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身為英雄背後的女人,有人只想遠離紛爭,有人卻插手政務導致國破

易稱“男正位乎外,女正位乎內;男女正,天地之大義也”

“"正家而天下定”。正,名正從而言順,言順則內外百事順,即使中間尚有睚眥無義之人之事,於帝王終成天下大事,於人臣必得功報,於武將亦是安邦邊境之由,於百姓便是和睦親鄰。

哪怕是今天,正這個字眼依然是我們為人處世,混跡社會的品性標杆,更何況是身處東漢末年那樣的亂世之中,最後能功成名就,割據一方的三位主角。正,就是他們對外的道德形象。所謂夫妻,男正外,女正內,夫妻本是枕邊人,若是後院不正起火,火自然是會燒到前院。百姓常人之家尚且如此,身為一方諸侯自然是更需要在乎。

曹魏

據三國志記載,曹操一共有十三位妻妾,按納入順序,第一任是丁夫人,第二任是劉夫人。在宛城遭遇張繡襲擊而去世的曹昂,便是這劉夫人所生。因劉夫人去世得早,曹昂從小便有丁夫人所帶大,視如己出。在曹昂死後,丁夫人一直埋怨曹操,罵其是無節之人,因而被曹操趕回孃家。

魏略曰:子脩亡於穰,丁常言:"將我兒殺之,都不復念!"遂哭泣無節。太祖忿之,遣歸家,欲其意折。

之後又後悔,曹操就上門請她回來,兩番好心勸慰都沒得到丁夫人的回應。可見丁夫人性子甚烈,怎奈曹操已然放下身段,給了臺階,丁夫人仍然踞機如故,最後兩人就此斷絕。

身為英雄背後的女人,有人只想遠離紛爭,有人卻插手政務導致國破

性烈,約儉。這在曹操創業初期,夫妻雙方的性格可謂如出一轍。但是春秋大義,母憑子貴。丁夫人本身無後,加上被她撫養的曹昂又戰死沙場。如此這般,曹操成王及帝,無後而位居後宮之首,必然是身處非議。於己,無子嗣以立威嚴。於曹操,定是左右為難。

所以,丁夫人能二度無言拒絕曹操的顧我共載歸乎,儼然是深明大義。在曹操臨死之際,曾說過這麼一段話:

魏略曰:後太祖病困,自慮不起,嘆曰:"我前後行意,於心未曾有所負也。假令死而有靈,子脩若問'我母所在',我將何辭以答!"

往事如煙,人之將死,其言必真。就如曹操所說,梟雄的一生,所負之人唯有丁夫人!

蜀漢

據劉備傳、二主妃子傳、糜竺傳記載,劉備有記錄的妻妾起碼有五個。第一個沒有記載姓氏,在呂布趁劉備與袁術交戰時襲奪下邳,劉備的妻子也因此被俘虜。第二個是糜夫人,是在劉備丟了徐州後轉戰海西時,受到了糜竺的資助,並把自己的妹妹嫁給了劉備。就此,前面這兩個老婆再無記載。

劉備傳:先主與術相持經月,呂布乘虛襲下邳。下邳守將曹豹反,間迎布。布虜先主妻子,先主轉軍海西。

糜竺傳:建安元年,呂布乘先主之出拒袁術,襲下邳,虜先主妻子。先主轉軍廣陵海西,竺於是進妹於先主為夫人,奴客二千,金銀貨幣以助軍資;於時困匱,賴此復振。

第三個是甘夫人,在劉備被曹操表為豫州牧,屯兵小沛時所納,後在荊州為劉備生下劉禪,最後死於南郡。第四個是孫夫人,在劉備奪得荊南四郡時,孫權進妹固好,將自己的妹妹嫁給劉備以鞏固孫劉聯盟。後來孫權得知劉備入川,便派大船接回孫夫人試圖將劉禪委以人質,卻被諸葛亮等人識破詭計,截江奪回劉禪,孫夫人也就回了江東。第五個是吳夫人,吳懿的妹妹。本是劉焉兒子劉瑁的老婆,在劉瑁死後成了寡婦。劉備入川之後,在法正的建議下,納為夫人。

身為英雄背後的女人,有人只想遠離紛爭,有人卻插手政務導致國破

在劉禪繼位後,劉備的五個老婆除了尚在的吳夫人(穆皇后),也就只有甘夫人被諸葛亮上表追諡為甘皇后。她是劉禪的生母之外,還有一個特別重要的原因是:立愛自親始,教民孝也;立敬自長始,教民順也。

甘夫人自跟隨劉備起,一直是顛沛流離,從小沛到立足荊州,可謂是患難夫妻。在這之間,曹操南下荊州,劉琮舉州投降並未告訴劉備,導致劉備倉皇出逃,於當陽長阪被曹軍追上。一度被劉備拋下,好在有趙雲的保護才倖免於難。根據記載,自劉備納了甘夫人,這後宮內事,便由甘夫人操辦。

後來劉備納孫夫人,應該是在甘夫人死後。因為孫夫人驕豪,不得已讓留營司馬趙雲兼管內事。以外將管內事,自然是無奈之舉,從而看出甘夫人的重要性,正所謂安家以安天下,這後宮不穩,何來爭奪天下之說。

孫吳

孫權是東漢末年三位創國皇帝在位最久的,自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從孫策手中接過大旗至去世,一共在位五十二年,期間妻妾一共十個。相對於曹操、劉備而言,孫權這後宮倒是複雜很多,活脫脫地一部甄嬛傳。可以說吳國曆經幾代用心經營最後滅國,後宮混亂是其一個重要的原因。

初期,孫權的姻親更像是政治需求,比如第一任謝夫人,其父親是謝煚。謝煚的官職是漢尚書郎、徐令,弟弟謝貞是建昌的長官。第二任徐夫人,其父親是徐真,是孫堅早期部將,侍奉孫家三代,最後在征伐黃祖時中流失而死。不管是謝煚或者是徐真,孫權的婚姻更像是為了增加內部成員的向心力。

而在這幾任妻妾中,最受孫權寵幸的是步夫人。

嬪妃傳:夫人性不妒忌,多所推進,故久見愛待。權為王及帝,意欲以為後,而群臣議在徐氏,權依違者十餘年,然宮內皆稱皇后,親戚上疏稱中宮。

身處後宮不妒忌,又在政務方面給予正當建議。即便是群臣推舉了徐夫人為皇后,但因孫權的寵幸,步夫人在後宮之中儼然已是無冕之後,直到去世,孫權才後悔莫及,追封其為皇后。

身為英雄背後的女人,有人只想遠離紛爭,有人卻插手政務導致國破

而東吳的運勢似乎就步皇后的離世開始轉下,怎麼說呢?

孫權稱王及帝后,第一個太子孫登,是徐夫人所出。因為孫權活得夠久,這太子孫登沒熬到就去世了。孫登一去世,老二孫慮又早夭,太子之位就這麼懸置出來了。後來步夫人去世,孫權的寵幸就落在了王夫人身上,也因此就立了老三孫和為太子。雖說步夫人無後,可是她給孫權留了一對姐妹,就是孫魯班(字大虎)和孫魯育(字小虎)。

身為英雄背後的女人,有人只想遠離紛爭,有人卻插手政務導致國破

身為長公主的孫魯班跟王夫人關係不和,經常在孫權面前說王夫人的壞話,導致孫權跟王夫人及孫和的關係漸漸疏遠,加上孫權封了疼愛的孫霸為魯王,寵幸的程度不低於孫和,從而引發‘二宮之爭’,而支持魯王的就有包括全氏,孫魯班的第二婆家。

二宮之爭所帶來的影響極大,包括孫和被罷免,孫霸還有相關人等被處死,更嚴重的是連陸遜也因此憂憤而死。不僅是給帝位的傳承帶來權力的丟失(孫亮登基時才十歲,皇權被宗室孫弘、孫峻、孫魯班等人掌握在手中),還造成了中高層大批人才的短缺,給吳國帶來不可磨滅的損害。

結語

所謂成功的男人背後必然有個偉大的女人,相較於現代,古代成功的男人背後那可是一群女人,因此對於內事的管理,可比我們這些現代人的難度高得多。從曹操的丁夫人,到劉備的甘夫人,孫權的步夫人,我們都可以看到身為一國之主背後的女人的品行是非常難能可貴的。相反的,作為活久見的孫權,在君王后期,因為寵幸不均導致後宮起火,太子爭位事件,從而造成吳國嚴重的人才流失,給後來吳國覆滅埋下了一顆雷。


資料出處:《三國志》、《魏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