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1 易筋經洗髓經太複雜?教你個簡便易練的易筋經和洗髓經精要練法

引言:中國武術種類繁多,不完全統計有完整訓練體系的流派有兩百多個。傳統武術裡有形意拳、太極拳、八卦掌、心意拳等等,但是站樁是大多數武術採用的方法。大的門派像武當、少林寺等等,都有站樁功法。在所有的傳統武術中,形意拳是其中獨樹一幟的拳種,其勁法凌厲,打法硬朗,難得的是上攻很快,有一年打死人之說,其體系完整,但動作簡單,易學易練,深得眾人的喜愛。這簡單的招式後面蘊藏的了很多看不見的幸苦和練法。形意拳練的是勁,不是動作,動作知識皮毛,所以形意拳的練法,在動作的背後,是功夫,是勁力。形意拳首先是要練明勁,之後就是練暗勁。形意也罷,太極拳也罷,傳統武術修煉大體需要經過四個階段,修正身法,換勁,練勁,用勁。站樁,能解決修正身法和換勁的問題。三體式和五行拳解決練勁和用勁的問題。站樁的要領很多,但是最核心的就是身法,很多人不懂,有些人懂但是沒有足夠的重視。所以站樁不能出好的效果,有些人會站樁站的腰疼。

在少林寺《易筋經外經圖說•外壯練力奇驗圖》(清•佚名)、《八段錦體操圖(12式)》當中都比較詳細的講解了八段錦。在少林功法發展的過程中,少林高僧經過自己的刻苦修習,逐漸將歷史上流傳的八段錦和少林寺禪修,少林特有功法以及中醫陰陽五行藏象、經絡腧穴學說相結合,形成了別有特色的少林八段錦,僧人將其作為健身養生的方法和武術基本功來練習,強身健體、療疾康復的效果更加明顯。

八段錦,是由少林內功《昀盤經》深化而來,由於《易筋經》過於專少林八段錦分(立勢)武八段錦和(坐勢)文八段錦。其中立勢業,動作難度大,修煉時間太長,少林高僧就從其中抽出八個動作,集錦而成,故名八段錦,同時又從《洗髓經》中抽出八組動作,取名坐勢八段錦。這組動作簡捷有效,可給人身“八苦”固身百病。

明清時期,立勢八段錦有了很大發展,並得到了廣泛傳播。清末《新出保身圖說•八段錦》首次以“八段錦”為名,並繪有圖像,形成了較完整的動作套路。其歌訣為:“兩手託天理三焦,左右開弓似射鵰;調理脾胃須單舉,五勞七傷往後瞧;搖頭擺尾去心火,背後七顛百病消;攢拳怒目增氣力,兩手攀足固腎腰。”從此,傳統八段錦口訣、動作被固定下來。在少林寺的傳承當中,(立勢)武八段錦常常作為武術修習的基本功練習,當然也有很多僧眾把八段錦抽出來作為專門的強身之法。

八段錦中的“八”字是指套路當中有八個動作,“錦”字,是由“金”“帛”組成,錦是用不同顏色的絲織成的絲織品。中國古代養生學家因為覺得八段錦對於強身健體效果明顯,所以把它比作美觀悅目、五顏六色的錦;此外,“錦”字還可理解為單個動作的彙集,就像絲錦那樣連綿不斷,是一套完整的健身鍛鍊方法。

八段錦的名稱最早出現在南宋洪邁所著《夷堅志》中:“政和七年,李似矩為起居郎……嘗以夜半時起坐,噓吸按摩,行所謂八段錦者。”說明八段錦在北宋已流傳於世,並有文武八段錦之分,其中文八段錦行功時動作柔和,多采用坐式,所以又被稱為坐勢八段錦;動作多馬步、以剛為主的被稱為武八段錦,多采用站式,所以又被稱為立勢八段錦。

文八段錦注重凝神行氣。其圖式出南宋·河濱丈人《攝生要義》;明·王圻《三才圖會》載有類似圖式並附有功法。高濂《遵生八箋》括為歌訣:“閉目冥心坐,握固靜思神。叩齒三十六,兩手抱崑崙。左右鳴天鼓,二十四度聞。微擺撼天柱,赤龍攪生津。漱津三十六,神水滿口勻。一口分三咽,龍行虎自奔。閉氣搓手熱,背摩後精門。盡此一口氣,想火燒臍輪。左右轆轤轉,兩腳放舒伸。叉手雙虛託,低頭攀腳頻。以候逆水上,再漱再吞精。如此三度畢,神水九次吞。嚥下汨汨響,百脈自調勻。河車搬運訖,發火遍燒身。……子後午前後,造化合乾坤。循環次第轉,八卦是良因。”也附有功法八圖,並於歌訣有詳細註釋。曹無極《萬育仙書》曾轉載此訣,後世流行頗廣。在少林寺的傳承當中,文八段錦常常在日常保健和坐禪時採用,所以禪門當中認為文八段錦是禪修的一部分。

  武八段錦在養生文獻上首見於南宋曾慥著《道樞•眾妙篇》:“仰掌上舉以治三焦者也;左肝右肺如射鵰焉;東西獨託,所以安其脾胃矣;返復而顧,所以理其傷勞矣;大小朝天,所以通其五臟矣;咽津補氣,左右挑其手;擺鱔之尾,所以祛心之疾矣;左右手以攀其足,所以治其腰矣。”但這一時期的八段錦沒有定名,其文字也尚未歌訣化。之後,在南宋陳元靚所編《事林廣記•修真秘旨》中才定名為“呂真人安樂法”,其文已歌訣化:“昂首仰託順三焦,左肝右肺如射鵰;東脾單託兼西胃,五勞回顧七傷調;鱔魚擺尾通心氣,兩手搬腳定於腰;大小朝天安五臟,漱津咽納指雙挑。”

易筋經洗髓經太複雜?教你個簡便易練的易筋經和洗髓經精要練法

“兩手託天理三焦”法可吐故納新,調理臟腑功能,消除疲勞,滑利關節(尤其是對上肢和腰背)。

“左右開弓似射鵰”法通過擴胸伸臂可以增強胸肋部和肩臂部肌力,加強呼吸和血液循環,有助於進一步糾正姿勢不正確所造成的病態。

  “調理脾胃須單舉”法有助於防治胃腸病。

  “五勞七傷向後瞧”法可消除疲勞,健腦安神,調整臟腑功能,防治頸肩痠痛。

  “搖頭擺尾去心火”健腎(去心火即強身)

“兩手攀足固腎腰”法可增強腰部及下腹部的力量,但高血壓病和動脈硬化患者,頭部不宜垂得太低。

  “攢拳怒目增氣力”法可激發經氣,加強血運,增強肌力。

“背後七顛百病消”法可疏通背部經脈,調整臟腑功能。長期堅持練習八段錦可增強體質,防止疾病。

  一、坐式八段錦

  (一)坐式八段錦口訣

閉目冥心坐,握固靜思神。叩齒三十六,兩手抱崑崙。左右敲玉枕,二十四度聞。微擺撼天柱,動舌攪水津,鼓漱三十六,津液滿口生,一口分三咽,以意送臍輪。閉氣搓手熱,背後摩精門,盡此一口氣,意想體氤氳。左右轆轤轉,兩腳放舒伸。翻掌向上託,彎腰攀足頻。以候口水至,再漱再吞津,如此三度畢,口水九次吞,嚥下汩汩響,百脈自調勻。任督慢運畢,意想氣氤氳。名為八段錦,子後午前行。勤行無間斷,去病又強身。

  (二)坐式八段錦練法

  1、寧神靜坐採用盤膝坐式,正頭豎頸,兩目平視,松肩虛腋,腰脊正直,兩手輕握,置於小腹前的大腿根部。要求靜坐3-5分鐘。

  2、手抱崑崙牙齒輕叩二三十下,口水增多時即嚥下,謂之"吞津"。隨後將兩手交叉,自身體前方緩緩上起,經頭頂上方將兩手掌心緊貼在枕骨處,手抱枕骨向前用力,同時枕骨後用力,使後頭部肌肉產生一張一弛的運動。如此行十數次呼吸。

易筋經洗髓經太複雜?教你個簡便易練的易筋經和洗髓經精要練法

  3、指敲玉枕接上式,以兩手掩位雙耳,兩手的食指相對,貼於兩側的玉枕穴上,隨即將食指搭於中指的指背上,然後將食指滑下,以食指的彈力緩緩地叩擊玉枕穴,使兩耳有咚咚之聲。如此指敲玉枕穴十數次。

  4、微擺天柱頭部略低,使頭部肌肉保持相對緊張,以左右"頭角"的頸,將頭向左右頻頻轉動。如此一左一右地緩緩擺撼天柱穴20次左右。

  5、手摩精門作自然深呼吸數次後,閉息片刻,隨後將兩手搓熱,以雙手掌推摩兩側腎俞穴二十次左右。

  6、左右轆轤接上式,兩手自腰部順勢移向前方,兩腳平伸,手指分開,稍作屈曲,雙手自脅部向上劃弧如車輪形,象搖轆轤那樣自後向前做數次運動,隨後再按相反的方向前向後作數次環形運動。

  7、託按攀足接上式,雙手十指交叉,掌心向上,雙手作上託勁;稍停片刻,翻轉掌心朝前,雙手作向前按推勁。稍作停頓,即鬆開交叉的雙手,順熱作彎腰攀足的動作,用雙手攀兩足的湧泉穴,兩膝關節不要彎曲。如此鍛鍊數次。

  8、任督運轉正身端坐,鼓漱吞津,意守丹田,以意引導內氣自中丹田沿任脈下行至會陰穴接督脈沿脊柱上行,至督脈終結處再循任脈下行。

如果真喜歡武術的話,建議大家站樁,練練樁功。這是現在很多人都驗證過的,比較認可的較好的健身、上功方法。用無極樁修正身法,混元樁進行換勁,然後三體式或者太極拳套路練勁,經過進一步練勁用勁,效果非常顯著。

想想中國傳統武術,文化內涵豐富,博大精深。這種現代很多人難以理解的深邃,被膚淺的認為落後!由中醫及武術,我心痛哉!很多習武的人,對傳統武術莫名愛好,但卻缺少明師指引,難以客觀正確的認識武術,即便是自己修煉,由於中國傳統武術自帶文化屬性,很多地方很多竅要,非指點無法突破。正因為傳武的誤解氾濫,急需撥亂反正,我師兄應眾人邀請,提筆著書,成《傳統武術答疑解惑錄》一書,廣傳武術思想,點破修煉竅要,為光大愛好者答疑解惑,幫助光大愛好者瞭解武術,練習武術,其拳拳之心實為我等欽佩!師兄常說,雖水平有限,但願做法佈施,以弘武道。知我者為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有緣得見者,望惜緣!

易筋經洗髓經太複雜?教你個簡便易練的易筋經和洗髓經精要練法

易筋經洗髓經太複雜?教你個簡便易練的易筋經和洗髓經精要練法

易筋經洗髓經太複雜?教你個簡便易練的易筋經和洗髓經精要練法

易筋經洗髓經太複雜?教你個簡便易練的易筋經和洗髓經精要練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