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1 李自成攻入北京前聲勢浩大,為何僅呆了42天就敗走?原因只有四字

李自成攻入北京前聲勢浩大,為何僅呆了42天就敗走?原因只有四字

天啟七年(1627年),明熹宗病死,無子嗣的他遺詔由弟弟朱由檢繼任,是為崇禎皇帝。此時的大明王朝日落西山,而崇禎皇帝又渴望有所作為,開始大力整頓。崇禎皇帝生性多疑,在位十七年他就更換了五十多名內閣輔臣,結果是越整頓國家問題越大。

該來的總歸會來,各地起義不斷,滿清的崛起讓邊境不寧,尤其是張獻忠的大西軍、李自成的大順軍讓崇禎皇帝苦惱不已。鎮壓起義軍和抵抗八旗兵,都需要大量的軍餉,崇禎只能增加賦稅,老百姓苦不堪言。

李自成攻入北京前聲勢浩大,為何僅呆了42天就敗走?原因只有四字

同時,自然災害頻發,老百姓除了造反之外已經沒有任何退路。在李自成“均田免賦”的號召下,起義軍所到之處老百姓紛紛“迎闖王”,以求“不納糧”。崇禎十七年二月,李自成率領起義軍從西安兵分兩路向北京城進軍。

起義軍一路勢如破竹,三月十六日包圍了北京城,兩日後攻克廣寧門(今廣安門),崇禎在煤山自縊。十九日,李自成率領起義軍進入北京城,佔領紫禁城。然而,李自成進駐北京城僅42天就敗走,這是為何?

原因很簡單,之前流傳甚廣的“迎闖王,盼闖王,闖王來了不納糧”,成為了一句空談。李自成佔領北京城後,下了一個措辭嚴厲的軍令,“敢有傷人及掠人財物婦女者殺無赦。大師臨城,秋毫無犯,敢有擄掠民財者,凌遲處死。”

李自成攻入北京前聲勢浩大,為何僅呆了42天就敗走?原因只有四字

可李自成的部下可不管這一套,尤其看到北京城的繁華,他們再也忍不住了。種種跡象表明,起義軍進入北京城後,李自成失去了對手下高級將領約束權,尤其是劉宗敏。

劉宗敏根本李自成的那一套,“皇帝之權歸汝,拷掠之威歸我,無煩言也!”劉宗敏意思很簡單,你李自成管好自己的時,我去“助響”你就別囉嗦了。部下如此生猛,按理說李自成應該殺雞儆猴,可他竟然不知怎辦。佔領北京城後,李自成規定了明朝官吏輸餉之數額,“內閣十萬,部院、京堂、錦衣衛將帥七萬,科道、吏部郎五萬、三萬、翰林一萬,部曹則以千為單位,各有定額,不得打折。”

李自成攻入北京前聲勢浩大,為何僅呆了42天就敗走?原因只有四字

劉宗敏在“追贓助餉”時,各種殘忍手段盡出,明朝官員們苦不堪言。劉宗敏的種種惡行,自然算在了李自成的頭上。僅憑這一點,註定了李自成的敗亡只是時間問題,原因只有四個字,“不得民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