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5 此官員對所有人都吆五喝六,拳打腳踢,唯獨聽到這倆字就雙腿打顫

清朝時,官做到制臺一級,除了在皇帝跟前自稱奴才,已經是許多人的主子了。主子自是要有點脾氣的,江南制臺文明也不例外。只要官比他小的,就算是實缺藩臺,但凡一言不合就會讓人碰釘子,對手下的聽差們吆來喝去稀鬆平常,輕則腳踢,重則馬棒招呼。當然還有些具體規定,比如吃飯時不準聽差回稟。

這天聽差接到緊急公文要呈送文制臺,正遇文制臺在吃飯。聽差一冒頭就縮了回去,但文制臺眼尖,朝他喝了一聲:“什麼事?”聽差說:“有緊急公文……”話未說完,一個耳光就扇了過來。聽差覺得委屈,反正打已捱過了,就壯著膽子說:“是洋人……”聽到“洋人”二字,文制臺舉手又是一記耳光:“洋人的公事為什麼不早回?”

此官員對所有人都吆五喝六,拳打腳踢,唯獨聽到這倆字就雙腿打顫

​制臺恐洋,屬下江南三省官員自然紛紛效法。江南制臺辦公駐地南京以北百十來裡有個六合縣,本來跟洋人打交道不多,可洋教興起之風也刮到了六合。人一旦入了洋教就可橫行鄉里,而有了洋教會的庇護,憑空就享有了“治外法權”。當時有個教民欠鄰居錢不還,被縣令梅颺仁拿住,狠打了一頓屁股。然而洋教士並無庇護這人的意思,梅縣令洋洋自得,將此事報了上去。文制臺隨即批示“糊塗謬妄”,嚇得梅縣令三天沒好好吃飯,苦尋補救之策。

適逢有人擊鼓告狀,案由是原告盧大無端被馬二打脫兩個門牙。本屬輕微傷,打人者馬二賠點錢就算完了。可梅縣令聽說馬二“在教”,就判盧大倒賠馬二洋錢12塊。他又添油加醋地把這件事呈報上去,從搞活開放、維護洋教角度洋洋灑灑闡述了一通,不到三個月就升署海州。

此官員對所有人都吆五喝六,拳打腳踢,唯獨聽到這倆字就雙腿打顫

​梅颺仁當了不到一個月州官,忽聞海上來了三艘外國兵輪,這一嚇非同小可,州衙裡亂作一團。商量了足有十幾袋煙的工夫,才議定由州判帶著學堂裡的英文教習上船去探探路子。上了船,教習與對方軍官握過手,用英文打了招呼,知道帶兵的是個提督,這次是路過這裡,想上岸打獵玩耍兩天,沒有其他意思……

問明瞭來意,梅颺仁也放了心,立刻將外國兵船到來以及本州如何探聽消息等報告文制臺。文制臺接到電報也驚慌了好一陣子,趕緊回電報說:“外國兵船大老遠跑來,我們要盡好地主之誼。人家的提督在我們這裡就是武一品,是可以節制鎮道的,地方上文武統統應該出境迎接才是,你們還要連夜預備一座公館請他們上岸來住。”隨後,文制臺又派蕭參將帶一艘兵輪趕去。

此官員對所有人都吆五喝六,拳打腳踢,唯獨聽到這倆字就雙腿打顫

​蕭參將與梅颺仁會齊後,商定一同上船拜訪外國提督。儘管英文教習一再說明見了洋人握握手就可,可蕭參將見到洋兵就禁不住磕起頭來。梅颺仁雖然表現好點,但回來後也讓秘書將州衙有關檔案材料以及軍隊駐防事宜,彙集起來用手本形式報給外國提督,連抓了盜賊關在牢中要正法的案卷也送給洋大人請示裁定。英文教習說,這樣不妥,事關國家主權卻要外國人來定……沒等把話說完,梅颺仁就搶著說:“主權不主權,關我甚事,制臺大人多次強調‘釁不我開’,我何苦得罪上司?”

這是實話,江南官場辦外交的最高原則就是“釁不我開”,即外國人來惹事咱兩江地界絕不打第一槍,必須致力於通過“外交”途徑來解決。但洋人真要開了第一槍怎麼辦?跑唄!省省如此,這大約成了晚清外交的一般結局。

有趣,有料,有深度
作者|彭廣軍
來源|《百家講壇》雜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