價格卻達到了最高,最近一個月的時間豬價也是一跌再跌,大部分地區豬價都在成本線以下,玉米價格也同時有了變化,有所上升。

養豬人是整個生豬產業鏈中最苦的了,上游飼料廠、獸藥廠、疫苗廠要賺錢,飼料原料廠商要賺錢,下游收豬的、殺豬的、賣肉的也都需要賺錢。豬多了,吃肉的吃不完,賣肉的只能降價刺激消費,降價的錢殺豬的不會出,只能強壓到養豬人頭上。而生活條件好了,吃肉的對豬肉需求量增加,賣肉的為了利潤又會慢慢提價,但是這提的利潤又不會立馬交到養豬人的手裡,需要隨著生豬供應的不足,殺豬的慢慢釋放給養豬人。也就是說豬價高時主動權掌握在養豬人手裡,而豬價低時主動權掌握在殺豬人手裡,這就是為什麼豬價低時屠宰場的利潤高,豬價高時屠宰場利潤反而低的原因。



回到題目中來:

任何東西的價格都是由供需關係決定的,2014年豬價最低的時候說明生豬出欄量最大,那生豬存欄量也同樣最高,對玉米的消耗量達到最大值,那玉米的價格高也無可厚非。到2016年生豬出欄量和存欄量都降至最低,玉米就是供大於求,玉米價格就會下降。最近一個多月的時間生豬價格又在下跌,好在玉米價格暫時變化不大,養豬人現在的虧錢沒有2014年那麼嚴重。


另外,玉米屬於糧食。豬價高了大家都可以不吃豬肉,但糧食價格再高飯還是要吃的,為了國家的安定,國家是不會允許糧食的價格大起大落的,對於小麥、玉米等糧食國家都有相應的保護價格,此外還有調節進口量,收儲放儲等措施對糧食價格進行調控。所以大家也不需要對玉米價格過於在意。



果然悠


因為豬多了豬價就得落。豬多了吃糧食多,自然糧食少了糧食漲錢!



中國是世界上養豬最多的國家,佔世界生豬產量的百分之五十以上,可見中國的豬多到了什麼地步!再一個因為豬的主要飼料就是糧食!是玉米麩皮豆粕!那麼,豬多了,糧食就消耗得多,那麼糧食消耗得多的話,因為供求關係,糧食緊張,那麼就得漲價!

同樣,豬多了的話,除了正常滿足市場需求之外,還要多出很多,那怎麼辦!豬長大了就得賣,那總體豬多了供大於求,那麼久必須落價!

其實道理很簡單,掰開了也更容易明白!

記得點關注,有問題直接評論!或者私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