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9 心理學——真正的改變源於自己(沒有人喜歡聽說教)

心理學——真正的改變源於自己(沒有人喜歡聽說教)

最近朋友好奇問我:“你們心理諮詢師是否經常勸說別人,看到對方不合適的想法和做法你會幫助糾正嗎。”

我淡淡一笑說道:“我啊!不僅不去主動幫助別人分析解決問題,而且還拒絕別人。”

他一臉不可思議的看著我,好像這不符合他的理解,甚至以為我在開玩笑。

因為我知道,我面對的來訪者,我能做的是幫來訪者排解內心的情緒、幫助來訪者想辦法面對某些人,而不是在某些人沒有意願改變的時候,我直接去勸說某些人。

某些人的事情,應該是某些人能看到問題的前提下,主動或者被動,去諮詢和尋求幫助。

心理學——真正的改變源於自己(沒有人喜歡聽說教)

從心態來講,當我們主動與被動對某件事的態度,主則有選擇權(內心沒有牴觸),被者則被選擇(內心是牴觸)。這又是一個角度問題,當我們思考角度還沒有意識到自己問題的時候,其實內心是不會聽取別人勸說。

從心理學來說每個人都是從自己的人生經驗角度去思考問題,所以別人看到的世界和我們看到的不完全一樣。我們認為的問題,在別人看來,可能根本就不是問題。

如:你認為老闆讓你們加班卻不漲工資,是“又想雞下蛋,又想讓雞吃食”。老闆認為,你們工作效率低,你們創造的價值都老闆不滿意,憑什麼給你們漲工資呢,再說你們不幹,有人願意幹啊。

所以,換位思考,你站在對方的角度,他的行為也就可以理解了。若我如你說的那樣去強行地要求他改變自己,何嘗不是另一種控制呢?心理學上常說換位思考,說白了就是站在對方的角度去思考問題,理解他的想法、做法。但真正做到換位思考是很難的,所以我們也沒有必要,要求自己或者他人,必須擁有換位思考。

心理學——真正的改變源於自己(沒有人喜歡聽說教)

所以我們活的豁達些,就沒必要糾結於一些分歧,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看到自己和別人的不同,學會接受不同,同時放下想要改變對方的執念,說白了世間的萬物,存在即是合理。

記住:我們不需要說服對方,溝通的目的,不在於說服對方,而在於彼此相互調節,獲得內心情感的認同,讓那些彼此的不同,變得不刺眼,能接受即可。

從後現代主義心理學來說人的問題受複雜脈絡影響(比如社會、家庭,文化、宗教、信仰、還有個人認知能力等)。但幸運的是人有自我療愈的能力,想要真正能解決問題,走出困境,也只能靠自己。因為只有自己,才真正最瞭解自己。但可惜的是真正瞭解自己也是世界上最難得。

心理學——真正的改變源於自己(沒有人喜歡聽說教)

我曾經將過:人之所以迷茫,是對未來無能為力的恐懼,往往也因為對自己不夠了解所產生的。

從心理學來說每個人從孩子的時候就開始形成了自己的一套世界觀和方法論,然後在成長過程中不斷完善。所以即便找到最不瞭解自己的人,別人想要從本質上改變他,卻也是極其困難的,更何況成年人呢。這需要他們否定這麼多年來已經形成穩定的世界觀和方法論談何容易。

所以呢!我們能做的,就是讓對方產生“共鳴”。(共鳴:我們說的話有道理,彼此認同。)

心理學——真正的改變源於自己(沒有人喜歡聽說教)

這裡的認同,其實是我說的符合對方內心的一套體系,不然,對方只會定認為我胡說。

曾經很多諮詢者感謝我:孫老師,謝謝你,你改變了我對看法,我的生活現在越來越好。

其實我心裡知道,這一切都不是我改變了他們,而是他們自己。這源於他們有這個能力去認識的問題,只是自身還未發現問題,我只起到催化劑作用而已。

心理學——真正的改變源於自己(沒有人喜歡聽說教)

所以我認為心理諮詢師工作意義是幫助來訪者疏導情緒,理清思路,讓他看到自己的內心,他會看到問題來自哪裡,這對於問題本身,其實已經是解決了一半。這是思維的一大步。

此時又有人問:“上面說我們不能改變一個成年人。是不是隻要一個人有了自己的世界觀,就無法改變了呢?” 其實也不是。只是真正的改變是極其痛苦的事情,需要對抗自己內心的很多衝突。

那怎樣能激發一個人做改變自己這件痛苦的事情呢?

心理學——真正的改變源於自己(沒有人喜歡聽說教)

從心理學來說我們人類本身都有趨利避害的心理,只有現狀已經讓我們難受,或者改變之後讓我們受益。

舉例:就拿減肥來說吧,很多人想減肥,也只是停留在嘴上說說而已,因為對生活沒有影響。而那些真正減肥成功的要麼是受了歧視、因為體型導致感情受挫、要麼是自己對美有強烈的追求,才會有毅力減肥。

有強烈意願改變自己思維模式的人,都是過去的模式讓我們覺得痛苦,與我們內心想要的不一樣,我們才會急於改變。所以,在一個人沒有內在動力改變的時候,我們只有平靜的去面對。你的善意提醒對方不聽,是因為對方的現狀還過得去。

對任何人來說都一樣,只有經歷過苦頭才能讓會成長、才能明白道理。而我們要做的,不是勸說,而是尊重。

記住:我能做的只有告訴對方我所瞭解的,至於你接不接受,取決於你。

心理學——真正的改變源於自己(沒有人喜歡聽說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