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 懸賞百萬無人破解的東方天書

懸賞百萬無人破解的東方天書

兩塊刻有上古巖畫的巨石, 40年來難倒無數專家、學者。2014年3月,連雲港市政府曾在北京懸賞100萬元求解將軍崖神秘巖畫———“東方天書”,但無功而返,無人破解。

20世紀70年代末,連雲港市海州區錦屏山南麓的後小山西端,發現了早期人類的石刻遺蹟,在平坦的山石上,刻鑿了許多有規律的巖畫。這一巖畫遺蹟位列20世紀70年代我國十大考古發現,被稱為“東方天書”。 為上古勾芒氏部落的歷史遺存,是我國目前發現的唯一一部反映東夷部落生活的歷史畫卷,為7000年前東夷先民的朝聖中心、觀天測象的原始實錄。1988年,國務院將其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懸賞百萬無人破解的東方天書

雖然我國各地發現的巖畫很多,但論起時代的久遠和內容的特別,則無出將軍崖巖畫其右者。將軍崖巖畫南北長22米、東西寬15米,共有三組粗率勁直、寬而淺的線條,佈置在一塊混合花崗岩構成的覆缽狀山坡上,三面環山,一面朝陽。所謂的將軍崖乃是一座孤立而較平的小山包,該山坡上原有一個天然的大石棚,石棚內刻有騎馬將軍畫像“將軍出行圖”,故名“將軍崖”。後石棚毀,而“將軍崖”的名稱卻一直流傳下來。將軍崖巖畫面壁光滑,線條作風原始,斷面呈“V”形,以石器敲鑿磨製而成。巖畫就依山坡散在長四米、寬二米八的面積上。將軍崖巖畫的主要題材計有人面、獸面、農作物、符號、太陽等數種。其中人面11個,獸面2個,農作物圖案13個,符號9個。作者是原始社會農業部落的先民(時間在新石器時期),用來創作巖畫的器具當是石器,手法為敲鑿和磨刻。他們用的工具雖然簡陋,但歷經數千年曆史,巖畫至今清斷可辨。

假如你在巖畫前細細辨認一下,你會發現人面巖畫極富想象力。在八個人面當中,最大的一個人面象高90釐米,寬110釐米。人面的頭部有圓頂飾物,上部有倒置的複線圓圖案。沿部刻上下相對成菱形的復形三角紋,中分以弦紋。這種圖案與網紋都為黃河下游新石器時代文化的主要紋飾。頭飾兩側還各系一扁豆狀飾物,眼睛以三橫線畫成,用弦形複線勻出眼皮,面部刻有很多與五官無關的雜亂線條,似與東方民族“文身”習俗有關。

懸賞百萬無人破解的東方天書

更為光怪離陸、充滿神秘色彩的是星象圖案。這類圖案當中包括日、月、星、辰,它們依山坡的自然形勢上下分佈,長達6.23米,好象一條掛在九天的銀河。最有趣的是僅太陽圖案就有三個,而且四周有代表光的線條,可以看出,古代先人們對太陽的崇拜。

據考證,這些巖畫是農業部落用來祭祀的,名之為社祭圖。這種民俗活動一般都在春播秋收之際舉行,在我國東部沿海地區相沿成習。

懸賞百萬無人破解的東方天書

這是中國迄今發現的最古老巖畫,是唯一反映農業部落原始崇拜內容的巖畫,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著名考古學家蘇秉琦先生稱之為我國最早的一部“天書”。隨著浙江河姆渡遺址、連雲港市將軍崖巖畫公諸於世,標誌著海洋文明、長江文明和黃河文明一起成為中國主流文明的三大板塊。世界巖畫研究界泰斗阿納蒂說:“將軍崖巖畫展示了人類刻在石頭上的文化遺產的魅力,讓走進這個藝術世界的人們感受遠古先民的祭祀、歡呼以及舞蹈,體會他們的歡樂與悲傷。這與澳大利亞、意大利、中亞等地區發現的世界上最古老的巖畫有相同之處。

懸賞百萬無人破解的東方天書

“東方天書”巖畫存在諸多謎團,自被發現以來,海內外大批學者曾來考察“東方天書”,但一直未能破解。曾經對天書進行過詳細研究的著名歷史學家白化文認為,根據目前的科技發達程度,一兩百年內破解“東方天書”的可能性不大。白化文透露,這些巖畫中,有類似人頭的形象,也似乎有銀河系等天文元素,這些都是我國其他巖畫沒有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