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5 不是徐崢救了《囧媽》,是《囧媽》救了徐崢

今年的賀歲電影,註定要銘刻在中國電影的歷史中。而“獨一無二”“眾望所歸”

的《囧媽》,在人們期待的目光中,像火車一樣,徐徐駛來。

不是徐崢救了《囧媽》,是《囧媽》救了徐崢

因為“人算不如天算”的天降疾病,全國人民都處在“不知所措”的焦慮之中;而本應在在影院觀看的春節賀歲電影,也因為條件的不允許,一個個宣佈撤檔。

而這個時候,徐崢的《囧媽》,另闢蹊徑,從傳統影院轉向了網絡播放,創造了一個賀歲電影的歷史。

言歸正傳,迎新年看《囧媽》,作為賀歲電影的唯一選擇,筆者通宵看完了這部劇情喜劇片。

不是徐崢救了《囧媽》,是《囧媽》救了徐崢

先總結,這部歸為劇情和喜劇片的《囧媽》,它搞笑,它思考,它的唯美畫面,都給人意猶未盡之感,挺好看。


不是徐崢救了《囧媽》,是《囧媽》救了徐崢

很多人都被男主徐伊萬(徐崢)跟媽媽盧小花(黃梅瑩)“母慈子孝”的結局而感動,而我,更多的是對單親家庭的思考。

不是徐崢救了《囧媽》,是《囧媽》救了徐崢

全長兩小時零六分的這部《囧媽》,其故事結構很完整,成熟,除了大家期待的搞笑之外,還有唯美的莫斯科郊外,愛情,親情,讓我們大笑之餘,思索不停。

不是徐崢救了《囧媽》,是《囧媽》救了徐崢

《囧媽》的故事以母子情感為切入點,通過母親跟兒子兩個人在去俄羅斯莫斯科火車上,六天六夜的相處,從親情的疏離,漸漸轉變成了理解與關愛。

電影對母子親情的描述是主線,而愛情的糾纏,只是附帶。


不是徐崢救了《囧媽》,是《囧媽》救了徐崢

夫妻之間的愛情,經常陷入思維的不對等

就像電影開頭,情感破裂的雙方,因為對離婚協議的不滿意,而產生的對話。

表面上看,男主徐伊萬(徐崢)是因為暖霸專利權的使用權,而對離婚協議的不滿意,實際上,他是沉浸在自己的情緒中而無法自拔,因為自己很愛對方,而這種愛,想那個女方從沒有喜歡過的檯燈一樣,都只是單方面自以為是的愛。

不是徐崢救了《囧媽》,是《囧媽》救了徐崢

而實際上,就像女主張璐(袁泉)對男主徐伊萬(徐崢)說的那樣:你心裡長了一個幻想的老婆,她應該喜歡什麼,討厭什麼,該怎麼說話,你全都設定好了。你為什麼要鍥而不捨的改造我呢?都真麼多年了,你難道還沒有意識到,我不是你想的那個人嗎?

從情感上來說,有時候男人更感性,對婚姻處於幻想;而女性,則更加的理性,對感情到底在心裡佔多少的分量,都分得清清楚楚。

這就是出現了一個問題,徐伊萬(徐崢)的控制慾,讓妻子張璐(袁泉)最終選擇逃離,而到底為什麼會這樣,他卻沒有一個明確的答案。

不是徐崢救了《囧媽》,是《囧媽》救了徐崢

問題的答案,就在這輛從北京開往莫斯科,時長六天六夜的火車上。

愛情可以選擇,親情卻無法逃避

如果說,愛情婚姻還可以選擇,還可以試錯,但是親情的關係,因為血脈相連,卻無法逃脫。

不是徐崢救了《囧媽》,是《囧媽》救了徐崢

這輛去俄羅斯的列車,因為封閉的鐵殼,讓徐伊萬(徐崢)跟母親盧小花(黃梅瑩),不得不相處下去。

其實,單親家庭母親的掌控慾望,使得她們對兒子的控制慾望,非常的可怕。她們常常不經過同理,自作主張,打著“為你好”的旗號,行使著“自作主張”的權力。

不是徐崢救了《囧媽》,是《囧媽》救了徐崢

徐伊萬(徐崢)被妻子張璐吐槽的自以為是,完全是遺傳自母親。母親認為的“理所當然”

對兒子的好,卻絲毫沒有經過兒子的同意,在她心裡,無論兒子多大,18,28,還是58,都需要她替兒子選擇。

不是徐崢救了《囧媽》,是《囧媽》救了徐崢

單親家庭母親的愛,是一張密不透風的網,讓網中的人無處可逃;失去了丈夫,沒有了庇護,她把全部的愛,浸注在了孩子身上,從來沒有考慮過,對方能否承受。

這也就是徐伊萬為什麼疏離母親的原因,母親的愛,太過熾熱,而讓人想逃離。

不是徐崢救了《囧媽》,是《囧媽》救了徐崢

電影從不同角度,揭示了母子的關係,比如很少回家的徐伊萬,比如母親瞞著徐伊萬花兩萬去俄羅斯表演,比如火車上母親自顧自的給徐伊萬嘴裡塞著小西紅柿等水果,卻獲得不了感謝,都說明兩個人的疏離。

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表面上看,是因為徐伊萬(徐崢)工作太忙,無暇顧及母親,實際上不如說,兒子用工作的藉口,逃避母親的過分關愛。

很多人都是衝著搞笑來看《囧媽》,但是這部電影給人的,卻遠遠不是搞笑那麼簡單。


不是徐崢救了《囧媽》,是《囧媽》救了徐崢

兩個小時的片長,一輛駛往莫斯科的火車上,電影做了很大程度上的兼顧,男主跟列車乘客間“不得不說”的故事,給電影增添了不少異彩;

“熊出沒”的特效,確實能嚇跑膽小的人;電影著重刻畫了中俄友誼地久天長之餘,也暗諷了美國佬的唯利是圖。


演員各放光彩,其中有三大亮點演員


不是徐崢救了《囧媽》,是《囧媽》救了徐崢

郭京飛的“鍋貼”,完美的完成了搞笑的任務,唯一的遺憾,他的戲份可以再多一點。


不是徐崢救了《囧媽》,是《囧媽》救了徐崢

賈冰的“賈建國”列車員,一個合格的捧哏,少了他,這趟火車就好了很多趣味。

不是徐崢救了《囧媽》,是《囧媽》救了徐崢

點睛之筆的“囧媽”黃梅瑩,徐崢找她出演“盧小花”,貼切,亮眼,不斷的“作”,人生中一次次的習慣性遲到,讓人對她“愛恨難言”

特別要提到的袁泉,她的戲份,像《心花路放》一樣的單薄,當愛情在牢固的親情面前,變得那麼脆弱。

不是徐崢救了《囧媽》,是《囧媽》救了徐崢

沈騰一貫的自帶笑點,媽媽的媽媽,讓人笑哈哈。

宋小寶我很喜歡,熱氣球承載了親情的美好,可惜的是角色發揮空間不大。

不是徐崢救了《囧媽》,是《囧媽》救了徐崢

鏡頭與畫面還有音樂

電影鏡頭切換流暢自然,好像一個成熟的中年男;而疾馳的火車,唯美的茫茫大地,像是油畫一般,闖入觀眾的眼,說不定,這趟從北京到俄羅斯的,六天六夜的列車,會成為旅遊熱點。

坐火車聽著俄羅斯民歌,看著茫茫荒野,這很不錯。

不是徐崢救了《囧媽》,是《囧媽》救了徐崢


最後電影的彩蛋,是電影的參與人員,與現實媽媽的合影,如徐崢母子,袁泉母子,賈冰母子等等。

隨著時間流逝,我們從孩子變成了大人,而母親們都老了,大白兔奶糖,也不是以前的味道,哎……


不是徐崢救了《囧媽》,是《囧媽》救了徐崢

總言之,其實《囧媽》跟徐崢一樣,更應該慶幸,6.3億人民幣很多,但賺了更多的是路人緣。

一場網絡的狂歡,讓人徐崢的《囧媽》成了“救世主”一樣,愉悅了大家,拯救了自己。

我是大鵬哥,喜歡就關注我。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