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2 想要毀掉一個人,就給他貼標籤

標籤是貼在易拉罐上的,而不是貼在人身上的。

可口可樂曾經拍攝過一則耐人尋味的廣告。

想要毀掉一個人,就給他貼標籤

想要毀掉一個人,就給他貼標籤

想要毀掉一個人,就給他貼標籤

想要毀掉一個人,就給他貼標籤

攝影組邀請6位陌生人在黑暗的環境下進行交流,讓他們看不見彼此,只能通過彼此的言語去了解對方的身份和樣子。

但這絲毫不影響他們之間輕鬆愉悅的對話,談論著彼此的興趣愛好,同時也猜測著大家的模樣打扮,直到燈光亮起時。

大家發現充滿紋身的男生居然還是TED演講者,而一位文質彬彬的男人卻是重金屬愛好者,信仰著“行動大於言語”的極限運動員居然坐在輪椅上。

如果不是在這樣一個環境中相識,你還會相信他們口中訴說的生活麼?

想要毀掉一個人,就給他貼標籤

想要毀掉一個人,就給他貼標籤

我們這一生,最不應該被鎖住的就是我們自己,更不應該給自己貼上所謂的“標籤”。

想要過怎樣的生活,想擁有怎樣的人生,想要找一個怎樣的戀人,甚至想要走一條怎樣的路,都不必給自己設限,更不必用“我不敢”“我不知道”“他不愛我”“我是個很怕孤獨的人”這些標籤作為自己止步不前的理由。

人生從來都不是一個“行”或“不行”的結論,也不是一個“好”或“不好”的標籤,而是一節等待你學習參悟的課程。

一、貼標籤,是對一個人最大的偏見和誤解

2017年5月24日,臺灣地區宣佈TXL合法而成為亞洲第一個TXL合法地。

登時朋友圈像炸開了花,有人喊著喜大普奔同志萬歲,但也有人潑冷水譏諷說“搞同志的都是神經病”。

蔡康永早在14年前便宣佈出櫃,那時許多人壓根就不理解同性戀是什麼,有些人甚至不知道自己是同性戀,而以為自己生病了。

當時人們發現有人跟自己擇偶標準不一樣,就開始背後戳戳點點,因為他們總是對自己不理解的事情用“貼標籤”來區別化對待。

蔡康永在談及TXL群體出櫃時表示,自己14年來始終“站在一個孤單的立場”。

他也再次在節目中為TXL群體發聲:

想要毀掉一個人,就給他貼標籤

“我們並不是妖怪,我們可以好好的生活。”

這世上最美麗的意外大概是,我愛上了一個人,只是碰巧與我性別一樣。

但是這件事並無對錯之分,如果說有錯的話,錯就在很多人對自己不理解的事物持有一種極端不禮貌的態度,而這樣的態度就來源於給人貼標籤的行為。

大家都討厭別人給我們“貼標籤”,但實際上,我們也經常給別人“貼標籤”。

比如四川人愛吃辣,上海男人小家子氣,東北人脾氣暴躁、處女座的人吹毛求疵,這些刻板印象,其實都是“貼標籤”,都有以偏概全的成分。

然而更多的時候,貼標籤,已經開始發展演變成一種思考成本最低的判斷方式。

今年年初因為進入健身行業工作,朋友圈裡時不時會發一些健身之後的照片,但有時候評論裡總是會有一些不太友好的留言。

“你這麼喜歡健身,不會真是個gay吧?”

“天天泡健身房,真是個娘炮!”

“健個身有必要發朋友圈?炫富嗎?”

如果你身邊的人喜歡用“貼標籤”這樣的膚淺行為去判讀一個人,請你一定要遠離他。

因為在他自以為的世界裡,世界非黑即白一分為二,一旦發現別人和自己不同,就會給對方貼上“異端”的標籤。

菲茨傑拉德在《了不起的蓋茨比》開篇裡,曾如是說:

每當你覺得想要批評什麼人的時候,你切要記著,這個世界上,並非每個人都具備你稟有的條件。

別人怎麼穿衣,吃飯,過活,那是別人的事。

別人每天西裝革履,那只是他對待生活比你精緻。

別人每天健身鍛鍊,那只是他對待身材管理比你自律。

別人每天看書學習,那只是他對待自己比你更高要求。

這個世界最可怕的,就是人們常常用聖人的標準衡量別人,用賤人的標準衡量自己。

同樣的,當你急著打算給一個人隨意貼上標籤的時候,你且捫心自問,你花了多少時間瞭解過他的世界、探求過他的靈魂、詢問過他的意見?

如果都沒有,那請你閉嘴。

隨意給他人貼標籤,恰巧最能暴露一個人最直觀的思想與修養。

二、不給自己貼標籤,是對自己的一種認可

周國平先生說:

被人理解是幸運的,但不被理解未必不幸。一個把自己的價值完全寄託於他人的理解上面的人往往並無價值。

真正的自我認可,都是從不給自己貼標籤開始。

韓雪出道18年,雖然樣貌清秀,戲約也從未間斷,但她的演藝生涯卻一直不溫不火。

更多人認識韓雪的都是從“花瓶”“後臺硬”“靠臉吃飯” 諸如此類的標籤開始的。

可她在綜藝節目《聲臨其境》中,用驚人的表現和過硬的基本功證明了自己絕不是一個徒有其表的“花瓶 ”,她用實力為自己贏得了極高的關注和大量的掌聲。

想要毀掉一個人,就給他貼標籤

她為海綿寶寶這個看似與本人反差巨大的角色進行的配音演繹,讓人驚歎她強大的聲音控制能力。

同時她還高難度的一人分飾兩角,無論是哇哇大哭的海綿寶寶還是慈祥的海綿奶奶都能自由切換,全程流利的英語引得在場觀眾掌聲連連。

想要毀掉一個人,就給他貼標籤

在最後聲音舞臺劇的環節,韓雪更是氣場全開,將玉墨的堅強與柔美演出的淋漓盡致,她的勝出實至名歸。

她用幾十年如一日的堅持和努力親手撕掉了“花瓶”的標籤,讓人們重新開始更全面的認識了這個女孩。

想要毀掉一個人,就給他貼標籤

長得美、身材好、會唱歌、會演戲、有涵養、有學識、情商高。韓雪可以稱得上是教科書級的女神代表。

然而總有人對她的“背景”指指點點,讓一些人將她的成績完全歸結於她顯赫的家事,而忽視這個女孩子的堅持和努力。

想要毀掉一個人,就給他貼標籤

拍哭戲,不點眼藥水,一定要自己哭,因為她說你得把自己感動了,才會感動觀眾。

臺詞沒說好,哪怕後期有配音,她會要求重來,因為她說不會把修錯的機會交給配音演員。

她演的了俠女,也換的了燈泡;

她開的了公司,也修的了手機;

她說的了英語,也讀的了原版英文書,就連微博朋友圈分享的也都是一些自己看過的書單。

想要毀掉一個人,就給他貼標籤

“做什麼就有什麼的樣子”,這句話大概是韓雪最貼切的寫照,當然這也是對她最好的稱讚。

  • 一個人最厲害的就是,她的實力對得起她身上的標籤,她的成績更不用標籤證明。

想起她在一檔真人秀節目中說過的一句話:

公眾看你,永遠不要指望看到真正的你,你唯一能做的就是把自己做好。

把自己做好,就是對自己最好的認可,把自己做好,就是證明自己實力的最好標籤。

想要毀掉一個人,就給他貼標籤

三、標籤只能定義過去,卻不能代表現在和未來

從小大人們就不斷告訴我們,我們將來要變成什麼或不要變成什麼。

我們將來會有什麼或不會有什麼,我們在成長的路上總是被無數的標籤裹挾著影響著,他們彷佛喜歡在我們身上貼標籤,來要求你過上“標籤化”的人生。

在幼兒園,當你得到了小紅花,你就是好孩子。

在小學,當你得了三好學生,你就是優秀分子。

在中學,當你考了全班第一,你就是學霸優等生。

在大學,當你成了學生會主席,你就是風雲人物。

在社會,當你有房有車有事業,你就是成功人士。

我們從出生求學到行走世間,身上掛滿各種滿意的不滿意的標籤被全世界圍觀,甚至一些人終其一生都在追求一種所謂成功標籤下的生活,就像楊絳先生所言:

少年貪玩,青年迷戀愛情,壯年汲汲於成名成家,暮年自安於自欺欺人。”

我們爭取早日當上“成功人士”,逆襲成“高富帥”,變成“白富美”走上人生巔峰。

如果說正面的標籤對一些人還有一些激勵作用的話,那麼負面標籤完全就是一種充滿偏見和負能量的刻板印象,甚至給人造成一生的陰影。

真正有所堅持的人,都不應該被標籤化的形式所牽絆。

佛家雲:眾生畏果,菩薩畏因。

不要給自己人生貼上無謂的標籤,貼了標籤,任何事情都容易去強化這個標籤,讓內心的妄想越來越堅固。就像廣告裡說的那樣:“標籤是貼在易拉罐上的,而不是貼在人身上的。”

自己遇到什麼,已經是果相了,再去計較也是無益,我們唯一能做的是做好當下,不給自己設限添堵。

想起木心先生說的一句話:“沒有自我的人自我感覺都特別良好。”

既如此,且讓你我都能揭下這世俗的標籤,做一個沒有自我的自我。

作者Ray先森,圖文均轉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特此感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