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6 父親張錫綸問張汝京:你什麼時候去大陸建廠?

不滿一歲就被帶到臺灣的張汝京,長大後讀書成績優異,一路考上臺灣大學,並之後前往美國留學,先後取得工程學碩士和電子學博士的學位。1977年,29歲的張汝京入職美國半導體巨頭德州儀器,並加入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集成電路的發明人傑克·基爾比(Jack Kilby)的團隊。在德州儀器,張汝京從研發設計工程師做起,一干就是二十年。

父親張錫綸問張汝京:你什麼時候去大陸建廠?

張汝京

從60年代開始,華人就在美國半導體行業嶄露頭角,天才工程師和卓越企業家不斷湧現。張汝京在德州儀器的頂頭上司邵子凡博士,就是全球最頂級的芯片製造工廠建設專家。在邵子凡的提攜和栽培下,張汝京迅速成長,前後參與了9個大型芯片廠的建設,遍佈美國、日本、新加坡、意大利等地,成為業內公認的“建廠高手”。

由於張汝京的事業重心落在美國,張錫綸和妻子劉佩金在退休之後均搬到美國居住。跟無數從大陸撤至臺灣的老一輩一樣,張錫綸夫婦也是家國情結極重的人,時刻牽掛著祖國大陸。在張汝京事業蒸蒸日上,成為全球芯片行業知名的建廠專家之後,張錫綸問了兒子這樣一個問題:“你什麼時候去大陸建廠?”

父親的問題,在90年代末迎來了解答的契機。1997年,在德州儀器工作了20年之後,張汝京提前退休。經過一段短暫的大陸行之後(後文會提及),他在老朋友的支持下回到臺灣擔創辦了世大半導體,並迅速做到量產和盈利。在此期間,張汝京已經做好了在大陸建設芯片工廠的詳細計劃:世大第一廠和第二廠建在臺灣,第三廠到第十廠全部放在大陸。

世事難料,迅速崛起的世大引起了行業龍頭臺積電的警惕。就在張汝京準備大幹一場的時候,世大的大股東在張汝京毫不知情的情況下,與臺積電秘密協商,在2000年1月將公司作價50億美金賣給了臺積電。張汝京事後才知曉此事,自知在合併後的新公司裡難有立足之地,於是毫不拖泥帶水,在收購完成後的第二天便辭職,決定北上大陸再次創業。

父親張錫綸問張汝京:你什麼時候去大陸建廠?

張汝京

憑藉著業內的名氣和世大的成功經驗,張汝京迅速聚攏起一批人才和資金,並開始著手選擇廠址。2000年那會的芯片行業,遠不如現在這般炙手可熱。不過在上海,他們受到了熱情接待,有關方面帶他們來到遍佈農田的浦東腹地,向張汝京展示了上海為他們規劃建廠的大片土地。

2001年4月,在這個叫做張江高科的地方,張汝京的新工廠中芯國際成立了。在之後很長一段時間內,這兩個名字在中國半導體行業佔據極重的分量。

頂級“建廠大師”

首先,業界聲望高企的張汝京有強大的資源整合能力,特別是在人才和資金方面。張汝京確定回大陸創業之後,臺灣地區和新加坡的大量人才響應他的號召,跟他一起回國。在資金籌集方面,他吸引到上實、高盛、華登(ps.芯片領域最好的投資公司)、漢鼎和祥峰等多家公司的投資,籌集到10億美金,2003年又募集了6.3億美金,一個人幾乎抵得上一個“909工程”。

父親張錫綸問張汝京:你什麼時候去大陸建廠?

中芯國際

另外,據說張汝京為了突破設備禁運,找到了美國五家教會組織為他做擔保,保證中芯的芯片技術不會用於軍事用途,最後才拿到了出口許可,但此事不可考證,甚至連中芯內部員工都覺得匪夷所思,因此權當段子一聽。

其次,張汝京深諳半導體建廠經驗,按照他的理論,“不景氣時蓋廠最好”,而中芯國際建廠的2000~2002年,正逢2001年互聯網泡沫破滅後的半導體低潮期,中芯趁機購入了大量的低價二手設備,並趁天津摩托羅拉工廠經營不善,以低價換股的方式買下整個工廠。以此為基礎,張汝京僅花了3年就建立起了4條8寸產線和1條12英寸生產線,這個速度在全球範圍內都是史無前例的。

從2000年8月24日,中芯國際在浦東張江正式打下第一根樁,僅過了一年零一個月,到2001年9月25日,就開始投片試產。到了2003年,中芯國際已經衝到了全球第四大代工廠的位置,崛起速度令人咋舌。

父親張錫綸問張汝京:你什麼時候去大陸建廠?

中芯國際

曾經有臺灣的朋友來大陸拜訪張汝京,回去跟臺灣媒體評價道:“Richard(張汝京英文名)連西裝都沒有穿,就是一件工作衫,披上件發舊的灰色毛衣,像個傳教士,辦公桌是三夾板拼湊起來的便宜貨。張說他有一箇中國半導體的宏偉夢想,他為這個夢想要徹底獻身,好像甚至犧牲性命都可以,這個人不是為了賺錢才做這件事,這才是最可怕的。”

上海這些年的堅持

如果攤開地圖,你會發現中國眾多芯片龍頭公司,大部分都集中於上海,如中芯、華虹宏力、展訊、銳迪科、瀾起、芯原等。因此,有人隱約地看到了內中原因:中國集成電路產業政策的變化,跟產業聚集地上海的全國地位,似乎存在著某種聯繫。

近年來,關於“上海為什麼失去互聯網”這一話題的討論甚囂塵上。除了網友總結的種種原因之外,還有一個不為人知的原因:上海在互聯網發展最快的2000年之後,傾盡資源支持集成電路,把張江高科裡塞滿了各類芯片設計、製造、服務公司,曾經產值佔全國一半。

而這條路,無疑是最難走的路,也是最不容易出成績的路,卻又是最應該堅持的路。

當然,無論是媒體熱議“上海為什麼失去互聯網”,還是嚷嚷“靠燒錢送外賣永遠都做不出芯片”時,沒幾個人會記得上海這些年的堅持

父親張錫綸問張汝京:你什麼時候去大陸建廠?

中芯國際

致命的問題擺在面前:中國哪個行業是製造業的命根子,哪個行業更容易被別人卡脖子?是風電?是太陽能?還是芯片?


唯一值得慶幸的是,2000年之後成立的部分芯片公司,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在2010年之後都慢慢結出碩果,以華為海思為代表的芯片設計公司和以長電科技為代表的芯片封裝公司,都憑藉著市場化的機制、全球化的視野、高待遇的薪酬而逐步發展起來。

父親張錫綸問張汝京:你什麼時候去大陸建廠?

長電科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