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8 白巖鬆:未來變化更快,我為什麼從不焦慮?

看天下 2019年35期

白巖松:未來變化更快,我為什麼從不焦慮?


什麼是未來,什麼是創新?有一個段子說,未來企業車間只有一個人、一條狗。人的職責是餵狗,狗的職責是防止這個人碰機器。

未來機器的精密程度可能超過人。谷歌進行了幾百萬公里的汽車無人駕駛測試,所有車禍都是由人駕駛的其他車輛帶來的,無人駕駛犯的錯比人要少得多。

我講這個段子,會加深大家的憂慮,人類發展正在快速地提速,有公司在研製替代律師的軟件,還有人預測20年後記者會消失,這時候,你當然會焦慮。

我和他們想的不一樣,未來不值得那麼焦慮。不變是不可能的,世界唯一的不變就是變化,關鍵是你拿什麼應對變化?

什麼是不變的?


有人說,我要研究最前沿和最新的技術。我認為你最該擁有的是應對變化的能力,也就是核心力量的錘煉。相當多企業、相當多的人對未來過於焦慮,他就研究很新的東西,用了過大比例研究電話和芯片,卻忽略了核心力量。

說一個例子。多年前我碰見鄧亞萍,她剛退役,我說還打乒乓球嗎?她說不打了,因為出不了汗,現在學打羽毛球。過了幾個月,我說,還打羽毛球嗎?她又說不打了,因為又不出汗了。乒乓球對於她是傳統媒體,羽毛球是新媒體,為什麼半年時間她把新媒體玩轉了?

因為她核心力量太強了。長年打乒乓球過程中,對對手的分析和自己強大的心臟以及體能,讓她最初是一個羽毛球菜鳥,卻可以迅速成為羽毛球的高手。

思考這個事情的過程中,我的焦慮在減少,更關注我的核心力量,核心力量使我不斷迎接新的變化。

我觀察未來的一個重要指標就是:技術和人,什麼是變化的?技術。什麼是不變的?人。做傳媒也好做企業也好,絕大多數情況下,思考未來就是思考不斷變化的技術、模式以及不變的人。

幾百年來,人性的進化是很慢很慢的,但技術一直更迭。以前我們在龜背上寫我愛你,再用毛筆寫在紙上,現在用手機發,臉紅心跳的感覺卻從來沒有變,你是關注技術更迭還是研究不變的量,也就是人?這個思考有助於消除大家的一些焦慮。

100、200年前,人類的80%、90%都從事農業。工業革命來了,大家覺得這是一個挑戰,但是100、200年時間過去了,絕大多數的人從農業土地上離開,就業崗位卻前所未有地增多。

比如,刷碼機在超市出現了,人們說,將來人會被刷碼機趕走。結果,刷碼機出現後,成本下降,大超市變成了無數個你身邊的小超市,新的就業崗位被創造了,現在全世界超市工作人員遠遠超過以前沒有刷碼機的時代。

那天我見到美團老總王興,他非常不滿足,他說每天中國吃三十幾億頓飯,他們只拿到了其中很小的份額,還有更大的份額(要開發),這又會創造多少的就業崗位?所以時代從來不會停止。未來有一些東西註定會失去,但人類的道路都是一邊失去一邊創造,就業崗位會前所未有地增多,一些簡單的工作會被取締,但是會創造更多需要人做的事情。

因此,研究變和不變,我更多注意力是在人身上。不管你是做媒體還是產品,歸根到底是要研究人,人的需求是最重要的基石,人性的變化是很慢的。

中國的文件中蘊含巨大的商機


下面我要說到創新。創新是什麼?有人說創新是無中生有,這個大概念我就反對,我自己的創新概念是,有中生無。

無中生有特別容易讓我們產生一種天才的感覺,它忽略了勤奮和掌握所有的事實,忽略了路徑。如果是無中生有,相當多的人做不到。

有中生無,是一個誕生的路徑。創新是,別人做了什麼,已經提供了什麼,這個過程中我可以拿出什麼。所以一定是有中生無。

但是恕我直言,我偶爾和企業家交流,發現很多人對“有”投入太少,比如,我們是否瞭解現狀?我們是否瞭解人的需求?我們是否瞭解國家相關政策和未來發展方向?很多人都不知道,他乾的這個事情都是國家很早就提出的。

說一個例子,我和做健康產業的人聊天,100個企業家當中99個沒有研究過國家密集出臺的健康和養老相關文件。我非常驚訝,在中國做企業,不研究政府相關行業的文件,你怎麼賺取巨大利潤?

國家現在密集出臺了一系列東西,鼓勵養老和康養結合,所有新建的小區要有康養的場所。國家政策明確未來9073養老,即90%家庭養老,7%依託社區養老服務中心,3%老年人通過機構養老予以保障。但是已經不存在傳統的家庭養老概念了,很多東西會通過互聯網共享,很多需求以購買服務的方式提供。

我們常關起門開會,但我認為中國的文件才蘊含巨大的商機。有中生無是一個有中國特色的“有”,很多人沒有研究這個“有”,所以錯失很多機會。

創新在我這裡的大定義是有中生無。但是,怎麼創新?下面有幾個我自己的看法。


編者按:12月9日晚,由國務院國資委商業發展中心主辦,華董匯、海創匯、東莞電子商務協會、璽承電商學院聯合主辦的“首屆全球創新創業大會GCIE”在深圳舉辦,白巖松發言,從個人、企業、國家、時代等角度講述創新。

100年前的預見


第一個是文化的角度,我想說,要創新就需要有一點閒人,有一點閒錢,有一點閒時間。

我去巴黎,有一箇中國高管,他說我一直研究法國人一個月的休假,法國人說沒有這一個月的休假,他們不可能成為世界上最有創造力的國家。為什麼?因為這一個月紀律性的休假讓他們停下腳步,仰望星空,和自己聊天,琢磨很多以前不會琢磨的事情。

手機佔有了中國人的所有無聊時間。我一直記著一句外國人說的話:“手機拿走了所有人的無聊,也順便把與無聊有關的偉大創造一併拿走了。”所以我沒有微博和微信,我有相當多的時間研究事和發呆,包括看書。

為什麼中國此時獲諾貝爾獎就像抽大獎?現在我們才兩個,一個是莫言,一個是我們的老太太屠呦呦,但是日本每年都有。

理由很簡單。100年前,陳寅恪在美國留學,和他的同學聊天,發出了100年後讓你感慨的預見。他說,中國太重視學習有用的東西了,我們都是為了每個結果去學,於是我們會迅速地上升,但是,一旦你學的東西被淘汰了,你馬上變成了無用的人。老爺子說,將來中國人一定會復興,我們會出很多商業大家,但是我們想要在創造方面、學術方面以及價值觀方面有重大貢獻是非常難的,因為我們不做眼前看著無用的事情。

周其仁教授很多年前去美國硅谷受了刺激,他看到硅谷有很多小實驗室在幹著八竿子打不著純屬胡鬧的事情,但就是有人不斷給他們投錢,不斷有人在胡鬧,不斷有了偉大的創造,美國科技就在這樣看似尊重胡鬧的過程中,不斷誕生特斯拉這樣的企業。

不出錯就接近於好?


第二個想要創新,就必須尊重自主。中國人說自主創新,創新是重點,但是我說,重點是自主,不自主如何創新?我們的院士、科學家做一個試驗都要讓處長簽字,創新從何而來?相當多的企業家想一下自己,你是自由的,你的員工是不是自主的?

20世紀是硬件的時代,21世紀是軟件的時代,但是現在軟件研發是你進步一點,他進步一點,大家一起研發。美國搞了一個全世界的新材料徵集比賽,最後選到了可以產生巨大利潤的新材料。它提供了讓你可以變得更優秀的平臺,最後是一個大三的學生獲獎,這個學生的成績還非常一般。

美國的進步和發展是因為它吸納了全世界各地的人才。現在特朗普說不讓外國人進去,避免中國人進去,那是因為互聯網已經打破了吸納人才的國界,美國依然利用高科技和互聯網領域的優勢吸收全世界最棒的創意,而不是人了。

第三點是,為漂亮的失敗鼓掌。中國是一個高度重視贏和成功的國度,誰敢失敗?我做了一箇中國人說話的研究,中國人說“好”,比好差點是“不錯”,不出錯就接近於好。你認為中國人還敢錯嗎?中國足球為什麼踢不好?因為沒人敢犯錯,有人錯了沒有人敢彌補,中國人踢球都是趕緊把球傳出去,不要在我這裡丟了。

這樣怎麼創新?什麼時候我們的文化也為漂亮的失敗鼓掌,為錯誤也點一個贊?因為他努力了。就像我個人認為,最代表人生的體育運動是跳高,得冠軍了之後,依然要再升高一釐米挑戰自己,最後失敗了,全場鼓掌。他以最後的一次失敗,來詮釋自己的成功。

最後一點是知識產權的保護,過去我們一個知識產權有20、30年的跨度,現在在技術快速更迭過程中,一個知識產權可能只有5年的生命週期,就靠這5年掙錢,你不保護,它就死了。沒有知識產權保護,人民不會獲益。最後的最後,市場經濟要根據利益進行推動。

這就是我今天和大家分享的內容,估計我說的相當大一部分都沒有用,但是給大家刺激一下。我從不為明天焦慮,明天的事情取決於你今天在做什麼。中國談明天的人太多了,但是今天過不好,明天好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