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8 解析《囧媽》,這是徐崢一次失敗的嘗試

徐崢試圖把一個文藝片的討論深度塞在一個爆米花公路電影的殼裡,這麼擰巴的結果就是整個片子既不好笑,也不感人。

影片三條敘事都圍繞著徐伊萬:帶媽去莫斯科的“囧事”線,和老婆的情感線,和母親的情感線。三條線塞在兩個小時裡面,其實一條都沒有表現好。

解析《囧媽》,這是徐崢一次失敗的嘗試


解析《囧媽》,這是徐崢一次失敗的嘗試


如果把它看做一個傳統“囧”系列的喜劇電影,是需要大量的事件造成的戲劇衝突來支撐的。意外一件件發生,人物們以各種荒誕的方式解決這些意外,從而形成喜劇效果。去看看《瘋狂的石頭》、《泰囧》或者《心花路放》,整部片子裡至少有20-30個事件,從而形成連續的劇情推進。

解析《囧媽》,這是徐崢一次失敗的嘗試


而在《囧媽》的兩個小時裡,只有這幾件事:

1.徐伊萬和妻子的糾葛,決定去美國。

2.徐伊萬因為誤會沒有去美國,和母親一起踏上了去莫斯科的火車。

3.徐伊萬指示鍋貼攪亂妻子的商業計劃並失敗。

4.徐伊萬認識了一個俄羅斯女孩,發生了一些情感故事。

5.徐伊萬因為誤會在被掛在火車外一晚上(一般人早死了)

6.徐伊萬追下車的母親遇熊並解決。

7.徐伊萬陪母親完成心願。

解析《囧媽》,這是徐崢一次失敗的嘗試


在頭半個小時觀感其實還不錯,因為頭三個事件是連續的,人物的每一個行動找得到它的起因經過和結果。而往後的幾個事件卻越來越孤立。


和娜塔莎的關係逐漸升溫,結局竟然是她像個沒事兒人一樣說下車就下車了;和熊追逐了好幾分鐘,結局是突然被荒郊野嶺出現的獵人射倒;趕了火車母子聊了半天的天,更扯的是趕不上了居然從天外飛來一個熱氣球。

解析《囧媽》,這是徐崢一次失敗的嘗試


解析《囧媽》,這是徐崢一次失敗的嘗試


解析《囧媽》,這是徐崢一次失敗的嘗試


解析《囧媽》,這是徐崢一次失敗的嘗試


影片中還有大量的小線索被浪費了:比如開始徐伊萬被拍在湯裡的手機,我本以為是很重要的線索,結果它的唯一作用就是引入一個手機的植入廣告;比如出現了好幾次的蒙古夫婦,造成喜劇效果的衝突就是男人以為女人和徐伊萬有一腿,這麼低級的技法竟然還重複用了一次;比如那個貧嘴的中國列車員本來可以參與到不少事件當中,結果他的作用真的就是貧嘴。

解析《囧媽》,這是徐崢一次失敗的嘗試


解析《囧媽》,這是徐崢一次失敗的嘗試


這些沒有起到事件作用的段落,也佔用了大量的影片時間,最終導致的結果就是事件少,節奏拖。當然,事件少的另一個原因自然是因為把大量的筆墨都花在了與妻子和母親的交談之上。

許多人會說到《囧媽》的創新在於把這些很重要的情感問題拿出來討論了,關注中年危機,關注母子關係,這都是好選題,但只有立意是遠遠不夠的。

解析《囧媽》,這是徐崢一次失敗的嘗試


徐伊萬因為什麼而回頭上車?因為作為住豪宅的企業家,心疼媽付出去的兩萬塊錢?徐伊萬為什麼跟媽和解?是因為媽在冰天雪地裡跟他講往事?徐伊萬為什麼突然跟老婆和好啊?


影片中的情感出現了太多這樣缺乏鋪墊的“突轉”,也有著太多為了“表達觀點”而進行的直接說教,這些都是難以打動人的。


解析《囧媽》,這是徐崢一次失敗的嘗試


這次的《囧媽》總的來說,什麼想要的問題就是,什麼都沒有做好。如果單獨拍一邊,徐崢並非沒有那個能力拍好他想表達的情感內核,但是套上商業的枷鎖之後,這次嘗試是失敗的。

或許有朝一日徐崢可以真正沉下心來拍個他想表達的文藝片,我相信一定會好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