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5 很多名人都是出自單親家庭,睿智的母親,培養出的男孩更容易成功

據民政局統計,2019年3季度我國離婚率高達44%,其中天津的離婚率是所有省份中最高的,高達70.56%。

離婚率高,伴隨而來的是更多的單親家庭,單親家庭成長的孩子,真的容易成為問題兒童嗎?特別多的單親媽媽擔心自己一個人帶不好孩子,不能兼顧賺錢養家和教育帶娃。媽媽確實不是超人,但是孩子也沒有那麼脆弱,單親媽媽同樣可以帶出優秀的孩子,特別是男孩。

截止到特朗普為止的45位美國總統中,有12位,也就是27%的總統從小失去父親,在單親家庭成長,由母親獨自養大的,遠的不說,上兩認的總統克林頓和奧巴馬,就在其中。

我國也有很多知名的大人物,出自單親家庭,由媽媽一人帶大,比如歐陽修4歲父親去世、范仲淹2歲沒了父親、岳飛也是早年喪父。典型的代表就是孟母,《三字經》中,關於孟母教育孩子是這樣寫的“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孟子三歲喪父,為了教育好孟子,給孟子找到合適的成長環境,孟母三次搬家;看到孟子逃學,孟母就折斷了織布的機杼來教育孟子。

單親母親,更容易教育出優秀的男孩。


很多名人都是出自單親家庭,睿智的母親,培養出的男孩更容易成功

堅定孩子的信念,你和其他人一樣!

社會很世俗,人們也特別八卦,孩子家長會跟孩子說:“你同學某某沒有爸爸。”小孩子受家長影響,感覺沒有爸爸的孩子和自己不同,會戴上有色眼鏡看單親家庭的孩子,或是憐憫、或是瞧不起,無論怎樣的情緒,在沒有爸爸的孩子眼裡,他們的眼神都同樣充滿著敵意,敏感的孩子還特別在意外人的眼光,心理上就默認自己沒有爸爸會低人一等,顯露出自卑的心態。

很多名人都是出自單親家庭,睿智的母親,培養出的男孩更容易成功


電影《阿甘正傳》中,阿甘的母親,更像是阿甘人生道路上的燈塔,給阿甘指明人生的方向。“人生就像一盒口味各異的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塊是什麼味道。”阿甘母親這句貫穿整部電影的話,也是阿甘堅強走下去的人生信條。

“你和其他人是一樣的,你並沒有什麼不一樣。”“媽媽說,做傻事的才是傻瓜。”阿甘的智商只有75,身體上有存在缺陷,如果再加上單親沒有爸爸,那阿甘無論走到哪裡,都應該是會被其他孩子欺負的。就是媽媽的兩句話,讓阿甘在被路人、被同學嘲笑時,沒有陷入到自卑的情緒中,更沒有表現出低人一等。

很多名人都是出自單親家庭,睿智的母親,培養出的男孩更容易成功


“錢不用太多,夠用就好,多餘的錢只是用來炫耀。”

“你得丟開往事,才能繼續前行。”在阿甘成為億萬富翁時,他沒有被金錢所迷惑,媽媽的話讓他能清醒的對待金錢;當阿甘被感情所困,心生迷茫時,想到媽媽的話,能夠解開心結,放下過去,去追尋所愛。

孩子是什麼人,媽媽說的算!左右不了外人的看法,那就讓孩子堅信自己,即使沒有爸爸,也和其他人沒有兩樣,不必因此感覺自卑。一位智慧的母親,能夠想兒子所想,瞭解兒子的困惑,並能引導孩子堅定正確的信念。

很多名人都是出自單親家庭,睿智的母親,培養出的男孩更容易成功

單親媽媽為孩子付出的身影,是對孩子最好的“生命的教育”

單親的媽媽,既要獨自一人賺錢養家,還要悉心的照料孩子,壓力的確很大。單親媽媽都會擔心自己只顧著工作賺錢,沒有時間照顧孩子,冷落了孩子,讓孩子失去父愛後,也感受不到母愛。獨自帶男孩的媽媽,還會擔心孩子不聽話、沒有男子氣概、變成媽寶男,其實單親媽媽家庭中的男孩,感情確實比較細膩,往往也更能體會到媽媽養家的不易,被媽媽的行為影響。

作家老舍先生,一歲半時,父親在戰爭中陣亡,老舍的母親獨自撫養一歲半的他,還有十歲的哥哥、十二三的姐姐,在那個兵荒馬亂的年代,靠著替人洗衣裳做活計維持生活,日子過得異常艱辛。在老舍的文章《我的母親》中,有這麼一段描述。

皇上跑了,丈夫死了,鬼子來了,滿城是血光火焰,可是母親不怕,她要在刺刀下,饑荒中,保護著兒女。北平有多少變亂啊,有時候兵變了,街市整條的燒起,火團落在我們院中。有時候內戰了,城門緊閉,鋪店關門,晝夜響著槍炮。這驚恐,這緊張,再加上一家飲食的籌劃,兒女安全的顧慮,豈是一個軟弱的老寡婦所能受得起的?可是,在這種時候,母親的心橫起來,她不慌不哭,要從無辦法中想出辦法來。她的淚會往心中落!這點軟而硬的個性,也傳給了我。我對一切人與事,都取和平的態度,把吃虧看作當然的。但是,在做人上,我有一定的宗旨與基本的法則,什麼事都可將就,而不能超過自己劃好的界限。


很多名人都是出自單親家庭,睿智的母親,培養出的男孩更容易成功

母親為家庭的付出,孩子都會看在眼裡,記在心裡,那是孩子心中最美、最偉大的母親形象。單親的媽媽,也不用糾結能不能給孩子優越的生活條件,物質條件只是外在,讓別人看的,孩子內在的品格,才是影響他一生的重要因素。單親媽媽努力賺錢養家的樣子,不屈不撓的性格,都會影印在孩子性格品質中,伴隨一生。

比起“孩子,你要更努力才行”的說教來,媽媽的為了家庭努力付出的行動,才是給孩子最好的“生命的教育”。

寧可自己單身,也絕不委屈孩子

單親家庭的孩子,受到二次傷害,是在隨媽改嫁之後,要麼被新的家庭冷落,要麼遭到繼父的家暴。一些寶媽,在離婚、或者喪偶之後,感覺自己一個人帶娃太辛苦,不想讓孩子從小缺少父愛,所以急於再嫁,給孩子找個新的爸爸,給自己減輕一些負擔。現實中,往往再婚的家庭,反而孩子更容易出現問題。

周杰倫的媽媽葉惠美,在周杰倫14歲的時候,選擇離婚,獨自培養周杰倫。因為在培養周杰倫的理念上,葉惠美和丈夫有所分歧,加上溝通不順,爭吵伴隨著家暴,矛盾無法解決,葉惠美毅然決然選擇離婚。

很多名人都是出自單親家庭,睿智的母親,培養出的男孩更容易成功


吵鬧的家庭,嚴重影響著孩子的成長,周杰倫的歌曲《爸,我回來了》中,有講到家暴的情況,可以理解葉惠美離婚是有道理的。

葉惠美堅信周杰倫在音樂方面的才華,從小培養周杰倫練鋼琴,長大後無條件的支持他堅持音樂道理,幫助周杰倫報歌唱比賽,即使失敗也不斷支持他、鼓勵他,終究成就了一代天王。

而周杰倫結婚後,葉惠美也沒有選擇再婚,周杰倫直言,母親就是自己的一輩子的情人。

不是孩子需要父愛,而是媽媽更想要個男人。正是出於這樣的心理,單親的媽媽更多的精力投在相親這件事上,把孩子扔給姥姥、姥爺帶,從而忽略了孩子。

母子同心,一個性格堅毅、勤勞、智慧的單親母親,帶出的男孩會具有同樣的品質;孤兒寡母,這個說法如果連單親的媽媽都相信了,同樣的情緒會感染到孩子,自卑、失落會伴隨孩子長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