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9 故宫藏品众多,唯有这十个可称为镇宫之宝!

北京故宫里有很多价值连城的宝贵文物,那么,最珍贵的十大镇宫之宝又是哪些呢?小编带大家看看!/<font>


故宫藏品众多,唯有这十个可称为镇宫之宝!

北魏太和元年/释迦牟尼佛坐像/青铜镀金

全高 40.3 cm重 3954 g,尊像和台座合铸而成,背光另铸。青铜胎质致密,镀金厚且与胎连接紧密,金色黄带赤,作工精良。发作大涡纹,脸形长圆,若袒右肩僧祇支,外披大衣、右肩露出衣角,和炳灵寺一六九窟建弘元年(420)阿弥陀佛主尊类似,但是本尊大衣衣缘在胸前曲折翻转,和右肩大衣连接成弧,衣褶似火焰开叉扬起,气势雄壮,表现太和时期的特殊风格,体积虽小,和云冈第二十窟的主尊(460年左右)风格几近。

故宫藏品众多,唯有这十个可称为镇宫之宝!

猪肉形石

玉器高5.73公分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这块肉形石酷似腊肉,表面毛孔星布,皮下肥瘦相间,非常逼真;不禁让人怀疑,这块猪肉形石到底是天然的?还是人工的?为故宫所藏“巧作玉器”中,最受瞩目的作品之一。一般认为,这块肉形石可能经过艺术家添加颜色后,使它更像一块红烧猪肉。自然界的岩石间,常有一些裂隙,饱含二氧化硅的水流动其间,在适当的温度和压力下,逐渐在洞壁里沈积固体的玉髓。经过漫长的岁月,一层层的堆积,每段时间的水中杂质不同,所以每层的颜色也不同,而这不透明的玉髓便叫“碧石”。这块肉形石,就是有一层一层不同颜色的碧石。

故宫藏品众多,唯有这十个可称为镇宫之宝!

乾隆款金瓯永固杯

宫廷之宝乾隆款金瓯永固杯为故宫宫廷文物的代表作。高12.5厘米,口径8厘米,足高5厘米,口边刻有回纹。根据清“内务府活计档”记载,乾隆皇帝对此杯的制作十分重视,不仅调用内库黄金、珍珠、宝石等珍贵材料,而且精工细作,曾多次修改,直至皇帝满意为止。因此,该杯一直被清代皇帝视为珍贵的祖传法宝。

故宫藏品众多,唯有这十个可称为镇宫之宝!

(清)翠玉白菜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

被誉为台北故宫镇馆之宝的“翠玉白菜”原陈列于清末光绪瑾妃所住的北京永和宫,是清代匠人巧妙地运用一块一半灰白、一半翠绿的灰玉雕成,把绿色的部位雕成菜叶,白色的雕成菜帮,上面还攀爬两只红色的“蝈蝈儿”。在当时,白菜象征家世清白,“蝈蝈儿”则有子孙绵延之意,是件别有含意的嫁妆。据传,瑾妃和珍妃是姐妹俩,她们同时被选为光绪皇帝的妃子,其父为姐妹俩各准备了丰厚的嫁妆,瑾妃爱财就给她许多金银财宝,妹妹珍妃不爱财,陪嫁的箱子里面全是书,其父就把这件翠玉白菜作为补偿给了珍妃。当瑾妃发现嫁妆中没有“翠玉白菜”就大吵大闹起来,看到姐姐吵闹,本来就不爱财的珍妃于是乎就把这件宝贝给了姐姐。珍妃如此知书达理,难怪深得光绪的宠爱。

故宫藏品众多,唯有这十个可称为镇宫之宝!

《平复帖》

法帖之宝西晋陆机的《平复帖》 西晋陆机的《平复帖》是故宫法帖的代表作品,也是目前存世最早的名人墨迹,内容为陆机向朋友问候疾病的书札。

故宫藏品众多,唯有这十个可称为镇宫之宝!

亚方尊

高45.5cm,宽38cm,口径33.6×33.4cm,重21.5kg。尊方形,侈口,肩上四角各饰一象首,象首间夹饰兽头,颈、腹、足均饰八条棱脊。兽面纹和夔纹是其主体纹饰,以雷纹作地。口内侧铸铭文2行9字:亚(音酗)者(音司)以大子尊彞。铭文大意:亚族祭祀诸位王后和太子的宝器。

故宫藏品众多,唯有这十个可称为镇宫之宝!

珐琅之宝掐丝珐琅缠枝莲纹象耳炉

珐琅之宝掐丝珐琅缠枝莲纹象耳炉为故宫珐琅的代表作品。元代出品,通高13.9cm,口径16cm,足径13.5cm,清宫旧藏。此器釉质莹润,有的部分釉质呈玻璃般的透明状,珐琅色泽浑厚谐调,富丽典雅。

故宫藏品众多,唯有这十个可称为镇宫之宝!

宋/定窑/婴儿枕

宋、金时小瓷枕广为流行,有最简单的长方形,亦有动物造型的,如虎形枕,及状似如意云状,取其吉祥意的如意枕,本件婴儿枕为其中造型较为繁复者。宋代婴儿纹样极为流行,传世宋瓷中,北方青瓷系、景德镇影青瓷、技法繁杂的磁州窑系以及本件所属的定窑系,均可见以婴儿或孩童嬉戏为纹样的作品。

故宫藏品众多,唯有这十个可称为镇宫之宝!

彩漆描金楼阁式自开门群仙祝寿御制钟

彩漆描金楼阁式自开门群仙祝寿御制钟为故宫钟表的代表作。高185cm,面宽102cm,侧宽70cm.此钟共有7套机械系统,分别控制走时、报时、景箱内的活动装置等,技术水准相当高。根据记录,从乾隆八年接旨着手设计到十四年完工,历时五年多。

故宫藏品众多,唯有这十个可称为镇宫之宝!

玉器之宝青玉云龙纹炉

玉器之宝青玉云龙纹炉为故宫玉器的代表作品。宋代出品,高7.9cm,口径12.8cm,炉青玉质。通体以“工”字纹为底,上饰游龙、祥云和海水纹。器内底阴刻乾隆七言诗一首:“何年庙器赞天经,刻作飞龙殿四灵。毛伯邢侯异周制,祖丁父癸似商形。依然韫椟阅桑海,所惜从薪遇丙叮土气羊脂胥变幻,只余云水淡拖青。”末署“乾隆戊戌孟秋御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