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5 网络首发的《囧妈》,并不是看着开心的电影,扎心了中年人

大年初一零时,我第一次在电视机前看贺岁档影片。

《囧妈》是今年贺岁档最大的话题。徐峥更是被拎出来面对各方压力。

但不论怎么说,字节跳动买下版权,让观众可以第一时间观看贺岁档影片,多少是给今年的春节增加了一些“年味”。

网络首发的《囧妈》,并不是看着开心的电影,扎心了中年人


《囧妈》是徐峥的“囧”系列中十分独特的一部。

它真的不好笑,那些搞笑的桥段更像是为了给沉闷的主题增加些喜气。

它也是第一次把受众目标锁定在中老年人。中老年人的亲子关系,这个话题并不是广泛的市场话题。

所以想看看轻松爽片的人会失望;年轻人也会觉得无聊。加上没有影院的音响效果,整个观影效果会打折扣。

这就不奇怪,为何影片的评分并不高了。

网络首发的《囧妈》,并不是看着开心的电影,扎心了中年人

中国式的中年人的亲子关系,《囧妈》的真不是个讨巧的话题,但确实有让人熟悉的琐碎矛盾。

网络首发的《囧妈》,并不是看着开心的电影,扎心了中年人



“我这都是为你好!”


网络首发的《囧妈》,并不是看着开心的电影,扎心了中年人

中国式父母最常见“爱的绑架”,就是三个字——为你好。

可是,世界上的好有那么多种,谁敢打包票哪种“好”是真正适合孩子的呢?

哪怕为孩子添了麻烦、哪怕好心办坏事,但凡说一句“为你好”,就让孩子无法再开口反驳。

徐伊万已值不惑之年,母亲依旧会认为他这也做不好、那也干不好。似乎自己的孩子永远是那个不会照顾自己,连吃喝都要自己亲手喂到嘴里的巨婴。

生活不能自理的巨婴真的是自己不独立吗?

也许是父母不想让他变得独立呢?

网络首发的《囧妈》,并不是看着开心的电影,扎心了中年人



“你怎么这么不听话!”

网络首发的《囧妈》,并不是看着开心的电影,扎心了中年人

如果你执意违背父母的指令,那你可能还会解锁另外三个字——不听话。

我很好奇有多少成年人还会被父母数落“不听话”?

至少并不算罕见。

很多父母总觉得孩子应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生活。不论求学、工作、恋爱、结婚这样的大事,还是小到吃什么、穿什么的日常琐碎,只要与自己的意见不符,只要孩子敢执着于自己的态度,就会贴上“不听话”的标签。

即便时代变迁、科技进步了,即便是寒窗苦读的学者、叱咤商场的精英,很可能在父母眼中仍旧是没脑子的人。

网络首发的《囧妈》,并不是看着开心的电影,扎心了中年人



那么想要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一步一个脚印的父母,大多数并不能给孩子一个完美的人生。

谁又能保证人生的每一步都不走错呢?

大家都是第一次生而为人,每一秒都是新的经历,没有能复刻的成功路。

很多时候,这些父母会被认为是“专制”。

其实撕开“专制”的外衣,更多的是“不独立”。

网络首发的《囧妈》,并不是看着开心的电影,扎心了中年人

在我们的人生中,有两个必定会产生“分离焦虑”的阶段。

第一次是在独自去幼儿园的那天。

第二次是成年后拥有自己的家。

曾经很多人以为“分离焦虑”只有孩子才有,是孩子依赖父母无法独立。

但在现代的发展心理学中,分离焦虑是亲子双方都会有的。尤其是抚育工作的主要承担者,很容易产生各种焦虑,担心自己不在孩子身边时,孩子会发生各种意外,导致自己内心空落落的惶恐。

网络首发的《囧妈》,并不是看着开心的电影,扎心了中年人

当我们背起小书包,不过是和父母分离几个小时,也许就会在放学时看到眼圈发红的母亲。

但成年期的分离,不只是几个小时,而会更漫长、更彻底。

如果说第一个阶段,亲子间的焦虑程度相似。那么在第二个阶段,至少对于中国家庭来说,父母的焦虑和依恋会更深。

网络首发的《囧妈》,并不是看着开心的电影,扎心了中年人



西方社会的独立性,表现在成年后,父母和孩子就都是独立的个体,保持平等的地位。彼此相敬如宾的亲缘关系,正是分离成功的标志。

只是在中国的传统中,“四世同堂”的大家族似乎才是完美家庭。亲子之间无法完全割裂,一辈子都生活在一起。

哪怕到了核心家庭为主的现代,大多数的中老年人都还秉持着“父母在、不远游”才是孝。

网络首发的《囧妈》,并不是看着开心的电影,扎心了中年人

为了阻止孩子远游,可以搬出“为你好”,也可以搬出“不听话”,却没想过要坐下来,以平等的身份去探讨问题、交流各自的想法。

徐伊万和母亲也是如此。

网络首发的《囧妈》,并不是看着开心的电影,扎心了中年人

独居老太太的生活虽然有唱歌的爱好,但这一辈子似乎都拴在儿子身上了,她需要从儿子的生活中找到存在感。

不论是强加意见还是瞎操心,不是她的言行没有道理,只是道理有很多种,选择也有很多种。

总是不放手让孩子自己走,总是当孩子是自己的附属品,一个要独立平等的对话,一个却总是占据着高地俯视,正是如此才会让亲子间无法沟通。

网络首发的《囧妈》,并不是看着开心的电影,扎心了中年人



其实很多人都能从徐伊万和母亲的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

不少中国人,并没能在出社会时完成和原生家庭的分离,大半辈子都在与父母的矛盾、和解中拉锯。

越是那些“别人家的孩子”,越可能在面对“中年危机”时还在努力地与父母和解,说不得重话、又无法做到违心顺从。

什么时候父母能明白“爱”、“孝顺”与“独立”、“平等”并不矛盾,什么时候才可能与孩子达成真正的和解。

网络首发的《囧妈》,并不是看着开心的电影,扎心了中年人

《囧妈》说不上好,也不算烂。

或许当初就是为春节档量身定制,所以抓住了深刻的主题,却讲了一个浅薄的故事。

如果拿出《夺冠》的水准来讲《囧妈》的故事,而不刻意迎合春节档的喜庆氛围点到而止,它本该是个更好的故事。

有意思的是,和父母一起观看《囧妈》好像变成了亲子关系试金石。

当自家人间的矛盾和争论,被赤裸裸地搬上荧幕,两个/三个成年人之间,是会相顾无言还是大吵一架,抑或是趁着全家窝在一起敞开心扉地聊一聊呢?

网络首发的《囧妈》,并不是看着开心的电影,扎心了中年人


总之,这不是一部看得会开心的影片。

客观来说,影片的品质在6.5分左右。

虽然是西瓜视频等平台播出,但音频没有根据终端做调整,还是院线系统,所以无法在家中获得合适的听觉享受,也会影响影片的感染力。

网络首发的《囧妈》,并不是看着开心的电影,扎心了中年人

在院线观赏影片,观众的注意力更集中,视听效果共同作用于观众的感受,比起手机、电脑、电视上观赏电影,体验感相差不止一二。

只是在今年的春节,能让大家安心在家观看春节档影片,不论如何都维持了一些过年的仪式感。

其他不说,只是这一点,我还是想要感谢字节跳动和徐峥。

你觉得呢?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