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海南離大陸最近的地方有多遠,建橋成本如何?

熙越江南


不請自來

\u2029海南島與大陸之間的海峽叫瓊州海峽,地處廣東省雷州半島與海南省之間,是我國三大海峽之一。海峽東西長約80公里,南北最大寬度39.5公里,最窄19.4公里,平均寬度29.5公里。

據有關部門多方論證,瓊州海峽將不建橋樑而建隧道。

據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發佈的《廣東省高速公路2015年至2017年建設計劃及中遠期規劃》中所提,2018年以後開工建設瀋海國家高速公路瓊州海峽跨海通道,全長30公里,預計投資1400億元。

—— END ——

歡迎大家補充~


遊在四方


海南省海囗市與廣東省徐聞縣隔著一條狹長的水道,叫做瓊州海峽。海峽的最寬處39.5公里,最窄處僅有19.4公里,平均距離為29.5公里。


一直以來,進岀海南只能依靠輪渡及飛機,瓊州海峽過渡還得看天行事,每當颱風天氣的來臨,粵瓊兩地港口都要提前關閉輪渡,連續大霧瓊州海峽也是開不了航。兩地港口就會滯留大量的車輛,而且岀島的貨車大都是拉的綠通,漫長等待過海對瓜果運輸車輛來說是致命的,這樣的交通環境嚴重製約著海南的發展。

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交通部、廣東省及海南省就已展開一系列關於瓊州海峽大橋項目的調研論證工作,工程項目書也已上交發改委,項目於2010年開始實地勘探,按原計劃瓊州海峽大橋於2018年開工,2026年建成通車的國家重大工程項目不知什麼原因遲遲不見動靜。但是,對於超級工程來說這也正常,因為這樣的大工程是容不得有半點差錯的。我國的三峽水電工程及港珠澳大橋也不知論證了幾個五年計劃才開工建設呢。另外,瓊州海峽不單颱風頻發,而且還是地震帶,這樣複雜的地理因素及環境因素也給項目研究人員帶來不小的壓力。



瓊州海峽跨海通道一直有兩個不同的方案,即是跨海大橋及海底隧道方案。跨海大橋方案的可行性受到多方質疑,認為瓊州海峽經常發生颱風,且強颱風也不少,颱風要是來了車輛就不能過橋,大橋必須關閉,這和現時的輪渡一樣還是受到颱風的限制,發生超強颱風時大橋的安全性還是一個考驗。而且瓊州水道是黃金通道,有大量的船舶經過,這樣設計者不單要考慮大橋的抗風防震能力,還要考慮通航問題,而且是萬噸級巨輪。還有網友考慮到發生戰爭的場景,認為如果發生戰爭這樣的大橋必然會第一時間受到威脅。不受天氣約束及對船舶航行無礙的海底隧道方案無疑是最好的解決方案。瓊州海峽跨海通道如採用隧道方案(中線方案)全長為28公里,項目投資額大約在1500億人民幣左右。而建設跨海公鐵兩用橋(高速公路橋)據保守估計建設資金將會超過1800億元人民幣。



以海南財政僅僅1200多億的收入,如果要海南承擔項目建設費用即使是一半的費用,可能也是不現實的。海南曾經的親兄弟廣東,雖然財力雄厚,但跨海通道對廣東來說可能是可有可無沒有多大意義的盲腸,所以也是無所謂的樣子。

海南是一個有著很大需求量的外向型島嶼,不僅海南人民有迫切的岀行需求,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及菜農菜商也迫切需要便捷的陸路交通支持。

海南人或經常行走於粵瓊兩地的商務及旅遊人士如果選擇從渡口進岀島是相當痛苦的。花在等待輪渡的時間從幾個小時到十幾個小時不等,這還不包括惡劣天氣的等待時間。



海南島已經升級到國際旅遊島的定位,隨著入島流量漸漸岀現井噴現象,跨海通道的建設也越來越顯得迫切,相信在相關各方的努力下,制約海南發展的跨海通道會得到解決,海南的發展亦更美好。


遇見專業鑽深水井


建橋是行不通滴,現在敲定的方案是海底隧道

海南島是中國的第二大島,但是相比於第一大島臺灣島,海南島距離中國大陸要近得多。大陸與海南島最近的地方是廣東的雷州半島。

海南島與廣東雷州半島之間相隔一道瓊州海峽,該海峽東西長約80公里,南北最大寬度39.5公里,最窄僅為19.4公里,平均寬度29.5公里。相比於動輒上百公里的臺灣海峽,瓊州海峽的還是挺窄的。

但是瓊州海峽就算是再窄,汽車和高鐵也過不去。

目前從大陸前往海南島仍然是隻有飛機和輪渡兩種方式,因此早早就有人提出修建瓊州海峽跨海工程。這其中“跨海大橋”成為人們所想到的一個方案。

修建跨海大橋對於中國基建來說難度確實不算高不可攀,畢竟中國已經修建了杭州灣跨海大橋和港珠澳跨海大橋,在這方面經驗是有的,能力也是有的。

(杭州灣大橋)

但修建跨海大橋對於連接瓊州海峽並不是最好的方案,其原因有二。

首先,作為中國的黃金水道,瓊州海峽海面寬度本來就狹窄,深海航道也少。修建跨海大橋無意是卡住了瓊州海峽的脖子,必然會對海峽的通航能力造成極大的阻礙,可謂是顧此失彼。

再者,除了阻礙航運外,大海之上風浪很大,強勁的橫風會對來往車輛的安全行駛造成十分不利地影響。

而且瓊州海峽是颱風的高發地帶,一旦颱風過境,封路就是肯定的了。這會大大降低跨海大橋的通行效率,實用性不高。

所以基於以上兩點,跨海大橋這個方案基本上是被OVER掉了。

既然跨海大橋行不通,那麼就只剩海底隧道這一條路可走了。海底隧道的優勢在於不會對海面通航構成影響,而自身也不會受到海面天氣的波及,非常高效。但缺點也很明顯,就是施工難度巨大,造價非常昂貴。畢竟在大海深處“鋪管道”實在是個技術活。

不過據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夢恕對外表示,跨海大橋的建設方案早已被否決,現在瓊州海峽的跨海工程敲定的是隧道方案,全長28公里,投資額約1500億元人民幣。

不過由於整個工程量巨大,建設難度非比尋常,目前該項目還在準備考察當中,暫時還沒有開工的跡象。

(目前規劃的三條海底隧道路線)


千佛山車神


在廣東和海南建橋或者海底隧道不現實!首先海南的工業基礎薄弱每年的吞吐量不夠,哪怕橋修好同樣的路橋費增加營運成本,要是內地的貨物經過海南港口進出不現實成本高,加上廣東福建廣西的港口便利對海南的港口需求不大。還有每年的人員維護維修開銷不是小數目!要是海南以旅遊業為主以現在的運輸能力足以,要是建橋會影響海洋生態 海運 加上地質災害的影響不現實!說建海底隧道。首先海峽最深處是海巖,以現在的技術目前實現不了!海底隧道不像陸地隧道,陸地隧道失誤可以挽救,海底隧道出現問題那不是鬧著完的!瓊州海峽和英吉利海峽地質不一樣沒有可比性!還有說港澳大橋,那是政治需要真正的經濟體量不大!要是海南發展工業經濟肯定會破壞旅遊生態,目前海南是一個目前沒有被工業破壞的生態旅遊島,所以旅遊經濟才是發展的根本!所以以現在海南的經濟體量建橋和海底隧道是不可能的!


小菜魚蔸


我認為填了為好,什麼黃金水道,船彎點路沒什麼地,半天船程(貨船)。把瓊洲半島填平,海邊建風邊電站,滄海桑田。建成我國的重要大豆基地。讓美國的農業,涼快涼快!



白風小嚴


我認為先填海,最後留一條行船通道再架橋。把周邊廣東廣西的山搬平填海。


手機用戶6891253799


瓊州海峽,不必要建橋。可直接用土石方填起,只留下橋洞三個,通行船隻,填方高出水面2O米就可以。路面闊5O米,坡度一比二。約需要3.8億立方土石。如要考慮巨輪通航,可設活橋。造價600億人民幣。


老陳


修是最好的,但受限制的。


熱眼觀世相


經濟發達早就建了,其他都是藉口


毛線之2020


28OO億?12O年能回本嗎?每年不可能收費25億吧!平均每天24小對要收費7百萬人民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