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3 传统武术究竟能不能打?真的是天下无敌吗?

销声匿迹一段时间的徐晓东又出现了,继上次秒杀雷公太极后,这次又全力“逼平”咏春“大师”。于是人们又开始纷纷讨论:传统武术究竟能不能打?下一个被徐晓东“逼平”的“大师”又会是哪个流派的?

“武术”概念的由来

中国近代的屈辱史使中国人被扣上了“东亚病夫”的帽子。为了摘掉这种帽子,中国人开始寻找改善体质的方法,如同鲁迅希望用医学改善中国人的体质一样,不少人希望通过武术来强身健体,如霍元甲创办的“上海精武体育会”,宗旨便是“运用武术以为国民体育。 一则寓拳术于体育, 一则移搏击术于养生, 武术前途方能伟大。”(陈公哲:《精武会五十年》)1904年清末新政时,清政府颁发的教育改革纲领《奏定学堂章程》中,将武术定为学校体育课程,这是官方对武术的推广。从民国肇始至抗战前的20多年中,“习武强身”的理念在社会上广为普及,各种武术教材、杂志,武馆都如雨后春笋般的在全国各地现身,武术热就此兴起。

民国时期,军队中也在推行武术,原因同样是通过练武使士兵强身健体,而不是因为武术有实战性。当时有人对在军队中推广武术的意义总结到:

“国术足以养成国民英雄振作之气 ,而那亦实是战事胜利上必要的一个条件,众志成城,尚武之风实为国防的利器,而在处处落人后尘的现在中国 ,谈到国防,我们尤不能不锻炼成铁般健壮的战士……”(范振兴,《我对于国术的所见》《体育杂志》1935年1月 )

因此,从武术在中国近代兴起的历史中,我们可以发现,武术始终是同“健身”“体育”联系在一起的,与“技击”“格斗”没有多大关系。“在武术被广泛被社会民众认知并作为学校体育的主要课程后……武术的传播价值已经从以技击和健身价值为主嬗变为凸显健身和教育价值。”(关硕、李士英:《中国近代武术传播的嬗变轨迹及规律研究(1911—1937)》,《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6年10月)

封神之路

在民国时期,武术热的兴起,同样影响到了文学。明清时期就有的武侠小说至此又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平江不肖生的《江湖奇侠传》与还珠楼主的《蜀山剑侠传》是近代武侠小说的开山鼻祖,这些小说除了宣传了传统的侠义精神外,还创造了诸多带有玄幻色彩的新概念,如“武功”(此前武功仅只帝王的文治武功,在《蜀山剑侠传》中开始成为了有了武术、武力的意思)“内力”“经脉”等等。到了80年代金庸、古龙的笔下,各种神功更是层出不穷,打坐,吃神药,双修,自宫,反正想成为绝顶高手,总有一款方法适合你。

练成神功,可敌千军万马

影视方面同样也受到了影响。除了上述武侠小说改编的电影之外,最早在香港兴起的黄飞鸿、陈真、叶问等武打电影家喻户晓,1981年大陆电影《少林寺》更是火遍大江南北。而许多电影都是“爱国”“抗日”等题材,因此也为广大中国观众所热爱。另一方面,李小龙、成龙等国际巨星将“中国功夫”带到了世界舞台,一时间“功夫”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代名词。

传统武术究竟能不能打?真的是天下无敌吗?

李小龙身着黄色连体运动衣、手持双节棍的形象曾一度成为中国功夫的代表

在文学、影视作品的影响下,中国武术就此封神,成为了许多人心目中扬我国威、抗击列强、文化自信的一种精神力量,流传至今。于是信奉中国武术的人,他们的脑海里总是如下画面:

一个浑身肌肉、高大威猛的西洋大力士,或是一个骄横跋扈的日本武士在中国人面前各种跳脸,这时一个体态瘦小而精神矍铄的中国武师勇敢地站了出来,接着双方大战N个回合,最后在一阵心理描写和回忆杀后,中国武师绝地翻盘,然后一脸沧桑地引用一两句儒家经典,说一些莫名奇妙的哲学道理,留下帅气的背影,潇洒收工。顿时一种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中国功夫天下无敌。

传统武术究竟能不能打?真的是天下无敌吗?

电影《叶问》是典型的将中国武术同民族自信联系起来的电影

仅剩“信仰”的中国武术

既然信仰者们如此的虔(狂)诚(热),当徐晓东跳出来后,自然不会接受现实和想象中的巨大差距,于是“雷公根本不会打太极”这样的“分析”不绝于耳,“大师”们自己也不会承认自己输了:

传统武术究竟能不能打?真的是天下无敌吗?

上天有好生之德,“大师”们都是很谦虚的


那么,究竟武术和MMA等现代搏击有何不同,双方差距究竟在哪里呢?

各国的现代搏击都是吸取了中外传统武术的部分经验,结合现代的科学理论,如人体动力学、生理学等。现代搏击中,选手要用手护住自己的下颚,这主要是因为下颚如果受力,会直接影响到控制人平衡的小脑,使人直接倒地昏迷,出现所谓的“KO”。诸如这样的理论,传统武术自然是没有的。

现代搏击中的标准姿势——保护下颚和头部

其次,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现代搏击早就承认了体重和肌肉在对抗中是占有绝对优势的,因此在比赛中会根据体重进行分级,选手在平时训练时,也会注重力量和肌肉的训练。这一点就连传统武术也是承认的,在中国武术中有一句话——“一力降十会”,可见力量是在对抗中占有很大优势的,可惜受到武侠小说、电影的影响,许多人仍迷信练好“内力”就能“四两拨千斤”,现在本已没有“对抗”目的的武术更是不重肌肉训练,于是让那些脑满肠肥、满面油光或是体型瘦弱、仅凭“套路”“功力”的“武术大师”,去挑战一身肌肉的搏击运动员,又有几分胜算呢?

无论是最早的传统武术和现代搏击都注重实战对抗,这是对人心理和所学理论的锻炼。而现在的中国武术本意已是“强身健体”,因此在训练过程中几乎都是所谓的练“套路”、打木桩,最多是有人配合的情况下练习固定招式(喂招),而无实战经验,在这种情况下,凭着“捍卫祖宗的宝贵遗产”这一精神信念便走上了擂台,结果自然可想而知。

传统武术究竟能不能打?真的是天下无敌吗?

所以,早已丧失了格斗能力、而又缺乏科学理论的中国传统武术,又怎能打赢以搏击、对抗为明确目的,有现代科学理论支撑的MMA呢?传统武术与现代搏击的差别并非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差别,而是传统经验同现代科学的差异。但是在诸多的误导之下,许多人将中国武术视为本国优秀文化,将现代搏击视为外来的西方文化,在“强大”的民族自信心的影响下,无论如何中国武术都是天下无敌,肯定是能打赢来自外国的现代搏击的。然而全凭信仰,终究是是无法战胜科学的。

其实要打破这种反科学、反智的想法很简单,让传统武术和现代散打来比一比,这二者都是来自中国武术,都算是“老祖宗的东西”了。相信那些太极大师、咏春大师也一样会被散打运动员摁在地上。这样的胜负,更能凸显传统和现代的差距,而不会被敌视西方的情绪所蒙蔽。若是有人依旧执迷不悟,那只能建议他多吃孔圣枕中丹,提升下智力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