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0 他參加殿試遇到考過的題,卻因字不好被列為第四,乾隆:改為第一

在過去科舉制的時候,幾年才能出一個真正的狀元。從隋朝開始到清朝廢除科舉制,將近1300年間,中國的狀元出了五百多位。但是在乾隆時期,卻又有一個狀元,可以稱得上是中國古代史上最僥倖的狀元。

此人是畢沅,乾隆二十五年狀元。畢沅的這個狀元頭銜,有“最幸運狀元”的說法。為什麼會有這樣的一個說法呢?
他參加殿試遇到考過的題,卻因字不好被列為第四,乾隆:改為第一

畢沅出生於鎮洋,是個單親家庭的孩子,父親很早就死了,跟著母親相依為命。他的母親是一位學問淵博的才女。畢沅自小耳濡目染,6歲熟讀經典,10歲出口成章。等他長大了些,母親又把他送去名師那學習,拜於沈德潛名下。告誡他,“不能辜負自己所學的。”

乾隆十八年(1753年),畢沅參加了順天鄉試,並中舉,以舉人的身份被封為內閣中書,後來又進入了軍機處,負責撰寫諭旨、記載檔案、查核奏議。

雖然已經獲得了官職,但是畢沅還是想要想要再去為自己努力一把,於是在乾隆二十五年的時候,報名參加了會試,毫無意外,畢沅成功通過了會試,與其一起通過會試的還有同僚諸重光、童鳳三。
他參加殿試遇到考過的題,卻因字不好被列為第四,乾隆:改為第一


考試前一晚,畢沅與通過會試的另兩位軍機處的同僚諸重光、童鳳三兩人在軍機處值班。諸重光和童鳳三想到明天就是最重要的一場考試了,便起了回寓所複習,為明天考試做準備的心思。但是本該他們值班,把畢沅一個人丟在這兒也不好,於是便和畢沅商量。

兩個人的意思大概就是,我們兩個人的書法比較好,有奪魁的希望,畢沅書法不怎麼樣,眼看是沒有希望了,希望能幫他們值個班,兩人一定會記他的恩情云云。
他參加殿試遇到考過的題,卻因字不好被列為第四,乾隆:改為第一


當時殿試考試,考官的確對書法比較好的考生比較偏愛。畢沅也知道自己這一手字沒什麼拿的出手的,於是便同意了這個請求。就這樣畢沅一個人留在軍機處值班,諸重光和童鳳三兩人回去複習。畢沅無話反駁,便認命留下進行值班。

然而誰也沒有想到的是,就在這一天,陝甘總督黃廷桂關於新疆屯田事宜的奏摺下轉軍機處,畢沅詳加研讀,而殿試所考題目正是這個。換個說法就比如說一個人在高考之時,遇到了自己曾經做過的題目。可以說各種思路和想法一下子就出現在了畢沅的腦中,他自然十分胸有成竹,揮筆而就,洋洋灑灑便將答完了題目。

原本當時諸位大臣在進行文章批閱之時,以畢沅楷書不好為由,將其列為第四名。但到了考試後的第四天,乾隆聽了讀卷大臣讀卷,對畢沅的卷子最為欣賞。當即將畢沅列為一甲第一名,也就是狀元。而諸重光為一甲二名榜眼,童鳳三二甲第六名。
他參加殿試遇到考過的題,卻因字不好被列為第四,乾隆:改為第一


諸重光和童鳳三後來知道畢沅考試前一晚看了關於新疆屯田事宜的試卷後,無不嗟嘆。十分懊惱於當晚的提前離去,但事已至此,唯一能做的也只有感嘆此事和祝福畢沅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