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1 重新審視高等教育海外留學信號

在我國高等教育中,參加高校國際交流項目、畢業出國深造成為學生進行海外留學的主要方式。根據各高校公佈的就業報告,本科畢業生出國深造率普遍在20%左右,出國留學已成為高校本科應屆畢業生的重要選擇之一。以北京地區兩所財經類院校為例,2017年,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畢業生的出國深造率高達38.31%,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畢業生的出國深造率為17.50%,畢業生普遍選擇具有較好就業前景的專業和學校進行學習,以便在未來回國就業競爭中獲得優勢。近年來,高校畢業生中還出現了一個正在逐漸擴大的群體,這一群體在高校畢業後直接進入勞動力市場,但在短暫工作後選擇辭職出國深造,計劃通過海外學習改變職業路徑或是增加再就業競爭力。

從傳統角度看,海外留學作為優質教育背景的信號,反映出留學者具有良好的外語溝通能力、國際視野和專業水平,在勞動力市場上,向招聘企業傳遞出應聘者的優勢教育背景,增加了應聘者的就業競爭力。然而,在留學規模不斷擴大、高等教育持續擴招和中國教育國際化程度加深等一系列背景下,海外留學經歷是否能夠如預期一樣,為應聘者提供優勢明顯的就業競爭力?海外文憑能傳遞出怎樣的應聘者信息?應當如何重新審視高等教育海外留學?

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累計海外留學人數已經突破400萬,年均增長率接近20%。與此同時,回國人數也在逐年遞增。2017年,超過八成的留學生選擇回國就業。中國與全球化智庫最新發布的報告顯示,目前,中國正在形成最大規模的“海歸潮”,“海歸”就業問題令人關注。

從近年回國人員的學歷構成來看,具有碩士學歷的留學人員佔據主要地位,本專科和博士學歷的留學人員佔比較少;其中,本專科學歷人員佔比下降明顯,博士學歷人員佔比平穩上升。

以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米歇爾·思朋斯的教育信號傳遞模型為基本,根據中國教育環境和就業市場的實際,將原有模型推廣後發現:如果以海外留學作為區分不同類型應聘者的教育信號,那麼,這種信號的作用明顯減弱了。

具體而言,首先,海外留學整體質量仍待提升。目前,中國已成為世界範圍內最大的留學生輸出國,在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日本、英國、韓國、德國等主要教育國的留學生中佔比排名第一,增速持續上漲,教育服務貿易逆差趨勢日益增加。為了吸引更多的中國留學生,不少海外學校出現了中國學生班、免試入學等低門檻、低要求的留學項目,國內大量留學機構提供的“一條龍”服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學生髮揮主觀能動性參與留學過程。

其次,國內就業市場需求發生變化。對留學回國人員的就業意向調查顯示,金融業成為回國人員最熱門的就業意向行業之一,其熱度在近兩年內持續上漲。然而,在當前世界經濟格局的深入調整中,我國正處在市場經濟轉型的重要時期,就業市場對經濟金融類人才的需求比較穩定,在國內經濟金融類畢業生接近飽和的情況下,海外留學生扎堆金融類行業求職並不佔優。隨著中國市場的不斷開放和擴展,招聘企業需要更多熟悉國內環境、熟悉企業文化的新鮮血液輸入,以便更有效地拓展經營,不少企業甚至將校園招聘的啟動提早到畢業生的實習期。相比之下,留學生回國應聘成本高昂,難覓佳期。

此外,在我國高等教育國際化水平的快速上升過程中,國內畢業生與留學生相比,在國際化綜合素質培養方面的差距逐漸縮小,競爭力進一步增強。

在此背景下,從微觀個體到宏觀整體,都應當對海外留學的信號作用進行重新審視,以便理性選擇教育投資的方向和力度。

一方面,留學生應當充分利用海外經歷,提升整體素質,增強差異化教育的信號作用。參與海外留學的學生應當鍛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時關注世界經濟形勢的發展變化,努力獲取豐富的學術文化信息,拓展交流範圍,培養國際化意識。只有在學習能力和綜合素質兩方面同時獲得發展,才能較為明顯地體現出海外留學帶來的差異化作用,提升回國應聘者的市場競爭力,以應對海外文憑貶值帶來的損害。

另一方面,高校也需要進一步推進國際化進程,提高國際化培養質量,引導學生正確看待海內外文憑。高校應當在不同學歷層次上繼續提高國際化教育水平,增加本科生階段的學術交換項目,與海外高校聯合培養碩士及博士研究人才,打破傳統教育瓶頸,努力為學生提供差異化教育背景的可能性;豐富教學科研手段,著眼世界熱點重點,提高學生自主探索求知的能力,充分提升教育的有效性;適時將學生的實踐實習平臺拓展至海內外更廣泛的地區,增強學生應對國際挑戰的心理素質和實戰能力。與此同時,高校應當積極推動校企合作,及時瞭解勞動力市場需求,有針對性地設計培養方案,有區別地引導學生制定生涯規劃,帶動求職導向的學生提前適應市場環境,鼓勵研究導向的學生夯實學術基礎,為學生合理接受教育提供條件。

此外,國家設置教育質量統一性標準,也有利於實現國際化教育機會均等化,扭轉海外留學信號失靈的現狀。通過聯合企業單位共同設置海外留學獎助學金體系,為實現國際化教育均等化提供基礎條件,同時,有效解決留學回國就業問題;通過規範教育市場的認證體系,有效監督能力資格認證部門進行資格認證的過程,出臺政策法規對擾亂市場秩序的行為進行懲罰,降低社會對有效教育信號的接收成本;通過為海外留學回國群體設置有效的就業指導培訓,幫助對接回國應聘者和有海外人才需求的企業,創造更加公平公開的就業競爭環境,吸引更多真正的人才進入主要勞動力市場,消除再次因信息不對稱而造成的求職失敗或人職錯配。

(作者單位:首都經濟貿易大學)

《中國教育報》2018年05月21日第5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