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3 不要總拿孩子跟”別人家的孩子“比較,聰明的家長這樣做

新年將至,孩子們都逃不掉被親戚長輩們問期末考試成績,甚至被拿來和同齡的夥伴比較。

在一封孩子寫給父母的信中,寫道:

有一種奇特的生物叫別人家的孩子,這種生物不玩遊戲、不聊QQ,天天就知道學習,並且每次都拿年級第一……

“別人家的孩子”都是每個孩子童年繞不過去的存在。

他們聰明懂事,樣樣精通。家長們也樂於用“別人家的孩子”來教育我們。

大多數父母心中都住著一個“別人家的孩子”

中國父母總是喜歡拿自己家的小孩和別人做比較。

不要總拿孩子跟”別人家的孩子“比較,聰明的家長這樣做

“你看,隔壁的農農期末數學考了第一名,你呢?”

“這次年級第一又是王叔叔的女兒,你怎麼不像人家好好學習學習……”

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就“比較式教育”對1863名家長進行調查。

調查結果顯示,68.8%的受訪家長表示對孩子有很高的期待,57.7%的受訪家長坦言會羨慕別人家的孩子優秀。

在節目《少年說》裡,有一個父母口中的“別人家的孩子”,她坦言,在她的父母口中也存在一個“別人家的孩子”。

即使自己各科成績都很優越,可是父母卻還是拿自己的弱勢科目——體育去比較。

不要總拿孩子跟”別人家的孩子“比較,聰明的家長這樣做

再優秀的孩子,父母也會強行給他安排一個“別人家的孩子”。

很多父母並沒有真正瞭解自己的孩子,而是以自己的期望去要求孩子,當孩子達不到自己的期望時,自然會產生不滿。

當我們把期望強加在孩子身上時,於孩子而言,就像建造了一個偌大的壓力池在逼迫他前進。我們應該試著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總說別的孩子有多好,多看看我們的孩子的努力。

“別人家的孩子”從小就是最大的敵人

說起別人家的孩子,很多網友都打開了話匣子:

@90小青年:對比只會增加孩子的自卑心理,希望家長們可以多發現孩子的閃光點。

@雨嫣:人比人,氣死人。我從來都告訴自己的孩子,不需要和別人比,和昨天的自己比,只要比昨天好,那就是進步!

★只拿弱勢去比較

著名心理學教授陳祉妍認為,父母對孩子抱有期待,本身是一件好事。積極的、正向的期待,有利於孩子的自信心的樹立,孩子能夠從自己的努力中得到成就感。

但是父母期待過高,沒能瞭解孩子本身的特點,或是單從一個方面拿孩子的弱勢去和別人的優勢相比,這樣的期待則會變成傷害。

去年大火的電視劇《小歡喜》中,幾位媽媽為自己的孩子都操碎了心,有一個最大的共同點就是都喜歡拿孩子的“成績”說事。

劇中的小男主方一凡成績一直不太理想,他的媽媽也因為臨近高考而一直抓著他的成績說事,拿他的成績和其他孩子比較,逼得他賭氣不參加高考了。

不要總拿孩子跟”別人家的孩子“比較,聰明的家長這樣做

《小歡喜》劇照,方一凡

方一凡的媽媽因為只看重成績,忽略了方一凡熱心體貼、積極陽光的性格,他會在朋友遇到困難的時候挺身而出,安慰朋友的消極情緒,是朋友圈中公認的小太陽。

很多網友直呼想要方一凡這樣的朋友,可方一凡的媽媽卻沒有看到他的長處。

★重視結果忽視過程

當拿到孩子的期末成績單時,父母不幫孩子好好分析,而只顧著說“隔壁家的麗麗又拿了年級第一”“晶晶的媽媽剛剛發信息說晶晶英語考了滿分”……

家長們在孩子耳邊提起各種各樣的“別人家的孩子”,他們自以為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激勵孩子,殊不知在這樣的比較暗示下,孩子會把不如“別人家的孩子”的過錯歸咎於自己的身上。

你只會看到孩子這次期末數學成績不理想,可你卻沒去翻看孩子整理的錯題集有多認真;

你認為孩子的英文水平比不上晶晶,可你卻沒注意到孩子上阿卡索口語課時有多投入,阿卡索網上的專屬外教都好幾次誇她的英語思維好……

家長總是將自己產生的焦慮變成一種負面情緒施壓在孩子的身上,這樣的教育方式不止讓孩子越來越自卑,還會抹殺孩子學習、玩樂、探索世界的樂趣。

聰明的家長從不會打擊孩子的天賦

很多家長都羨慕“別人家的孩子”,羨慕他們天賦過人,才華橫溢,但世界上並沒有生來就什麼都會的“神童”,每個孩子都有自己擅長的領域和閃光點。

不要總拿孩子跟”別人家的孩子“比較,聰明的家長這樣做

★鼓勵勝於比較

熱衷比較的家長,養不出有自信心的孩子。

教育家馬卡連科說,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會多一批好學生。尊重孩子間的差異,挖掘屬於孩子的秘密武器,總比用別人的長處攻擊自己強。

孩子這次的成績不好時,不要過多的焦慮,幫助孩子分析原因,找出孩子的長處和弱勢,找對方法,鼓勵孩子新學期繼續努力。

★學會和自己比較

每個人最大的敵人是自己。與其總是拿孩子和其他人比,不如讓孩子與自身做一個比較。

孩子上阿卡索的口語班,今天比昨天多學了10個單詞,這個月比上個月口音更加地道了,這就是孩子的進步。

“和自己比較”,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自己身上,而不是時刻盯著“別人家的孩子”。成長的動力本就不是由別人提供的,有內在動力,才能成為更好的自己。

★學會接納自己的孩子

“沒有一個孩子未曾思考過宇宙,可有多少對父母陪孩子看過星空?”

沒有一個孩子願意承認自己比別人差,他們都希望得到家長的肯定和接受,他們對自己的認識往往也來源於長輩對自己的評價。

“你怎麼這麼笨!”

“這道奧數題這麼簡單你還是不會?”

經常遭受孩子打擊的孩子,會更容易自卑,並且會陷入自我懷疑和自我否定中。

孩子不是不願意家長提起成績,而是害怕你們提成績之後的比較、否定、焦慮,這隻會給孩子帶來無形的壓力和過度的自卑。

鼠年拜年,長輩們問孩子的成績時,多給他們一點信心和鼓勵吧,你的肯定會給孩子帶來巨大的力量。

如果言語的支持還不夠,那就從行動上給孩子報名阿卡索的少兒口語,專屬外教一對一帶領孩子提高英語成績,家長們再也不用擔心啦!

不要總拿孩子跟”別人家的孩子“比較,聰明的家長這樣做

阿卡索口語課


分享到:


相關文章: