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3 你可以很愛一個人,但仍然選擇說再見


在美國有這樣一個家庭:孩子在家中出生,沒有出生證明。生病、受傷從不就醫,甚至不讓孩子們去上學。父親認為:學校是洗腦的地方,送子女上學便是將他們交給惡魔。

這就是塔拉的家庭,她在17歲之前從未上過學,甚至連如廁後洗手的道理都不知道。後來她偷偷學習,憑藉毅力和信念,從不及格生成為全優生,最後獲得了劍橋大學博士學位。


你可以很愛一個人,但仍然選擇說再見

塔拉

這不僅是一個勵志故事,在塔拉身上,有女性的獨立,有原生家庭的陰霾,有教育的力量,有自我的追求。

獨立

我這一生中,這些直覺一直在教導我一個道理——只有依靠自己,勝算才更大。


你可以很愛一個人,但仍然選擇說再見

教育

教育意味著獲得不同的視角,理解不同的人、經歷和歷史。接受教育,但不要讓你的教育僵化成傲慢。教育應該是思想的拓展,同理心的深化,視野的開闊。教育不應該使你的偏見變得更頑固。如果人們受過教育,他們應該變得不那麼確定,而不是更確定。他們應該多聽,少說,對差異滿懷激情,熱愛那些不同於他們的想法。


你可以很愛一個人,但仍然選擇說再見

女性

我們需要的是一場革命,一場自我們童年起就一直扮演的那種古老、脆弱的角色的顛覆。女性需要從託詞中解放出來,證明自己是一個人。表達意見,採取行動,蔑視順從。就像一個父親一樣。


你可以很愛一個人,但仍然選擇說再見

自我追求

我的一生都活在別人的講述中。他們的聲音鏗鏘有力,專制而絕對。之前我從未意識到,我的聲音也可以與他們的一樣有力。


將自己從精神奴役中解放出來,只有我們自己才能解放我們的思想。


你可以很愛一個人,但仍然選擇說再見

原生家庭

你可以愛一個人,但仍然選擇和他說再見;你可以每天都想念一個人,但仍然慶幸他不在你的生命中。


我所有的奮鬥,我多年來的學習,一直為了讓自己得到這樣一種特權:見證和體驗超越父親所給予我的更多的真理,並用這些真理構建我自己的思想。我開始相信,評價多種思想、多種歷史和多種觀點的能力時自我創造力的核心。


你可以很愛一個人,但仍然選擇說再見

塔拉

塔拉將自己的故事寫在《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中,這本書上市第一週便登頂《紐約時報》暢銷榜,至今85周仍然持續高居榜單前列。因為此書,2019年塔拉被《時代週刊》評為“年度影響力人物”。

看了她的人生回憶錄,比爾·蓋茨說“這本書每個人都會喜歡,它甚至比你聽說的還要好!”


你可以很愛一個人,但仍然選擇說再見

比爾·蓋茨和塔拉

為何一個無名女孩的回憶錄,可以博得如此之多的關注,成為年度之書?教育究竟意味著什麼?一個女孩該如何追逐自我?如果人們受過教育,他們應該變得不那麼確定,而不是更確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