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5 又见华州锅盔香

我又看见了金灿灿的大锅盔,闻到了似浓又淡的麦香,就在华州区高塘古镇的街头。那一缕香也可以说不是闻到的,是看到的,看见了就再也迈不动脚步,口水直咽,只好乖乖的去买一些,然后赞一声,好吃。

边吃边走,思绪开始蔓延。

中国从来是不缺文化的,尤其是吃的文化。甚至网上有个段子说“中国的文化其实就是吃文化。比如谋生叫糊口,岗位叫饭碗,受雇叫混饭,花积蓄叫吃老本,混得好叫吃得开,占女人便宜叫吃豆腐,女人漂亮叫秀色可餐,女人多了叫吃不消,受人欢迎叫吃香,受到照顾叫吃小灶,受人伤害叫吃亏,男女嫉妒叫吃醋,犹豫不决叫吃不准,不能胜任叫干什么吃的,负不起责任叫吃不了兜着走,办事不力叫吃干饭的”,段子当然只是段子,但吃文化确实贯穿着我们的生活。

尤其是咱们老陕耳熟能详的“陕西八大怪”开头四句“面条像腰带,锅盔像锅盖,辣子是道菜,碗盆难分开”,句句都和吃分不开,八大怪中“吃”就占了半壁江山,足见其重要。今天不说别的,单说锅盔。要说锅盔,名气最大的应该是乾州锅盔,主要是乾县一带的锅盔。相传乾州锅盔始于唐代,是在修筑乾陵(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合葬墓)时,因工程浩大,吃饭的人数太多,民夫用头盔做工具烙出来以应急需的,因为这样烙出的饼形似头盔,所以就叫“锅盔”。还有一种说法是,因为制作这种饼子时,以盔(头盔)代锅,所以叫“锅盔”。这只是关于乾州锅盔的传说。关于锅盔的传说,比这还要早,说是在先秦,秦军一统六国,四处征战之际,由于军中士兵所携带的干粮容易发霉变质,军中的伙夫就发明了今天的锅盔。于是,锅盔就这样诞生了。话说回来,乾州锅盔有名,我们的华州锅盔也不差。不信你到华州区来,保证你能吃出正宗的锅盔味道。

关于锅盔,民间还有一首歌谣“饼大直径二尺外,又圆又厚像锅盖,陕西把饼叫锅盔,里酥外脆易携带”,这首歌谣说出了锅盔大、酥、香的特征。这么好的东西,自然就成了馈赠佳品。而在我们关中地区,一直是有送锅盔的传统的。

我所知道的送锅盔,一次是在小孩子满月的时候,外婆会精心为外孙赠送一份锅盔,一般还同时赠送用细线穿着的小铃铛和一小把大葱,寓意聪明伶俐,祝福外孙健康活泼,茁壮成长。另一次就是当前的麦收时节,等每年麦子收割完毕,外婆也会送一份锅盔给外孙祝福。因为俗语有“麦茬烂,娃遭难”之说,意思是说,麦茬烂的夏天,小孩子最容易得病。另外还有“麦茬烂,无好汉”和“麦茬烂,疫气散,大人小孩拉稀便”的说法,看来这个季节人容易生病尤其是容易拉肚子是不假的。那么,锅盔在送去祝福的同时,或许真有避灾治病的功效呢。

这样想着的时候,一抬头却发现都走到家了。茶几上放着两个大锅盔,那是我丈母娘早上才送来的,真是孩子的好外婆。

又见华州锅盔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