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8 時評:鴻茅藥酒與爆料醫生和解

首先還是回顧一下事情的始末。

2017年12月19日,廣州醫生譚秦東發佈網貼《中國神酒“鴻毛藥酒”,來自天堂的毒藥》,援引多地食藥監部門的通報和此前的媒體公開報道,指出在老年人群體中熱銷的“鴻毛藥酒”(“鴻茅”的故意誤寫),實際上是酒劑類中藥,成分中含有多種毒性中藥材。存在誇大宣傳、曾被責令停售的問題,並在標題上指鴻茅藥酒是“毒藥”。

2017年12月22日,內蒙古鴻茅國藥股份有限公司到涼城縣公安局報案稱:互聯網上有人對“鴻茅藥酒”進行惡意抹黑,稱鴻茅藥酒是“毒藥”。網上的大量不實言論和虛假信息,致多家經銷商退貨退款共計300餘萬,造成鴻茅國藥直接損失1425375.04元。

2018年1月2日,涼城縣公安局同意立案偵查,於1月10日對嫌疑人譚秦東跨省採取刑事拘留強制措施。1月25日經涼城縣人民檢察院批准對譚秦東進行逮捕,並依法移送檢察機關審查起訴。

2018年3月14日,內蒙古烏蘭察布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王登華一行視察鴻茅國藥,讚揚鴻茅國藥作為涼城縣的支柱企業,為地方解決了大量就業問題的同時,也有效促進了地方經濟發展,帶動了地方品牌建設,從多個方面為涼城做出了突出貢獻。涼城縣縣長尉代青陪同視察。

2018年4月13日,紅星新聞報道《廣州醫生髮帖稱″鴻毛藥酒是毒藥″ 涉嫌損害商品聲譽被警方跨省抓捕》,引發全國輿論關注。

2018年4月15日,@涼城縣公安局通報,內蒙古鴻茅國藥股份有限公司商業信譽、商品聲譽被損害案已移送審查起訴。

2018年4月17日,@涼城縣檢察院通報,根據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檢察院指令,涼城縣人民檢察院已於當天17時30分將涉嫌損害商業聲譽案的譚秦東變更強制措施為取保候審,並決定將該案退回公安機關補充偵查。18時許,在取保候審後,譚秦東走出涼城縣看守所。

2018年5月17日,認證信息為譚秦東妻子的劉璇在微博發佈個人聲明稱:“承認在標題用詞上考慮不周,缺乏嚴謹性。如果因該文對鴻茅國藥股份有限公司帶來了影響,本人在此深表歉意,同時希望鴻茅國藥股份有限公司予以諒解。”

約一小時後,鴻茅藥酒在官方微博上發出一份聲明稱,接受譚秦東本人所做的致歉聲明,撤回報案,並撤回侵權訴訟。

沒錯,又是一起所謂的損害商業信譽的案件。

譚醫生寫《中國神酒鴻毛藥酒,來自天堂的毒藥》這篇文章的時候,一定沒有想到會有後面這些事。

他根本沒想到,自己這麼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寫的這麼一篇不算多麼嚴謹的小文章,能掀起這麼大的波瀾。畢竟,這麼一篇文章能有那麼千八百的閱讀量就不錯了。

更何況,他寫的這個東西,還是有一定的科學依據的。畢竟,各地食藥監部門的通報不會亂寫,自己無非就是整合了一下,甚至連關於藥酒在互聯網和傳統媒體上的負面新聞、評論,這都不是第一個,更不是言辭最激烈、內容最翔實的。

所以譚醫生現在都很納悶,我一個廣州醫生,怎麼就被抓到內蒙去了呢?

要麼說啊,還是那句老話:

一個人的命運啊,當然要靠自我奮鬥,但是也要考慮到歷史的行程。

被抓走這種事,當然是因為你譚醫生髮表了相關言論,才會跟你有關係,這就是你的“自我奮鬥”;但是呢,以前可能無所謂,現在全國那麼多人說藥酒的壞話,偏偏抓到你譚醫生頭上,那麼這顯然就是歷史的行程。這裡蘊含的偶然性和必然性的關係,很值得玩味啊。

其實我想說的是,這種損害商業信譽的事,如果總是要藉助政府的公權力來解決,那麼譚醫生和之前伊利事件中的劉作家的遭遇,遲早會變成社會的必然。

作為企業,當然有權利維護自己的聲譽。就好比一個人在社會上,都希望自己有個好名聲一樣。

我們也很理解,不存在完美的企業,不可能有哪個企業能夠得到全社會每個成員的認可,也不可能有哪個企業在生產經營活動中永遠不違規、不犯錯。

我們當然更應該清楚,每個人、每個組織團體都應該為自己的言行負責。

還是那句老話,欠債要還錢,捱打要立正。

朗朗乾坤之下,我們是生活在一個法制社會中,沒錯吧。

那麼作為一家企業,維護自己的聲譽,是否應該去起訴,然後用法院傳票將譚醫生請到法庭上對質呢?

怎麼就來了幾個警察千里馳援,把譚醫生直接逮捕了呢?也許我是法盲,所以不理解這個?

就包括前段時間伊利事件一樣,動不動就來幾個警察把人往看守所一扔,然後不知道是誰在互聯網上把事件揭露出來,輿論壓力起來了,事情才有個看起來比較符合法律程序的解決途徑。這算不算輿論干擾司法?

今天輿論能從正面角度干擾司法,明天輿論是不是就能幫惡貫滿盈的人脫罪?

拜託,法律能不能嚴肅一點。

那些執行了這些法律程序的公職人員,能不能專業一點,你們的每一個行為都是在維護或者損害法律的權威,進而影響的是整個政府的形象。

事情到了今天,已經算是解決了,背後發生的那些合理不合理、合法不合法的事基本上都會慢慢消失在絕大多數人的記憶裡。

想來,譚醫生跟鴻茅藥酒的和解,必然也是雙方協商後的結果。

我們作為看客,可能義憤填膺,也可能有一種“這就完事了?”的遺憾,更可能會問,鴻茅藥酒到底是不是毒酒。

這些都不重要。

只要社會還在運行,只要人類社會還存在,這些東西、這些事就會不斷地出現、發生。就算因為這件事,鴻茅藥酒倒閉了,明天還會有綠毛藥酒,黃毛藥酒。還記得哈慈五行針嗎?還記得生命一號嗎?還記得中華鱉精嗎?乃至其他行業,這種事還少嗎?

我們要做的,不是圍觀,不是聲援,更不是盼著什麼公司什麼人的倒掉,而是在看過這些事之後,擦亮自己的眼睛,分辨好壞和真假,讓自己儘量不要陷入別人的圈套。

更重要的是,不要去利用他人的無知,甚至蓄意引導他人對某件事物的認知,來獲取利益。

掙錢可以,不能喪良心。這個世界其實很公平,行善作惡都是現世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