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如何看待秦俑一號坑出土的「吳鉤」?

Apple-King


秦始皇兵馬俑一號坑出土的這種彎鉤形兵器,是不是文獻中的“吳鉤”,其實並無定論。

我們先看看早期文獻中對吳鉤的記載。

實際上,在秦漢以前的文獻中,並沒有“吳鉤”二字。吳鉤的說法來自“金鉤”。

《吳越春秋·闔閭內傳》記載:“闔閭既寶莫耶,覆命於國中作金鉤。令曰:‘能為善鉤者賞之百金。’”

說的是吳王闔閭得到了寶劍莫邪,又發佈百金的懸賞,找能工巧匠製作“金鉤”。

“金鉤”是什麼?眾說紛紜。有人認為是彎刀類的兵器,還有人認為是帶鉤。參考莫邪寶劍來看,金鉤是兵器的可能性較大。

再後來,吳鉤就成了鋒利武器的代稱,“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等詩句千古傳誦。

文人墨客說得多了,“吳鉤”這種兵器就越來越被人們認可。


接下來,看兵馬俑坑裡的“吳鉤”

這種彎鉤形的兵器一共只發現了兩件,形狀相同,均以青銅鑄造而成,全長65釐米。柄部呈柱狀,刃體彎曲,斷面呈棗核形,兩面均有刃,但非常鈍。

因為它的造型近似彎鉤,所以當時有人認為這就是文獻中的“吳鉤”。這個說法流傳甚廣,在不少正規的考古圖冊裡也如此命名。

不過,事實果真如此嗎?我們還是把這個兵器放回到出土環境裡。

秦俑一號坑中有許多不同的方陣,“吳鉤”來自於其中的弩兵方陣。在隊伍最前面左右兩邊各有一名身穿袍服的士兵,“吳鉤”就是在他們身邊發現的,應屬於他們的武器。而其他弩兵所配備衛體武器均為青銅劍。

如此看來,秦俑坑裡的“吳鉤”跟普通的青銅劍有所不同,可能具有一定的指揮意味。


那麼,秦俑坑裡的“吳鉤”,是否就是文獻中的“金鉤”呢?

其實並沒有可靠的證據表明二者之間有聯繫。

吳越時期的金鉤究竟是什麼樣子?我們現在還不知道。目前考古發現的吳越國短兵器,均為青銅劍,而沒有彎刀一類的兵器。


吳鉤或許本為“吳戈”

有學者認為,文獻中的吳鉤,最早應為吳戈,是指吳國製造的青銅戈。

屈原的《國殤》中有“操吳戈兮被犀甲,車錯轂兮短兵接”,戈為勾兵,後來被誤寫為吳鉤。

這一猜測可備一說。

總之,目前沒有看到真正的春秋戰國時期的“吳鉤”實物,兵馬俑坑中所見的彎鉤形兵器又為孤例,不宜把它當做吳鉤。


考古軍中馬前卒


首先說結論,即本人不認為此物是傳說中的“吳鉤”。

其次,說下為何做出此判斷,如有不對的地方,歡迎批評指正。

主要有兩點,一是該物造型設計,二是對清代的“鐵鉤”的參考。

“吳鉤”可以說是中國兵器史上失傳的傳說之物,因後世多有談及,又沒有實物佐證,所以也顯得很神秘。

我們先看秦俑一號坑出土的這件文物。

關於此文物,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網站的介紹為:金鉤:一號兵馬俑坑東部出土了兩件從未見過的特殊的青銅兵器,形狀象彎刀,分身、柄兩部分一次鑄成。彎弧度較緩,齊頭,截面呈棗核形,雙刃;柄為實心的橢圓柱體。這種兵器疑為古代文獻中提到的“金鉤”,因其形如彎月,兩側有刃,可鉤殺亦可推殺,所以它的作用類似“鉤鑲”。可以看出,博物院也沒有下定論,而是指出“疑為”古代文獻提到的“金鉤”,也就是常說的“吳鉤”。

那麼,吳鉤究竟是個什麼東西呢?

關於“吳鉤”,在《吳越春秋·闔閭內傳》中記載:“闔閭既寶莫耶,覆命於國中作金鉤。令曰:‘能為善鉤者賞之百金。’吳作鉤甚眾。”文中此段,可以看出,闔閭先得寶劍“莫耶”,才“命國中作金鉤”,此金鉤應為兵器,而非“帶鉤”。“帶鉤”是古人用來繫腰帶的掛鉤,已有多件實物出土,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查詢一下。

而“金鉤”或“吳鉤”作為兵器,在《漢書·韓延壽傳》中有載:“延壽又取官銅物,候月食鑄做刀劍鉤鐔。注:師古曰,鉤,兵器也,似劍而曲,所以鉤殺人也。”(師古是指唐代的顏師古)

而沈括在《夢溪筆談》中說:“唐人詩多有言吳鉤者。吳鉤,刀名也,刃彎,今南蠻用之,謂葛刀。”

可以看出,“吳鉤”是一種兵器。但秦俑一號坑出土的這件文物,我認為不是“吳鉤”,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一是“吳鉤”作為一種兵器,不論“似劍而曲”,還是“刀名也,刃彎”,都可以認定屬於短兵。而此物看造型,其身與柄連接處,柄由細變粗,但連接處的柄只比身略粗。大家知道,作為刀、劍等短兵,身柄連接處都有“格”,也就是護手,用來保護執兵人的手。(關於劍格,週中期短兵始出現,後期發展形成。這從同於一號坑出土的秦劍可以看出。)

此物的造型可以看出,“格”完全起不到護手的作用。作為一種傳說中的近戰利器,如果“吳鉤”真的採用這個造型,完全不利於在近身接戰時保護戰士的手,甚至可以說是非常危險的設計。

二是對清代“鐵鉤”的參考。在看到這一題目時,腦中第一反應就是我看過的周緯先生所著《中國兵器史稿》。周先生在書中並未列入“吳鉤”,但列入了清代鐵鉤這一兵器。其造型如圖:

圖中第29項,即清代鐵鉤。關於鐵鉤的介紹,周先生是這樣說的:

其實,我一直覺得周先生所說的“鐵鉤”,很符合對“吳鉤”的描述。

回到題目上來,對於秦俑一號坑出土的這件文物,對其用途等我並沒有什麼判斷,但應不屬於“吳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