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7 河北黃驊漁家媳婦“觸網”創業 把蝦醬賣向了全國

黃驊市南排河鎮的漁家媳婦孫蘋是遠近聞名的“能幹”媳婦,她和丈夫經營漁需店,養殖著上百畝的蝦蟹,漁閒時通過網絡推廣組織漁家旅遊,帶火了“漁家樂”。雖說只有小學四年級的文化水平,快遞單都需要丈夫代填,可她硬是通過微信把漁家特產蝦醬、魚乾、醃青蟹賣到了北到延邊,南至雲南的全國各地。


漁需店老闆娘兼職當“導遊”

河北黃驊漁家媳婦“觸網”創業 把蝦醬賣向了全國

孫蘋自制的蝦醬。

孫蘋今年45歲,山東人,20多年前嫁到黃驊南排河,成了地地道道的漁家媳婦。

孫蘋和丈夫結婚後經營起一家漁需店,專營漁網、繩等船上用品。後來又養殖了幾十畝蝦和螃蟹,過上了不算大富倒也自足的生活。孫蘋說,如果不接觸網絡,沒有電商發展開闊眼界,她或許就一直守著家裡的小店,當一輩子的漁需店老闆娘。

2015年孫蘋開始接觸微信,微商、朋友圈這些新奇的東西刺激著她多年經營養成的潛在商業因子,“總覺得得乾點什麼,又一時不知從哪裡入手。”孫蘋說。

很快,機會來了。孫蘋的哥哥有朋友組織了20多個人想出海遊玩,想到孫蘋常年在海邊,就把這個“招待”任務交給了她。

那時候的南排河還沒有專門的旅遊船舶,孫蘋聯繫了一條漁船,作為“導遊”帶著這批來自廊坊的客人出海了。乘船出海、撒網捕魚,坐在斑駁的船頭吹海風、吃海鮮,一趟下來,客人們玩得十分滿意,甚至還有些不盡興,紛紛留下孫蘋的聯繫方式,相約下次再來。

接下來的事情有些出乎孫蘋的意料,突然之間,很多人打電話、加微信好友,諮詢出海遊玩。原來廊坊來的客人將出海的照片發到了朋友圈,原生態的漁家風情和地道新鮮的海鮮一下子勾起了人們的興趣。孫蘋彷彿一下子找到了突破口,她開始接待遊客,聯繫出海船隻,儼然成了兼職“導遊”。僅當年一年,孫蘋就帶隊出海200餘次。

“能幹”媳婦帶火船上“漁家樂”

一年來積攢的經驗和人脈讓孫蘋不滿足於做遊客和船隻的“中間人”,瞅準了船舶旅遊的商機,2017年8月,孫蘋購置了自己的漁船。

有了自己的船,很多事情可以做得更加周到細緻。為了保障安全,每次出海至少要有三個乘務人員;為了讓遊客享受到放心地道的海鮮,她每次都是親自下廚;為了讓遊客在四個小時的時間裡賓至如歸,她在船上備下新鮮的海鮮,以防現場捕撈的吃不夠、吃不盡興。用心經營帶來超高人氣,一傳十、十傳百,找孫蘋預定出海的遊客甚至要排班。

船舶旅遊不僅讓孫蘋找到了事業的突破口,更讓她認識到了網絡的強大力量。“要不是微信朋友圈,保定、石家莊還有山東各地的遊客怎麼能知道咱南排河大海和海鮮?”認識到這一點,孫蘋開始在朋友圈宣傳自己的船舶旅遊。

自身的宣傳加上游客們的轉發,孫蘋很快打出了自己的名號,僅8月至10月一個出海旺季,她家的船出海就達200餘次,接待遊客3000餘人次,成為南排河首屈一指的船上“漁家樂”。

在孫蘋的帶動下,南排河很多漁船開始嘗試船舶旅遊,年接待遊客近萬人次,原生態漁家風情和渤海灣地道海鮮的名號逐漸叫響。

做微商把蝦醬賣到全國各地

船舶旅遊讓孫蘋積攢起不少的人脈資源,有了數量龐大的微信好友群。頭腦活泛的她利用這些人脈做起了網上銷售。

微商讓孫蘋再一次感受到了網絡的無窮潛力。她和老公侍弄了近100畝的養殖池,每年可收穫四五千斤螃蟹、3000多斤蝦。“以前都是商販收購、集中上市,總賣不上價。現在八九成通過網絡銷售,每斤總能比市場價多賣上10元。”孫蘋的丈夫樂呵呵地說。

嚐到了做微商的甜頭,銷售旺季過後,剩下的海產品孫蘋就自己動手醃製,將自制的蝦醬、醃青蟹、各種魚乾放到網上販賣。

孫蘋的海鮮製品完全按照海堡的家常做法制作,她時不時通過朋友圈發佈選用的食材和製作、裝罐、保存的視頻,讓顧客放心。現在她的產品已經銷往全國各地,訂單北到吉林延邊,南到雲南。

(通訊員 侯志慧 燕趙都市報記者 李家偉 文/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