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1 歷史劇︱《潛伏》中餘則成的原型究竟是誰?

編者按:這是一個歷史學者追劇觀影、吃瓜吐槽、大開腦洞、偶爾較真的小系列。

不知不覺,開播於2009年的《潛伏》已經是整整十年前的電視劇。然而,十年間,無論是“諜戰題材”還是“隱蔽戰線題材”能超越此劇者卻不算多,甚至是屈指可數。當年看的時候,除了個別情節設計略有“都合主義”的違和之感外,整個故事和背景並沒有什麼明顯的史實硬傷。相反,從情節推進、人物設定以及臺詞中,皆可看出創作者所下的苦心。或許是因為電視劇過於出色,以至於之後十年間國內諜戰劇都很難望其項背,而它的影響力甚至跨界到了遊戲圈。例如遊戲《隱形守護者》及其前身《潛伏之赤途》中,都能發現不少電視劇《潛伏》的影子。

历史剧︱《潜伏》中余则成的原型究竟是谁?
历史剧︱《潜伏》中余则成的原型究竟是谁?

互動遊戲《隱形守護者》

在電視劇的最後,主角餘則成陰差陽錯地跟隨敗逃的國民黨政權退往臺灣並繼續潛伏敵營。由此,餘則成的原型往往被認為是在臺灣被捕遇害的“密使一號”吳石將軍。吳石早年畢業於保定軍校,官至陸軍中將,先後出任過第十六集團軍副司令、“國防部史料局局長”及 “國防部參謀次長”。1947年4月,秘密加入中共,曾通過各種渠道向中共方面傳遞了大量極為重要的軍事情報。1949年8月隨國民黨政權赴臺。1950年3月被捕,後遭處決。1973年,被追認為烈士。在國民黨軍方中樞擔任要職的吳石竟是潛伏的“中共間諜”。此案對當時的國民黨政權刺激甚大。事發後不久,1950年6月29日,蔣經國在臺北各情報機關幹部的餐敘會上哀嘆:“最痛心的是過去一年多,高級將領中有不少都變了節:已經槍斃的如陳儀、吳石……我們會想到去年一年的痛苦教訓,真是不堪回首!今天,這個叛變了,明天,那個靠攏了,後天有事一個投降了,接踵相接,令人嘆氣!”

历史剧︱《潜伏》中余则成的原型究竟是谁?

鄭立:《冷月無聲:吳石傳》,中共黨史出版社,2012年

历史剧︱《潜伏》中余则成的原型究竟是谁?

1948年3月吳石給時任國民政府文官長吳鼎昌的公函,可見吳石的筆跡與印章

不過,在《潛伏》小說原著的故事中,餘則成並沒有去臺灣,而是上了東北戰場。在電視劇中,餘則成的人設與吳石將軍似乎也有很明顯的不同。首先,餘則成在解放前夕僅為中校,而吳石已官拜中將,兩人所能接觸的機密層級與所涉領域肯定會有很大不同。此外,更重要的是兩人的出身背景、專業體系大相徑庭。吳石是職業軍人出身,歷經抗戰、國共內戰,長期在純軍事系統任職;而餘則成一直浸潤在諜報圈中,屬於科班出身的專業情報人員。不過,在軍統歷史上,倒是有一人與餘則成的經歷高度類似,那便是周鎬。

與餘則成一樣,青年時代的周鎬加入軍統,在抗戰期間參與對汪偽的特殊工作,之後又棄暗投明轉而加入了中共。早在1935年,周鎬就加入了軍統的前身復興社特務處,比1937年進入青浦特訓班的餘則成資歷略深。抗戰期間,曾受戴笠之命,潛伏回南京與周佛海建立秘密聯繫管道。這與餘則成領命去暗殺漢奸李海豐後發現重慶與汪偽之間暗通款曲的情節,多少有些類似。抗戰勝利後,周鎬在軍統內部的鬥爭中受迫害而失勢。與電視劇中的餘則成一樣,周鎬在目睹抗戰後的各種亂象後對國民黨政權漸感失望,進而轉投中共。解放戰爭期間,他一直以軍統高級情報人員的身份,協助蒐集傳遞重要情報並參與國民黨將領的策反工作。1949年初,冒險策反馮玉祥舊部孫良誠、劉汝明時不幸被捕犧牲。

历史剧︱《潜伏》中余则成的原型究竟是谁?

周鎬

历史剧︱《潜伏》中余则成的原型究竟是谁?

蔣介石給毛人鳳電報命令其立即處決周鎬

不過,若依照電視劇的情節,餘則成真去臺灣繼續潛伏,他將面對怎樣的險境呢?

首先,可料想的是作為“老軍統”的餘則成勢必會面臨一波人事變動與機構動盪。國民黨集團敗退臺灣後,包括餘則成所屬的的“軍統”(即“保密局”)的情報機構都迎來了一輪整肅和調整。儘管毛人鳳在臺北重建了“保密局”組織,並留任局長,但他與蔣經國的矛盾卻進一步激化。起初,蔣介石曾希望蔣經國直接接替毛人鳳來掌管“保密局”,但蔣經國卻無意去接收這個舊攤子,而是選擇另起爐灶。

於是,蔣經國為避免原有情報系統官僚的掣肘,先在蔣介石的機要室下另設有規模達150人的所謂“資料組”,由他本人親自負責統領。“資料組” 初聽上去,只會讓人以為這只是一個“層級不高且靜態的單位”,實則不然。用蔣介石機要秘書周宏濤的話來說:資料組才是國民黨當局所有情報機關真正的“頂頭上司”。在蔣介石的親自安排以及鄭介民的輔佐下,蔣經國由此開始逐步監督、接管臺灣島內的各類大大小小的情報與特務機構。

對於如何馴服這些特務機關,蔣氏父子也是“用心良苦”。例如專門挑選了曾長期輔佐戴笠、後卻在與毛人鳳的內鬥中失勢的鄭介民來輔佐蔣經國,並讓他出任所謂“安全局”的首任局長。1955年,“保密局”改組為“情報局”,毛人鳳出任首任局長,但幾無實權。自1955年後,“保密局”、“調查局”、“省保安司令部”、“憲兵司令部”、“省警務處”等機關,此時已皆接受蔣經國領導“資料組”協調領導。一年後,毛人鳳病故,蔣經國便順理成章地成為國民黨政權各級情報機關實際上的最高負責人。

在這段時期,對餘則成這樣當年受過戴笠賞識的“老人”來說,敗退臺灣之初或許正是一個重要的機會窗口。在此之前,毛人鳳對這批戴笠的“老人”並不重用,態度冷淡乃至敵對。而蔣經國也因此反而會重用、提拔有此背景者,例如被派去接“情報局”班的蔣經國的心腹——葉翔之。在蔣經國重組國民黨情報特務機關的過程中,葉翔之就發揮過極為重要的關鍵作用。

生於1912年的葉翔之是長期搏殺於國民黨政權軍情繫統的“老江湖”。自日本明治大學學成歸國後,便一直浸潤於特務圈,不僅負責情報蒐集,甚至直接參與實施各類暗殺行動。抗戰期間,年僅29歲的葉翔之便被提拔為少將。1949年遷臺後,出任“保密局”第二處處長。蔣經國創建“資料組”之時,便曾想招攬葉翔之,甚至因此觸怒了毛人鳳。以至於毛人鳳一度想清理門戶,暴力制裁葉翔之,直到蔣介石直接干預才得以暫時化解。此事之後,葉翔之正式成了蔣經國麾下的諜報心腹。待毛人鳳去世後,葉翔之順理成章地成為蔣經國在國民黨當局情報系統最倚重者。以至於在當時臺灣政治圈流行過這麼一句話:“老先生(蔣介石)的江山,小先生(蔣經國)挑了一半。小先生的江山,葉先生挑了一半。”

長期從事隱蔽戰線工作的前國務委員兼公安部部長王芳將葉翔之斥為“國民黨老牌特工”、“冷血殺手”。 20世紀50年代,震驚中外的“克什米爾公主號”事件背後就有葉翔之鬼魅般的身影。而他在臺灣最出名的行動就是指揮逮捕了中共臺灣工作委員會書記蔡孝乾以及潛伏多年的陸軍中將吳石。不久後,抗日名將李玉堂也因與中共有聯繫而被逮捕處決,同樣也是他的“功勞”。當時的國民黨政權風聲鶴唳,對內整肅之嚴厲達到了空前的地步。而蔡孝乾被捕變節,又致使中共在臺灣的地下組織幾乎全軍覆沒,超過1100人受牽連被捕。有鑑於此,“餘則成”若想利用國民黨情報系統重組的機會繼續長期潛伏,那麼就必須先熬過50年代初的白色恐怖。在這種嚴酷的情況下,若餘則成想要成功潛伏,其難度自然要比在天津時要大得多。

历史剧︱《潜伏》中余则成的原型究竟是谁?

1950年6月,“保密局”呈送蔣介石的主要單位正副職幹部名冊。葉翔之當時正是負責行動的第二處負責人。

历史剧︱《潜伏》中余则成的原型究竟是谁?

1950年5月12日,毛人鳳呈報蔣經國審閱的蔡孝乾及吳石案的新聞稿。

历史剧︱《潜伏》中余则成的原型究竟是谁?

王芳:《王芳回憶錄》,浙江人民出版社,2006年。

在“白色恐怖”的陰影籠罩下,島內各界以及國際社會上批評之聲亦不絕於耳,例如前“臺灣省主席”、後因與蔣介石關係惡化而出走美國的吳國禎便公開把蔣經國叫做“特務頭子”。由於一直負責情報與政治整肅工作,不少海外媒體指責蔣經國在臺灣搞“秘密警察”統治。而用當時美國中央情報局的話來說就是“總裁的兒子蔣經國現在控制著絕大多數的情報和安全部隊”。他還有權指揮安全和警察機構,也包括地方保安部隊。之後,資料組便名正言順地改組為所謂“安全局”,蔣經國在臺灣的“情報王國”已初具規模,而他也成為島內情報、特務系統名副其實的最高領導人。

《潛伏》小說原著作者龍一被問及“餘則成”的原型究竟是誰時,曾這樣回答過:“餘則成是一個虛構的人物”,是一個“通過研究大量的地下工作者的工作和生活,提煉出來的一個典型人物”。電視劇的編導姜偉也說過:“編劇可以在技術上運用多變的角度進行二度創作。”因此在無數隱蔽戰線工作者的身上,或許都能或多或少地發現“餘則成”的影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