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未來還會有哪些像中、美、俄這樣的超級大國可能出現嗎?

古麗娜渣渣輝


印度看起來最有可能,但是印度這個國家不夠狠,所以永遠沒有機會成為強國。


我們都知道現在聯合國有五大常任理事國,他們享有對國際安全事務的最後決定權,這是一種至高的榮譽。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地位代表著這五個國家對世界和平的歷史貢獻和在如今地球上的影響力,面對這樣的地位,很多國家都很眼紅,躍躍欲試得想加入到安理會中,其中印度就是最積極的。


不過可以肯定的說,印度永遠也沒有資格成為“第六常”,做出這樣的判斷是基於對印度這個國家歷史的認識。沒錯,印度是一個大國,無論是人口、國土面積、還是經濟總量,印度都有成為強國的資格,可惜的是這個國家卻缺乏成為強國的氣質,換句話說,這個國家總給人一種隨波逐流的感覺,總之,印度這個國家的人缺乏擔當。


印度的地理位置可以說是得天獨厚,東西南三面都是大洋,古代的外敵根本不可能從這三個方向侵入印度,北面是由興都庫什等三大山脈保護,外敵想要入侵,只能走開伯爾山口。這個開伯爾山口是印度次大陸和外界聯繫的唯一通道,最窄的地方只有600米,這樣的地理環境給中國人,咱們早就在開伯爾山口修了堡壘防止外敵了。中國人為了保家衛國,我們能修萬里長城,但是印度這麼好的防禦條件,連600米的堡壘都不願意修。

很多人會講,印度古代一直沒統一過,所以才不在開伯爾山口修堡壘,咱們戰國時期也沒有統一,趙國人就開始修長城了,說到底還是民族性格問題。印度人從古代一直逆來順受,喜歡隨波逐流,所以整個印度一直像個超市一樣,被中亞的強大民族進進出出隨便欺負。


同樣是面對外來侵略,五常裡的蘇聯人寧願犧牲一代人,都不願意屈服,看起來不可戰勝的元首,硬是被蘇聯人斬於馬下;同樣有這樣擔當的還有大英帝國,全歐洲都淪陷了,法國人都舉了白旗,面對德國空軍的狂轟濫炸,英國人硬是堅持住,併為反攻德國爭取了時間;中國就不說了,一寸山河一寸血,可歌可泣的抗敵故事遍地都是。這些都是五常骨子裡的血性,在國際上就是一種擔當,告訴大家——跟著我,我能抗事!


可是印度這個國家面對外來侵略它會怎麼做?從歷史來看,它會很快接受並享受。歷史上,侵入印度的名單有雅利安人、月氏人、馬其頓人、白匈奴人、突厥人、蒙古人、英國人,如果二戰的時候日本或是德國也入侵印度的話,這個名單也會加上日本和德國。在中國人的思維裡,面對外來侵略,當然是要拉起隊伍跟侵略者死磕,父親死了兒子上,哥哥犧牲弟弟頂上,不打跑侵略者,反抗是不會停止的,但是印度人不會,他們會去恆河洗個澡,安慰自己,神會安排一切。

就連反抗敵人的手段,印度人也給人一種非常奇葩的感覺,比如“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就靠不合作就想趕走侵略者,只能說當時的英國人太文明瞭。如果不是“文明”的英國人,換成是日本人或是其他國家殖民印度,你不反抗才是最佳表現,越不反抗大家越開心,至於不合作,我就使用暴力了!


反抗外來侵略者的手段,本質上還是體現了印度人隨波逐流的民族性格。一個喜歡隨波逐流的國家怎麼有資格擔當起維護國際和平的重任。印度就是一個性格軟弱的胖子,看起來身架很大很有威懾力,但是誰都可以上去揍他。


翻看印度這個國家的歷史,發現這個國家缺乏一種血性,沒有擔當,印度的體量決定了它會是一個大國,但是永遠不會是一個強國。用街頭語言說,就是印度這個國家不夠狠,所以它永遠不能成為第六常。


西山講歷史


美國毫無疑問是超級大國,中國和俄羅斯儘管實力很強,但是距離超級大國還遠著呢,未來也不會有新的超級大國的產生。


想要成為超級大國,必須要有廣闊的領土面積,數量龐大的人口,從這一點來看,中國、俄羅斯、印度,甚至印度尼西亞都有潛力,但是能不能成為超級大國,關鍵還是看發展模式。

未來要想成為超級大國,必須依靠高科技產業,美國只有3.27億人口,但是經濟總量卻達到20.5萬億美元,約佔全世界經濟總量的1/4,人均GDP高達6萬美元,這一切全都要歸功於美國的高科技產業。

世界排名前十的大學當中,美國佔了八所,世界頂尖大學幾乎全都位於美國,而且在諾貝爾獎等重要獎項方面,一些大學得到的獎牌甚至比許多國家還要多。

經濟學獎、和平獎和文學獎含金量不高,但是物理學、化學和醫學獎具有很高的價值。因為科技水平高,所以美國能夠孕育出微軟、谷歌、蘋果、通用電氣和英特爾等高科技公司,蘋果市值曾一度達到一萬億美元,如果不是依靠高科技,累死都達不到。


未來世界各國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誰能吸收更多的人才,誰才能夠立於不敗之地,目前看來,美國仍然具有優勢,美國是最大的移民流入國,俄羅斯、印度、中國的人才正源源不斷前往美國,只要美國還是移民淨流入國,美國就不會衰退。

其他國家的人才全都跑到美國,還怎麼超過美國?所以未來一段時間內,圍繞人才的爭奪仍然是各國的重點,比如日本,由於老齡化和少子化問題嚴重,所以不斷提高人才福利,以此吸引人才。


視野新觀


世界格局發展到現在,再想出現超級大國是不可能的了,可以說未來除了中美兩國以外,世界上將再無第三個超級大國,就算是俄羅斯也不行。

超級大國所包含的要素是極為苛刻的,它不僅要求一個國家有宜人的氣候與遼闊的幅員,還有有著進入世界主要海域的入海口,世界上能符合這一條件的只有中美兩個國家。當年的蘇聯或許曾經盛極一時,但這片土地一來氣候太冷,二來沒有入海口,被美國人困死在北冰洋,所以經濟上一直髮展不起來。而如今的俄羅斯還不如蘇聯呢,未來保證自己不衰弱就不錯了。


至於其他國家,歐洲如果能夠聯合那還有希望,但是歐洲人是相當鬆散的,近千年來他們就沒有統一的歷史,所以歐洲想要形成一個國家很難。再小一點的日本韓國什麼是肯定沒戲的,這些國家基本算是美國的附庸,獲得主權都是問題。
因此世界上不會再出現新的超級大國,除非再來一場世界大戰,但擁有核力量的今天,大戰後,我們人類還存在嗎?


飛豬漲姿勢


我曾經寫過幾篇大國崛起的原因,總不脫我們古老的經驗。天時地利人和。這次就來看看未來有超級大國潛力的國家。首先大是必需的,國土芝麻那點,無論怎麼發展,最多成為強國,像以色列,打死都成不了大國,除非把整個中東吃下去。現在我來分析一下有哪些國傢俱有超級大國的實力。澳大利亞,天時太好了從來沒有其他國家打過他,二戰時日本也就在港口丟了幾顆炸彈,本土沒有任何戰爭。地利,太好了,最近的國家印尼,紐西蘭從來都不是威脅。我們心目中美好的國家是地大物博,物產豐富,人民生活美滿,幸福快樂,澳大利亞全部具備。人和,完全沒有。什麼政治家,軍事家,經濟家,xx家從來就沒有,有也是政客家,還是短視的。在世界上是一個可有可無的國家,可是又喜歡刷存在感,哪裡有戰爭就有他(二戰例外,日本打到他家門口了),打完了就回家,什麼好處都不考慮。最大問題是人口太少,幾千萬人,中國隨便一個省都比他多,我突發奇想,要是中國移民兩個億過去,不出十年必定成為美,俄,中之外的第四超級大國。其次是加拿大,天時太好了,除了殖民地時代和美國打了一戰(那只是小打小鬧),從來也沒有人打過他。地利,中等,只有地大物博一項,沒用的地方太多,看看他所有的大城市都在美加邊境,往北全是一片荒蕪。人和,和澳大利亞一樣不再重複。再來是印度,天時很好,介於美俄中間,左右逢源。地利,還可以,強鄰就是巴基斯坦和中國,不去團結友好,還都打過戰,三面鄰印度洋,應該可以發展。人和,比奧,加兩國好,不過種族階級,人民教育程度低是致命傷。還有兩個國家,情況大致一樣,我合併介紹,阿根廷和巴西。天時地利都太好了(阿根廷和英國在馬島幹過一戰,也是小打小鬧,沒傷到元氣),人和也都是亂七八糟,政變不斷,政客短視,將來也沒有什麼希望,只是有潛力,可惜掉了。日本,德國,英國,法國都不符合大,頂多成為強國


毛1937679


我個人認為:不會!

有的人會說現在的印度,日本,巴西以後都有可能成為超級大國,這些觀點我不敢苟同,我甚至認為以後世界上只會有倆個世界大國:我國和美國。現在正真稱的上是超級大國的只要美國,我國和俄羅斯只能說是在某些領域是超級大國了,我國還需要努力,但是以後絕對會超過美國或者和美國平起平坐,我為什麼這麼認為呢?

第一:當今世界格局已經固化,哪些國家應該做什麼事,大國已經給安排好了,這個國家為我提供礦產,那個國家為我提供糧食,小國和中等國家已經被定義了他的本質。你想成為世界大國,地球就這麼大,勢必會挑戰現任的世界大國,而你作為一個新興的國家,胳膊是扭不過大腿的,現任的超級大國也不會任由你發展,來衝擊他的地位。

第二:想成為世界大國,你有這個實力嗎?你需要在經濟,軍事,文化等方面都要達到現任超級大國的水平,甚至超越,這可不是簡單的事。並且國家領土是成為超級大國最基本的條件,現在的世界總體上還是和平的,不發生戰爭。領土如何擴大?一旦發生戰爭,本國的經濟勢必會受到影響。在世界上還要讓他國信服你,承認你的地位,這都需要漫長的過程。

第三:俄羅斯之所以以後不會成為世界大國,說白了,俄羅斯現在就是一個軍事強國,強國不代表大國,大國在各行各業都要處在世界領先水平的,俄羅斯以後能達到嗎?也很難,並且在他國的不斷排擠下,俄羅斯經濟並不會有很大的增長,只能維護國家的利益,但是想進一步發展,可謂難上加難!

第四:我為什麼認為以後只有中,美兩個世界大國呢?首先說美國,很多人認為美國已經發展到頂峰了,不可能繼續發展或者盛極必衰,這其實絕對是無稽之談。對於美國人來說,美國遠沒有到頂峰,依然有很長的發展路線,經濟會依舊強勁。而我國算的上一個新興的超級大國,確實也在不斷挑戰著現任超級大國的美國,但是我國是有實力這麼做的。軍事沒有美國那麼強,但是自保有餘,經濟也在全力追趕,本國領土,人口都達到世界大國的水準,其次我國的國際影響力不斷上升,作為五常之一,我國有能力也有權利影響世界。

上面四點是我的一點拙見,其他國家或因為領土,或因為經濟,或因為軍事,都離世界大國還有很長的路程,最主要的是現任超級大國會不斷找你麻煩,挺過去就是晴空萬里,挺不過去就要接受大國給你這個國家下的定義。


歷史深度揭秘


所謂的超級大國在人口、國民產值、科技、軍事等方面都應具備領先地位,就目前全球範圍內經濟、政治、軍事綜合排名來看,確實如題所示,中美俄三家最強,或者處於第一梯隊地位。其他國家在可預見的將來,估計很難超越。

國力的積累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除了有好的戰略目光還得有好發展機遇期。歷史上遠一點如四大文明古國(古巴比倫、古埃及、古印度、中國),近一點如唐宋元、羅馬帝國、波斯王朝,再到近現代曾經的日不落帝國(英國)、美國(當年的英屬殖民地)、二戰德國等。

林林總總,你來我往,不是從神壇跌入地下,就是異軍突起榮登排名前列。隨著時代的變化、王朝(國家)的沒落,總是在那麼不經意間主次倒置。曾經的日不落帝國成了美國的跟班,羅馬帝國的意大利繼承人再沒了祖上的榮光,波斯利爪只能給自己撓癢癢。雖然現代社會制度日趨完善,原來國家地位更替有其歷史侷限性,但誰又能保證在歷史長河中不會來點小風小浪,排名還是會有所更替。

回到現代,戰後的日本經濟曾經多麼輝煌,所謂的亞洲四小龍又多麼的牛氣,還有金磚四國。此消彼長中,國力也在不斷變化,我們現在提倡的中華復興,就是在爭風奪秒中再次回到漢唐盛世般的成就。當然,其他國家也在成長,未來將會怎樣,完全取決於大國小民的努力。無論怎麼變,希望未來我國還是要立於世界之顛,借用漢王朝一句名言“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


河東三叔


簡單點的說超級大國也就他們三個了,出現的可能性很低。

想要晉升超級大國有很多方面。

國土面積大、人均GDP高、國家的凝聚力等等。

具體我個人的觀點說一下:

第一點:文化和思維創新能力。如果思維不創新,沒有獨特的文化,那麼不可能崛起,就會和別的國家一樣,陷入狹小的天地。

第二點:政治制度,這個是最為敏感的,要想不流血和不付出代價,幾乎是不可能的,任何一個大國的崛起,實際上是內部制度逐漸完善而後外延,一個國家內部問題不斷,夢想成為大國,註定只是白日夢。

第三點:民族的凝聚力,一個國家要是連民族凝聚力都沒有,就想一個人沒有神經一樣,而有了民族凝聚力的國家就像有了拳頭的人,如果沒有成為大國的其他的幾點,可能少了幾個指頭,但仍然很強大。

第 四點:國民的素質,這點更為重要,設想,一個國家想要改革,可是民眾跟不上,社會根本就推動不了,怎麼改革,怎麼變強。

第五點:強大的優勢,這點是不斷形成的,即我們所稱的科學技術的制高點。

第六點:強大的經濟,孫子兵法裡面就曾說過經濟的重要性,沒有強大的經濟,工業不行,教育不行,什麼都不行,怎麼外延,怎麼成為超級大國。

第七點:軍事能力,如果沒有強大的軍事實力這個大國不能稱之為大國,超級大國給人最直觀的感受就是強大的軍事實力,當一個國家軍事實力的影響密佈於全球之中,他就是超級大國。歷史上,很多國家可以成為大國,但不是現在意義上的超級大國或者是世界性大國,至少是地區強國,都是因為不重視軍事所致,我國感受最深。


酸橘子娛樂


超級大國的定義是什麼,經濟軍事裝備武器科技。當前看來沒有一個真正意義上的超級大國。各國之間差距其實不是很大。就拿最突出的核武問題來看。各國制衡的形式一目瞭然。就拿海軍進行比較,雖然美國航母眾多,但總體是犧牲了加拿大海軍成就了美國海軍。而亞洲中印度越南朝鮮日本韓國海軍實力相差美國不弱。政治跟軍事聯盟有很大的區別,遠交近攻。歷史上任何戰爭被吞併的首先是鄰國,作為緩衝區的國家都是牆頭草兩邊倒。就拿二戰期間的交戰來看,就可以看出看是強大的英法前期因為地域問題被趁虛而入,所以國土的大小並不能說明國立力。首先必須內部團結。但幾百年來就沒有出現過一超獨立大的局面,認為蘇聯和美國實力強過英法中的都只是認為核武庫數量的關係。美國要是很強就不會在朝鮮和越南敗北。蘇聯要是最強也不會在阿富汗失敗。所以看問題不能只看表面。示敵以弱是每個國家都會做的,很簡單。就是要讓別國心存忌憚。不然沒有絲毫秘密的國家遲早完蛋。就目前國際情況來看,歐洲盟形式一片大好,或者有機會軍事聯盟成為世界上真正意義上地區性的軍事經濟聯盟國。而美國由於地處北美洲很難真正意義上的影響亞洲歐洲軍事經濟合作。未來不可知。你認為美國第一,其實美國也只不過是三億人口的國家,除了海軍因為北約的需要成為一直規模宏大的軍隊其陸軍很少。各國軍力比重不一樣地理優勢不同。文化不同。戰爭時期不同帶來了不同的政權發展。如果美國真的是超級大國,那不會有其他四國的存在,就是因為其他四國影響力不弱於美國,才會有制衡。個人看法。不要留言,懶得理你。


得之我幸失之我命521


我覺得俄羅斯並不算作超級大國,超級大國應該在經濟軍事文化等多方面對世界起到引導作用,美國是毫無疑問的。中國在朝這方面努力,但是俄羅斯可能很難做到了,俄羅斯經濟政治重心在歐洲,但是經濟實力跟西歐差距太大,在這方面不具備足夠發言權,而佔據俄羅斯國土面積大部分的亞洲部分缺乏有效的開發,加上俄羅斯人口增長乏力,俄羅斯要恢復以前蘇聯的地位難上加難。任何一個國家實力的提升首先必須說到經濟實力,經濟實力的增強是其他方面實力增強的基礎,新興的國家來看印度具備成為地區強國的一切有利條件,要想成為超級大國的話國土面積略微不夠看,儘管世界第七,但是不到第六的澳大利亞一半,國土面積小就意味著抵抗風險的縱深不夠。南美的巴西也有很好的自身條件,但是跟俄羅斯一樣,發展太不均衡,抵抗風險能力不足,非洲是國家最多的大洲,所以儘管非洲面積很大,但是都被瓜分了,沒有一個能夠面積很突出的大國,加上歷史遺留問題,非洲要出超級大國幾乎不可能,歐洲國家儘管經濟高度發達,同樣的分配到每一個國家國土面積跟人口都是不夠看,除非歐洲能統一,否則在歐洲再出一個超級大國也不太可能,但是歐洲的高度發展以及歐盟的存在使得歐洲強國的發言權比較高,存在多強共存的局面。所以我覺得除了美國是目前唯一的超級大國,中國是最有希望成為另外一個超級大國的可能,印度也具備成為超級大國的不少前提條件,剩下的應當最多能成為地區強國


下盤低手


當世界在政治上劃分為支配國和被支配國的時代的一個或極少幾個可以支配整個世界的國家的時候,他們就是當之無愧的超級大國。

可以說,中國在世界古代史上就是不折不扣的超級大國,而近代的英國,冷戰時期的美國和蘇聯,都是超級大國。

而現在的美國依然是全球唯一的超級大國,但我們中國也成為對其極有競爭力的超級大國。

下面說說,新世紀還會有新的超級大國出現麼?

我認為不會了,作為超級大國存在的要素,以人口,幅員,經濟,財富,地理,文化,對世界的影響力和軍事力量來說除了現在的美國,發展中的中國是合適的,其餘像俄羅斯,印度,巴西,歐盟都是不具備上述條件的。

首先看看俄羅斯,其實俄羅斯的前身蘇聯那確實是不折不扣的超級大國,其各項實力連美國人都覺得驚恐,但蘇聯解體後,已經將近三十年了,俄羅斯的經濟依然貧弱,人口無法和中美相比,軍事實力也萎縮的厲害,就連它的地緣政治也遠不如蘇聯時期和諧了,昔日的盟友現在全部是美國人的小弟,現在的時代已經進入了中美爭霸的時代,俄羅斯距離超級大國那是漸行漸遠。

而歐盟如果能真正的成為一個國家,那是有可能成為超級大國的,但是看看這幾十年歐盟的狀況,我們就知道,這都是不可能的了,歐盟各國各有自己的利益,也從來都沒有過統一的渴望,夾雜著英國這根攪屎棍在,能統一才怪了呢。

再說說有潛力的印度,巴西之類的國家,這類國家人口和國土是有了,但是其經濟實力和科技水平相比之下,那是低得多的,換句話說,如果未來他們有了成為超級大國的潛力,有了相當的水平的話,當世的超級大國們會看著麼?

其餘日本之類的小國就忽略不計把,他們可能經濟發達,但永遠只能算是超級大國的附庸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