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7 全國優秀班主任講壇丨張聰:探索兒童心靈成長的密碼——對話吉林省優秀班主任劉慧

全國優秀班主任講壇丨張聰:探索兒童心靈成長的密碼——對話吉林省優秀班主任劉慧

全國優秀班主任講壇

(本欄目由教育部基礎教育司與 《班主任》雜誌聯合主辦)

劉慧,東北師範大學附屬小學教師,中學高級教師,擔任小學班主任26年。

劉老師在長期關注兒童心靈成長的過程中,逐漸探索出“心靈對話”的教育模式。她在日常的班級生活中不放棄每一個教育契機,隨時隨地傾聽孩子們的話語,記錄孩子們的行動,用智慧和藝術與孩子進行心與心的溝通、情感與情感的碰撞。她不僅引導孩子,還關注孩子背後的家庭,引導家長也成為推動孩子心靈成長的重要力量。她所教學生均體現出開朗陽光、積極向上、樂於學習、團結友愛、思維活躍、責任感強等特點,所帶班級均被評為各級優秀班集體。

劉老師曾被評為全國優秀少先隊輔導員,吉林省教書育人楷模,吉林省優秀班主任,吉林省語文骨幹教師。

探索兒童心靈成長的密碼

——對話吉林省優秀班主任劉慧

心靈映射出兒童成長的軌跡,鐫刻著兒童追尋真善美的人生夢想。作為小學班主任,何以理解兒童心靈的本質內涵以及重要價值?如何切實推動兒童的心靈成長?對此,我們與全國優秀少先隊輔導員、吉林省優秀班主任劉慧老師進行了對話。

張聰劉老師,您好!很高興有機會與您探討兒童心靈成長的有關問題。作為一名班主任,您從什麼時候開始關注兒童的心靈成長問題?

劉慧:謝謝您的提問。如果真的要從時間節點上追問我對於兒童心靈成長的早期接觸,恐怕要從1991年7月來到東北師大附小開始算起。

那時的師大附小已經匯聚了一大批優秀的小學教育工作者,有著對青年教師“傳幫帶”的光榮傳統。從入校工作的第一天開始,那些優秀的教師就不斷引導我走進兒童的心靈世界,觀察兒童的心靈成長,努力成為兒童的心靈對話者。

張聰:大家都知道,兒童的成長有很多不同的方面,班主任對於兒童的引導也是多維度的。然而,您在班級敘事中經常使用“心靈”這個詞,您如何看待兒童心靈的成長?

劉慧我長期從事小學班集體建設,十分注意兒童在很多方面的進步。然而,我認為,班主任最重要的角色就是要給予兒童正確價值觀的引領,能夠讓兒童主動認識真善美,反對假醜惡。而兒童積極、向上的心態,豁達、開朗的心胸,澄明、寬廣的心境,都與兒童心靈的成長密不可分。因為兒童期是人心靈成長的關鍵時期,也是對外部世界充滿好奇、渴望知識的重要時期。

例如,在集體中受歡迎的孩子,一般會呈現出什麼樣的精神面貌?根據我的經驗,那些具有陽光般的心靈,能夠勇敢地迎接生活、學習挑戰的孩子更受大家歡迎。

我記得有一句話“失敗是成功之母”,而我更多的感覺應該是“成功是成功之母”。為什麼呢?如果一個孩子在集體中,他總也不能被同伴認可,不能被老師認同,不能被集體所接受,時間長了,他怎麼能跟小夥伴建立良好的交往?我們何談要求他有積極向上、陽光般的心態?從這個角度看,關注兒童的心靈成長具有特殊的生命意義。

張聰:您說得很好。既然“成功是成功之母”,那麼我們就要不斷地去創設各種情境,引導兒童體驗成功,獲得成功,而這也是兒童心靈成長的重要過程。

劉慧:一定是這樣的。其實每一個孩子都有他自己的優長。我們班現在是四十五個人,這個孩子電腦厲害,那個孩子學習成績好,有的孩子跑步快,有的孩子歌聲動聽,那我們的教育為什麼非要專門以學習成績來論英雄呢?人生是兩萬五千里長徵,而絕不是速跑的百米賽。我們無法在小學給孩子一個明確的定位,因為他的心靈始終處於成長之中。

有的小學老師說,某個孩子以後不行了,我覺得這是十分可悲、荒謬甚至恐怖的一件事情。因為這位班主任恐怕沒有真正地走進兒童的心靈深處,與兒童開展有意義的對話。

在當前的教育體制下,初中和高中必然有繁重的學習壓力,而小學這個階段恰恰又是為孩子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形成打基礎的一個階段,包括孩子內心的豐富、自尊心的形成、自信心的建立等,都是在小學階段打下基礎的,我們要幫助孩子完善和充實。

張聰:心靈成長對於兒童來說,確實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那麼,在兒童心靈成長的過程中,您是如何做的呢?

劉慧:在從事小學班主任的二十餘年時間裡,我逐漸探索出“心靈對話”的教育模式。小學班主任理應和學生進行長時段的對話,但“心靈對話”更側重師生之間友朋式的心靈溝通。

現在,有些年輕的小學班主任偶爾會對學生髮脾氣,對學生大喊。但是,我基本上沒有對學生髮過火。這並不是說我個人的脾氣比別人都好,而是因為我覺得發火是沒有用的。

作為一名小學班主任,我們要用自己的教育智慧去影響學生的心靈,用教育藝術去感染學生的心靈。這才是一名教育工作者最應該做的。

張聰:您為什麼會想到採用“心靈對話”的方式來引導兒童成長呢?

劉慧:其實,最初我並沒有想到“心靈對話”這個詞。在長期觀察兒童心理狀態、化解兒童心理危機的過程中,我發現“對話”是一個非常好的方式,尤其對於新時期的兒童,更能發揮十分重要的教育功能。

我們要看到,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發展,我們的教育對象發生了改變,再用老辦法解決兒童成長中的問題,是絕對不靈的。在硬辦法不行、新辦法不明的情況下,班主任就要探索如何解決當下孩子心理問題的可行性途徑。

在探索中,我發現,過去的很多辦法,例如以分數來衡量兒童的成長、以是否聽話來比較兒童的個體差異,這樣的教育方式和評價方式都對兒童成長缺乏一種人性化的關照,絕不適合新時期的兒童成長。

同時,不僅兒童本身發生了變化,而且其背後的家長也發生了變化,他們的需求也與之前完全不同。原來的家長告訴班主任,要多鍛鍊孩子,不聽話甚至可以打幾下。那時的家長的需求側重於兒童在學業水平上的提升,兒童也更多地按照家長、老師的要求去完成學業,兒童的心靈成長始終是被動的,甚至是馴順的。

但是,現在的家長對於兒童成長的渴望已經不再是“聽話”了,而是更加關注兒童的身心健康、全面發展。我注意到,每當放學時,家長見到孩子後,都是先擁抱,然後問的第一個問題很多都是:“寶寶,你快樂嗎?”“寶寶,老師今天表揚你沒有?”……

顯然,時代變了,家長對於兒童是否“快樂”、是否獲得表揚的追問,成為一種新的需求。從學業成績轉向身心愉悅,家長需求的這種轉變意味著我們的教育也要隨之發生變化。

而對於“快樂”“表揚”的追求,很大程度上源於一種心靈上的獲得感和滿足感。如果班主任的教育方法不發生改變,那麼就難以適應新時期兒童成長的需要。

張聰:可以看出,您的教育方法是與時俱進的。那麼,您是如何獲取家長和孩子的需求呢?

劉慧:我有一個工作習慣,每接手一個新的班級,我都會盡可能在前兩個月把所有的家長走訪一遍。因為我要了解每個家庭對於兒童成長的不同需求,每個孩子所處的家庭教育情況。

如果老師做的工作家長不認同,家長做的事情老師也不認同,那麼雙方都會處於尷尬的境地。班主任為孩子好,家長知不知道?你付出的這些努力是不是家長需要的?在長期帶班的實踐過程中,我接觸了很多不同類型的家庭,對於兒童早期心靈成長的家庭氛圍有了初步的瞭解之後,我才開始有的放矢地去開展心靈對話。

例如,一個學生的家庭,總是因為孩子寫作業而產生矛盾,孩子的心靈也在持續性的家庭衝突中受到傷害。我想作業是檢驗、鞏固學生學習的一種方式,通過作業能看到學生學習的效果,學生需要及時完成作業,但如果因為寫作業問題讓家裡出現不和諧的聲音,是不是可以改變學生寫作業的時間和地點呢?

我把這個想法和學生溝通,並建議學生充分利用在學校的時間完成作業,回到家後和爸爸媽媽一起分享當天的學習收穫,學生十分贊同我的意見。

我想,我所做的事情不僅僅針對孩子本身,而且還對他的家庭產生了重要影響,併為學生的心靈成長創設了間接的環境。當前的兒童,擁有太多來自家長的關愛,但孩子卻無處安放自己的愛,釋放自己的愛,班主任的工作就需要激活兒童心靈深處的愛,引導他們形成愛祖國、愛集體、愛父母、愛他人、愛自己的道德觀念。

張聰:您說得很有道理。在少子化的時代裡,家庭是兒童心靈成長的最初空間,與家長開展有意義的溝通、實現有效的家校銜接,對於兒童的心靈成長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那麼,您如何理解家長對兒童的這種多元化的需求?

劉慧:我曾經做過一個初步的調查,在東北師大附小,大約有一半的家長對孩子的學習有著非常高的要求,這些家長希望孩子的學習特別優秀。還有大約一半的家長更關注孩子日常行為習慣的養成,分數多少並不重要,這些家長並沒有給孩子報更多的課外輔導班,卻帶著孩子發展個性特長,積極做公益活動。還有一部分家長要求為孩子出國做準備,提高孩子的國際理解能力和環境適應能力。

當然,在瞭解每個家長對孩子成長不同的需求之後,我會有針對性地對孩子進行教育,關注他們的心靈成長與家長需求之間的差距,思考作為班主任的我如何進一步提升孩子對於自身現狀的感知、對於未來成長的準備。

例如,我現在所帶的班級中,很多家長特別關注孩子的科技素養,非常支持孩子參加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最近,5位同學在老師的帶領下前往北京參賽,很多家長自願陪同前往,甘當團隊的志願者。最終,5位同學不負眾望,取得了非常好的名次,在全班引起了極大的反響。

而這背後,正是孩子的心靈不斷獲得充實、豐富的過程。賽前,他們不僅要每天晚上和老師一起進行創作、研發,而且還要鍥而不捨地追求心靈深處對於作品的要求、對於自身成長的要求。在長期的付出之後,巨大的回報滿足了兒童心靈成長所需的成就感,也讓我看到了家庭因素在推動兒童心靈成長過程中所發揮的重要價值。

張聰:這樣看來,在您引導孩子心靈成長的過程當中,不僅引導孩子,還引導孩子背後的家庭因素,所以很多家長也受到了教育。心靈對話,其實是您與兒童的心靈世界、生活世界的對話。這種對話,不僅僅是一種簡單的談話和交流,也不是一種相對固定的模式,可能就是在我們日常的班級生活中所形成的一種心與心的溝通、情感與情感的碰撞。

劉慧:您總結得很好。我確實是這樣設計與學生的“心靈對話”的。就在班級日常生活中,我不放棄每一個最佳的教育契機,隨時隨地傾聽孩子們的話語,記錄孩子們的行動,想辦法開展有價值的“心靈對話”。

例如,班裡有兩個學生鬧彆扭,我不會聲色俱厲地去訓斥他們,而是將他們單獨叫到辦公室來交流,因為我要給他們足夠的自尊心。然後,我會將這件事編成故事講給學生們聽,最後問大家:有沒有更好的辦法讓同學不發生矛盾?有沒有更好的解決策略達到彼此的雙贏?……

我想,這樣的情境故事,不僅能夠讓學生以他者的身份看待此時此刻正發生在身邊的事,進而引導學生學會用換位思考的方式來面對生活中所出現的人際關係摩擦等,而且也能讓更多的學生受到心靈的震撼。

2007年9月初,法國薩科奇總統在中小學開學之日,寫了長達32頁的《致教育者的一封信》。他認為“教育是困難的,經常需要重新開始才能達及目的,但決不要氣餒,要堅持不懈。每個兒童都有等待開發的潛力,每個兒童都有一種等待發展的智慧形式。我們需要尋找和理解這些潛力和智慧形式。正如對兒童的要求那樣,教育也是對教育者本身的要求”。

我想,“心靈對話”不僅是對每一個兒童的心靈成長負責,而且也是對全體兒童所形成的一種整體性的教育。

張聰:您所開展的“心靈對話”是一種師生間的對話,那麼您如何看待兒童之間的這種同伴對話呢?

劉慧:老師對學生的引領固然重要,但是他們更在乎同伴的看法,而且越是高年級的學生,越在乎同伴對他的認可。尤其到了初中,“老師喜歡我但同伴不喜歡我”——他不認同,他要在同伴中形成話語權。

兒童的成長不是單一的,而是生活在一定的同伴群體中。他們之間的對話實際上更具有生命、成長的意義,如果班主任不能以有效的方式引導兒童開展對話,那麼很多負能量就會出現在兒童的心靈之中。

我觀察了一些處於集體邊緣的學生。他們長期處於集體的邊緣,主要的原因有兩個:一方面是其本身的性格問題;另一方面則是他在集體中的交往存在問題。但凡存在抑鬱症、情感障礙等心理方面問題的學生,其實他在集體中都沒有被同伴認可;而越是始終生活在集體的邊緣,越容易出現心理陰影,甚至逐漸成為心理不健康的人。

所以,在解決學生問題的過程中,我格外注重班級學生心靈的成長。根據心理學研究,不管成人出現什麼樣的心理障礙,都可以追溯到他的一個不快樂的童年。

所以,我覺得作為一名小學班主任,我們應該有一雙敏銳的眼睛去發現問題,幫助孩子解決問題,不讓一個孩子掉隊,讓他們在小學期間就形成開朗的性格、健康的心態。

張聰:那麼,哪些兒童更能影響、帶動其他同學的心靈成長呢?

劉慧:我認為,在班集體中,班長一般情商比較高,心胸豁達,工作能力強。據我的調查發現,這樣的孩子一般成長於商人或公務員的家庭。這可能與孩子從小的見識、視野有關,孩子的思維不被固化,靈活程度更高一些,解決問題的智慧更多一些,更有毅力面對各種風險的考驗。

作為班主任,我要充分發揮班幹部在全班的帶動作用,通過班級活動推動更多的學生融入班級生活,逐漸形成開朗、活潑的性格,健康、積極的心態。而我也給自己定下一個理想的教育目標——讓每一個人在集體中都能過有尊嚴的生活。

例如,在社區公益活動中,我讓班長組織同學們先做活動設計,看看根據班級同學們的情況能為社區做些什麼。班長會積極與大家溝通,一起研究制定較為詳細的方案,例如充分發揮學生們在繪畫、器樂表演等方面的特長,為老年公寓的老人們表演節目等。

活動結束後,班長會組織大家討論收穫、交流體會。這既增強了學生們對社會的認識,傳承了尊老敬老的傳統美德,同時又以班長的領導能力、組織能力影響和帶動了其他同學的共同成長。

張聰:學生之間的相互影響,對於心靈的成長具有更重要的意義。而這背後,恰恰是您作為班主任所做的這種發現、引領、點亮的過程。

劉慧:其實我做得還遠遠不夠。在我們班,除了那些常規的班長、體育委員、學習委員等,我還設置了為班級各項活動出謀劃策的智囊團、為同學身心健康服務的陽光心理社團、傳播國際國內大事的時政社團等不同主題的社團,將每個孩子都吸納進來,讓學生在班集體中有所擔當,並通過擔當來實現對自身價值的體現以及收穫成功的感受。讓孩子在班集體中學會共處、共事、共享,為學生的心靈成長搭建一個社會性交往的載體。凡是學生在班集體中取得了進步,我都會在全班面前表揚。

其實,我常常是用放大鏡看孩子的優點,為他的可能成長形成積極的心理暗示。

張聰:現在看來,“心靈對話”不僅對兒童的心靈成長髮揮著重要的作用,而且也對您作為班主任的專業成長產生著十分重要的影響。

劉慧的確如此。擔任小學班主任的二十多年時間裡,我總是不斷地反思自身是否真正地引導了兒童成長,是否真正地為兒童一生奠基。

每到已經畢業的學生聚會的時候,我總是十分欣慰地看到,我曾經教過的學生都在各自的領域作出了卓越的貢獻,而他們現在的人生總是有著童年時的影子。

我相信,“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我的家人看我太累,經常勸我放棄小學班主任一線工作,轉到行政或者研究工作。我的90後的兒子也多次表示,難以理解我在小學班主任工作崗位上堅持了26年。

然而,我真的很喜歡做小學班主任,很喜歡和孩子們在一起。很多遠在美國、日本等地的學生,即便身在他鄉,仍沒有忘記我這個小學班主任。我想,這就是小學階段心靈教育帶給人的幸福,也是我作為小學班主任的幸福。

張聰:從您的教育經驗來看,兒童的心靈成長就是一顆種子,它的發芽、開花和結果是在他們日後的人生道路上。每個人的心靈都有一個密碼,只有解開這個密碼,他的心靈才會成長、成熟。

您堅守小學班主任工作26年,其實始終都在探索兒童成長的密碼,叩響兒童成長的心靈之門。您是兒童成長真正的引路人!感謝您為兒童心靈成長的傾情付出,也感謝您為我們提供了這麼多寶貴的教育經驗。謝謝!

全国优秀班主任讲坛丨张聪:探索儿童心灵成长的密码——对话吉林省优秀班主任刘慧

訪談手記

在訪談的三個多小時裡,劉慧老師始終面帶笑容,娓娓道來。窗外的陽光斜射進來,讓訪談室充滿了溫暖,也讓攝像機清晰地記錄下了劉老師臉上所洋溢的青春的活力。

在攝像機面前,26年的風風雨雨源源不斷地從劉老師的話語中被重新喚醒,形成一幅壯闊的教育詩篇。每當說起自己的班級,劉老師是那樣自信、陽光;每當談到曾經教過的學生,她又是那樣幸福而甜蜜。

小學教育名家霍懋徵曾經說過,自己一輩子都沒有對學生髮過火,從沒有丟下過一個學生。我想說,劉老師也在無形中履行著這樣的育人風格。

作為訪談者、研究者,我總是想沿著事先擬定好的提綱去引導劉老師,然而劉老師總是說著說著就“離題萬里”了。本著研究倫理,我始終沒有打斷劉老師,讓她能夠更多地暢所欲言,盡情發揮。於是,劉老師帶給我的是更多的話題、更多的故事,以及更精彩的育人案例……

我突然明白了,劉老師26年的班主任故事都是交織在一起的,她的育人過程是複雜、瑣碎而走心的,她的生命已經同她的班集體建設、同她的學生融為一體了……她的話語沒有固定的主題,但她確實有自己表達的邏輯,那就是如何更好地成為學生成長的引路人!

全国优秀班主任讲坛丨张聪:探索儿童心灵成长的密码——对话吉林省优秀班主任刘慧全国优秀班主任讲坛丨张聪:探索儿童心灵成长的密码——对话吉林省优秀班主任刘慧

欄目:全國優秀班主任講壇

作者:張聰 東北師範大學教育學部副教授

《班主任》

長按下方二維碼關注我們

心靈家園丨交流平臺

專業讀本丨培訓教材

↓↓↓點下方“閱讀原文”進入中國班主任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